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曾有过一条十分繁华的枣庄新街,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
八十年前(1929年3月24日前)的枣庄矿大门迤东,(现在的胜利东路)有条繁华街道叫做枣庄新街。这条有数百家商号的街区,是当时枣庄镇最繁华的商贸中心,有人说这里是“日进斗金”的风水宝地,这话不无道理,这里商贾云集,人声鼎沸,豪华消费尽聚于此。
不料1929年3月24日一场无情大火“俄顷之间富丽市场,变作焦土”,从此这条如日中天的枣庄新街在人们的眼下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枣庄新街的兴起与繁华
所以叫新街,是因为在老街的基础上向东发展的,老街原是依傍中兴公司门前日渐形成的,清末民初中兴公司发展十分迅速,自1899年中兴公司开办至1924年前其总资产已达千万之巨,聚集在其周边的人们绝大多数都和煤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一时间商贾云集,买卖兴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随之而起。
关于这条街的畸形发展还有一事大可一书的是:“孙美瑶事件”。此事发生在大火的六年之前。
1923年5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孙美瑶劫洋人事件,一下子把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镇推向了全世界的目光之下,当时有家闻名的权威大报曾报导说:“枣庄——小小市镇耳,因此事件名播全球矣”。事件发生后,在极短的时间里,政府要员、军警各界、外交使团、各大媒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齐拥进枣庄小镇,数月之内使的这个弹丸之地人满为患,消费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许多物质也不得不由外地紧急购进,这就进一步刺激了已经相当发达的枣庄新街的快速发展。原来依“鸡毛小店”发家的老街在数年中一跃成了枣庄镇的一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外地富商、当地豪绅一时不惜巨资来此寻机。趁此机遇直至毁灭前的枣庄新街已经发展完善的不亚于大城市的水平了。
数百商家竞向展艺,各显身手,不顾一切的人们一齐向着金钱鞠躬,哪有闲心考虑“消防”。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许多无力竞争者挤出东门以外。
东门外的草棚茅舍
东门外是一片名副其实的“杂八地”,门里门外两重天,东门以里是火树银花的“不夜城”,而东门外则是鳞次栉比的草棚茅舍,沿街叫卖者,娼、乞、卜算者,更多的是连家带口的挖煤劳工。有时一家数口,吃喝拉撒全在这几平米内解决,至于棚前烧火,棚后冒烟在这里是常见不怪的事。搭棚、建房是随着居住者的意愿而形成的。既不成格也不成线,而是见缝插针式的奇形怪状。
这就为枣庄新街的毁灭埋下了一条无形的导火索。
祸起萧墙
1929年3月24日春节刚过,正是多风少雨的干燥天气。火种因何而起是无法考证的了,但火源初起自东门外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自东向西,这里是最先烧光的。火源起处即有势不可挡的恶状,低矮的茅草棚架全都是干燥易燃之物,借着东风乍起,火势发展极为迅速,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人们还来不及反应,大火已扑向了东门里边的商业区,由东向西一条火龙转眼之间漫过了整个街区。霎时间一片哭喊之声“极呈混乱之局面”。等到民团、公安局、矿警队和中兴公司的消防队赶到现场时,大火已烧到街西头的同益祥了。直到此时混乱的人们才想出拆除同益祥以截断蔓延的火龙,为此才得以保全同益祥迤西的一些商铺,而此时整个的商业明珠顷刻之间已化为乌有了。
亲临者的结论
除了人们无消防意识外,消防队救火无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时的消防设施是一种很原始的双压式水櫃和手动式水枪,设备既不完善,数量更是有限,而且只有中兴公司自备消防队才有。等到姗姗来迟的中兴公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因为久未操练,就像战士到了战场拉不开枪栓一样,又发现水源更是奇缺。如此尴尬局面,这条街的毁灭是在所必然了。
有一位当时亲临现场的李鑑崑老人为此事总结出五条意见现抄录如下:
“考此次火势之原因,一由于东门外草房栉比、建筑太无秩序;二由于风势太猛,扑救不及;三由于水量缺乏,不免有杯水车薪之叹;四由于消防队久未操练、机器锈涩、运用不灵;五由于各自搬运财物,抢救者负责乏人;此火势扩大之大概原因也”。
直到数十年来的今天,它再也没有恢复起昔日的繁华。
图片是枣庄老照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作者:文庆珍 微游枣庄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