武昌(鄂州)岳王庙
武昌(鄂州)岳王庙
南宋时期鄂州辖区包括现鄂州市,武汉市范围,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一带。
在蛇山中部山顶上,有一座岳武穆遗像亭,它是为纪念南宋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立的。早先,在武昌城东,还有岳飞庙,始建于1170年(宋乾道六年),当时匾额称“忠烈庙”,而后来武昌的群众习惯称为“岳王庙”,那是因为宋宁宗为激励诸将,曾于1204年(嘉泰四年)追封岳飞为鄂王。武汉人民800年来一直怀念岳飞,除了出于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外,还由于岳飞与武汉有着特殊的关系。
北宋末年,北方女真贵族政权金国向中原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掠夺战争。北宋政权灭亡了,新建的南宋政权在投降派秦桧等人把持下,避敌南逃, 金军乘势大举南下。岳飞满怀爱国热情,投人了抗金的行列。岳家军军纪严明,英勇善战, 收复了大片失地。1134年(绍兴四年)岳家军打到湖北,收复了襄阳、郢郑州(今湖北钟祥)、随州等地,岳飞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驻军鄂州(今武昌),旋又晋封“武昌县开国子”(一种封爵称号)。岳飞在鄂州紧张地进行北伐的准备,偶得半日闲暇,登上了黄鹤楼,遥望金人统治下的北方,满怀悲壮地写下了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而在这之前,他曾在别的地方也写过一首《满江红》,那就是传诵千古的“怒发冲冠”名篇。有些书上说岳飞在鄂州写的就是后面这首《满江红》,可能是由于词牌相同而生的误会。《登黄鹤楼有感》全文如下:
遥望中原,苍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风楼龙阁。万寿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声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次年,岳飞改任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封“武昌郡开国侯”。
1140年,岳家军从鄂州出发,大举北伐,一直打到开封附近的朱仙镇。宋高宗出于对大将的猜忌之心,秦桧害怕抗金的胜利破坏了他的议和计划,削弱了自己的权势,他们用十二道金牌把岳飞从前方撤下来,然后罗织罪名,于次年十二月将岳飞杀害于杭州狱中。
岳飞的军队“将和士锐,人怀忠孝”,“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深得鄂州人民的爱戴。岳飞死后,即使在南宋王朝的高压政策下,鄂州人民十家之中有九家都把岳飞的绘像挂在家中,晨昏奉祀。岳飞身先士卒,与他们同甘共苦,“一钱 不私藏”,岳飞旧部一直怀念他,为他的冤死鸡不平。1161年夏, 御史中丞汪澈到鄂州岳飞旧部巡视,校官们向汪澈申诉岳飞之冤,当汪表示愿向朝廷报告时,校官们哭声如雷,纷纷表示要“为岳公争气”!
162年宋高宗禅位,孝宗即位,立即平反岳飞冤案,迫复原官,发还财产。后又在鄂州为其立忠烈庙,直至赐谥武穆。了宗时又追封鄂王。岳飞“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愿望虽未实现,但他却永远活在武汉人民心中。
武昌(鄂州)岳王庙
湖北省武昌岳王庙庙址在武昌城大东门宾阳门外五里,东起武珞路大东门路口,西至 岳飞像
首义路口,南靠紫阳路,北临武珞路。这是宋朝孝宗皇帝诏令修建的全国第一座忠烈庙,当时同时御赐的还有1000亩香火田。始建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二月。岳飞冤案昭雪后,鄂州首先请求为岳飞建庙。湖北转运司赵彦博,于乾道六年二月上书孝宗皇帝,呈请在鄂州为岳飞建立庙宇(汤阴《岳飞庙志》二八六页:《湖北转运司辛庙牒》)。乾道六年七月六日庙落成于武昌城大东门外五里。孝宗皇帝御赐“忠烈庙”为匾额,并下圣旨拔四千贯建庙款。而后来武昌的群众习惯称为“岳鄂王庙”,那是因为宋宁宗为激励诸将,曾于1204年(嘉泰四年)追封岳飞为鄂王。清末以来,岳氏宗族重大活动就形成了南在湖北武昌老城忠烈庙,北在河南汤阴岳王庙的格局。该庙不幸于咸丰初毁于兵乱,1938年武汉抗日保卫战前夕,武昌岳王庙被炸毁,日寇占领武汉后,忠烈庙址一度做了焚尸场,此后庙址及黄土坡岳氏坟山旧址都纳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为宿舍楼。现遗址仅存岳王台。
武昌的其他岳飞遗址还有: 在蛇山中部山顶上,有一座岳武穆遗像亭。岳飞1134年(绍兴四年)岳家军打到湖北,曾驻军鄂州(今武昌),晋封“武昌县开国子”。写下了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苍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风楼龙阁。万寿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声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次年,岳飞改任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封“武昌郡开国侯”。
岳飞四次北伐抗金出师于武昌老城,据考证,当年的帅府就设在武昌老城司门口,校场设在小东门沙湖畔,中军营设在大东门晒湖旁,马队设在马蹄营,水军培训及其基地则设在老城外的岳家嘴。
城外宝通寺所在的小洪山还存有岳飞松遗址。岳母于武昌老城与世长辞,岳飞和长子岳云等人将其棺木从城内一直护送到江西庐山附近皇帝御赐的卧虎山上安葬,武昌当年岳母灵堂所在地就被命名为忠孝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