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鄂州百年传承老米粉开拓创新在今朝
鄂州有一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由他祖上传承下来的鄂州彭塘老米粉,其传统精良的生产制作手法堪称一绝。而他在继承祖传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老米粉品牌历久弥新、香飘万家,他就是何远银。
从鄂州市内驱车大约20分钟就到了鄂城区沙窝乡牌楼村的陈林寨、彭塘庙,这也是鄂州彭塘老米粉的发源地。何远银的祖辈们在这鱼米之乡以农为本、勤俭持家,农闲拜师学得传统制作老米粉的手艺,时人皆赞,闻名七乡八里。
当来到牌楼村二组时,映入眼帘的是希望的田野、袅袅的炊烟。这里,左有狮子山中盘绣球,右有小港穿境流,后有陈林寨古迹,前有一桥飞桥南北。鄂州市陈林寨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在湾中山丘择地依势而建。手工作坊内,直径2米的木盆、发酵的大缸,样样油光锃亮,看上去已有年头了。作坊外宽阔平坦的晒场上,几十架竹帘上晒满了一沓沓刚出蒸锅的老米粉。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白如银、香如泉”的老米粉犹如一页页“五线谱”,无声胜有声地述说着百年彭塘老米粉的传奇佳话。
鄂州彭塘老米粉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从何远银传至儿子们手上,共传承四代人。而何远银的儿子们都勤奋好学,他的二儿子何杰接受采访时说:老米粉的制作生产十分讲究,一共有10多道工序。从精选优质早稻米,再取“狮子山”余脉山泉井水浸泡,然后经过磨浆、揉团、搅拌、发酵、蒸煮,直至成形、风干,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把关。如最后一道工序晾晒,要掌握时间长短,不管春夏秋冬,风干程度都十分讲究。
从1989年起,何远银在其父亲的调教下,熟练掌握了彭塘老米粉的制作工艺流程。后又潜心钻研,着力打造鄂州彭塘老米粉百年品牌,声誉日隆。他先后被评为鄂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州彭塘老米粉代表性传承人,被授予鄂州市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而由他一手创办的鄂州市陈林寨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被农业部办公厅认定为2015年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
鄂州彭塘老米粉的传承是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何远银的爱人说:虽然何远银是合作社董事长,但是他有好的思路总是与家人分享。一路走来,虽然十分辛苦,但何远银毫无怨言,一直坚持脚踏实地。他的儿子们正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能里里外外从事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使鄂州彭塘老米粉不仅在鄂州周边城市拥有较大市场份额,而且在网上开启了“湖北米达农特产”网购模式,使其产品远销深圳、上海等地。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如今,作为既是新农村的科技致富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邻,以善举扶贫助困。近年来,他先后安排本村的10多名农民到合作社工作,其中有两人来自困难家庭。他热衷于公益事业,捐资万余元修建贯通了本组地下排水沟,为清洁乡村而慷慨解囊。
百年老米粉,传承肩重任。何远银深有感触地说:“鄂州市陈林寨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能壮大发展,还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政策给我们农民致富奔小康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空间。”
诚然,何远银正以崭新的姿态,带领更多的农民使百年彭塘老米粉品牌发扬光大,从而叩开新时代农民科技致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