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妈妈日记的主页
@可可妈妈日记:如果你家孩子的爸爸不愿意带娃,请逼着他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爸爸带的孩子智商更高,成绩更好,未来更容易成功。”孩子0-6岁敏感期请“逼”爸爸多带娃,几年后变化惊人!
爸爸带娃除了不靠谱,活着就好之外,有很多“隐藏”的好处被忽略,不是爸爸带不好娃,而是焦虑的妈妈不给爸爸过多带孩子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杜布森:“让一个孩子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孩子永远不会走上邪路。”他还说:“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高。”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
尽管因为工作爸爸很忙,但下班后、周末腾出1-2个小时陪伴孩子,比妈妈带孩子好几个小时效果还要好。经常被爸爸带着的孩子几年后有几大变化,各方面能力更好!
爸爸带娃重大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what]
1、活跃脑细胞、启发思维[玫瑰]
爸爸的带娃的方式大胆、果断、创意十足,有时候脑洞大开,这种新鲜刺激的环境和互动过程能很好活跃孩子脑细胞,让孩子找到兴奋点,参与中孩子思维更活跃。
2、游戏陪伴者[玫瑰]
教育心理学“激活理论”认为父亲与孩子之间主要是通过打闹和游戏的方式互动,游戏是父子相处的一种常见模式,这会给孩子更多的体验和刺激。
宝宝2岁以后,父亲是主要游戏伙伴,孩子能兴奋、激动、投入、亲近地跟父亲一起游戏,能很好地开发智力。
3、性格养成[玫瑰]
爸爸带娃对孩子性格影响:孩子更加独立、自信、自主、勇敢、勇于冒险、开朗等。孩子一方面模仿爸爸的性格,一方面不自觉被爸爸要求。
4、建立规则意识[玫瑰]
美国哲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父亲则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
妈妈大多比较偏爱孩子,“共情”无限度包容孩子,爸爸是秩序和规则的建立者。爱不仅仅是包容也要有限度,孩子做错了,要及时指正。
爸爸对孩子的影响还表现在:社交能力、动手能力、性格、婚姻观、家庭观等方方面面。幼儿心理学家格赛尔:“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
0-6岁是孩子性格、习惯、规则意识、安全感、大脑发育黄金期,这时候格外需要爸爸参与其中。
爸爸带娃可以做的事?[what]
1、带孩子做游戏[玫瑰]
游戏是父子、父女增进感情最容易的方式之一,玩游戏的过程提升孩子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反应速度。可以是猜谜语、搭积木、踢球、骑大马等等。每天陪孩子玩20分钟左右,效果更棒。
2、多抱抱孩子[玫瑰]
0-6岁前的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时候爸爸宽厚的肩膀和有力的臂膀,能很好让孩子感受到父爱和家庭温馨,也能给孩子极大安全感。
3、带孩子读绘本[玫瑰]
研究表明:爸爸带孩子读书比妈妈带孩子读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爸爸通常言简意赅却创意十足,不会啰嗦但启发性更强。不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能调动孩子互动积极性。
[心]罗力小恐龙系列的《我和老爸》、《我想要个宠物嘛》是我最近在读的爸爸育儿书籍中最有教育意义的一套书,获奖无数。
通过小恐龙罗力和爸爸的日常搞笑故事,比如:罗力的爸爸带娃不寻常,带它钓鱼、看书、捡贝壳、冒险等是每日陪伴,也是爱;后来罗力一个人冒险,遇到了困难,自己想法子解决,害怕了自己挺过去,其实爸爸一直都在远处默默保护它。
简单的故事,传递的是无数爸爸的心声,我们既要学会放手,也在背后默默陪伴孩子,教孩子规则与责任,爱和包容。
[心]《我想要个宠物嘛》通过罗力养宠物的故事,告诉孩子动物是儿时玩伴也是生命,我们要敬畏生命,这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教会孩子爱和责任,照顾别人,感恩生命。
一套书籍共两册,一本号称“感动所有爸爸”的绘本书,教孩子学会人生道理,教爸爸如何跟孩子相处、如何解决孩子困惑、如何做一个好爸爸、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等等。文末处“看一看”可下单。
父爱永远都在,从来都不会缺席,教育从来不止是妈妈一个人的事,需要夫妻双方共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