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最好的中医入门篇章!(初学者必读)

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中医,感受中医。因为学习中医就是感受我们身边的世界,学习中医就是内视我们自身的身体。

学习中医并非都要求有悟性,对普通人而言,中医教给人们养生的方法,教给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兴趣就可以学习。但如果以中医作为职业,那要求就会高一些,懂得的就应该更多一些,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命关天,病人将生命相托,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水平,则不是救人,而是杀生。

一、什么人适合学中医

不少人抱怨,学习中医太难了,很想学,但不知如何下手,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中医方面的书籍浩如烟海,在这么多书籍中如何找到进入中医宝库的大门,好像真的很难,其实这既是中医的魅力,也是中医的短处。

古代的中医大多是读书出身的文人,正所谓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成为良相或良医,是文人的追求。文人多爱卖弄文字,本身很简单的问题,在文人笔下就写得玄而又玄,好像不玄就不能证明自己有水平,就好像现代的有些诗,读出来只是一种感觉,却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

其实中医来自于民间的医疗实践,在文人的总结和提升下,转变成中医理论,然后再指导临床。一个来自于民间的、朴素的、简单的东西,由我们祖辈反复总结出来的东西,我们为什么害怕学习,不敢学习呢?为什么要排斥它呢?学习中医其实也很简单。

每个人对学习中医的理解各不相同,就好像练习武功,有的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有的却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想成为一代宗师……

思想不同,出发点也不一样,学习中医也是如此!

有些小孩子的母亲,想学习中医,只是为了让小孩更加健康,不再受疾病的困扰。

有些长期被疾病困扰的病人,学习中医,只是想让自己健康起来,能够健康地生活。

有些从事临床的中医工作者,学习中医、研究中医,目的是让自己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从事科研的人员,学习中医,是为了在疑难疾病的攻克上找到新的方法。

也有的人学习中医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能够混口饭吃,能够养家糊口……

学习中医并非都要求有悟性,对普通人而言,中医教给人们养生的方法,教给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兴趣就可以学习。但如果以中医作为职业,那要求就会高一些,懂得的就应该更多一些,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命关天,病人将生命相托,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水平,则不是救人,而是杀生。

在远古的洪荒年代,人类没有衣服,没有稳定的食物,为了生存,必须要适应大自然,在大自然的变化中寻找生存的方法,还谈不上健康长寿,只是为了生存,思想单纯,没有追逐名利,只是考虑怎么适寒温,怎么避风雨,每个人都是养生家,不然就没法生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有太多的办法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忽略了自然界的变化,人类自身适应自然界的能力在不断下降,自然界稍有变化就会导致许多人生病。学习中医,就是让我们认识我们的大自然,认识我们自己的身体,从而让我们融入大自然,寻求健康生存的养生之道,寻求疾病的治疗之道。

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中医,感受中医。因为学习中医就是感受我们身边的世界,学习中医就是内视我们自己的身体。从原始、从本质中感受世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所以,什么人适合学习中医呢?不是哪一类人,而是整个人类!

旅行提示:学习中医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如果没有目的,只是盲目跟风,或者只是因为要上大学,而无可奈何的选择,学习是没有动力的!你学中医的目的是什么呢?

二、从生活中感受中医

中医是不是玄学?

中医有没有疗效?

中医该不该弘扬?

这些问题只有我们自身实践了,才能有深刻的体会,才知道该如何对待中医,建立学习中医的信心。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如果天气变冷,我们都知道加衣服,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这也是养生中的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最本质、最朴素的理念,玄不玄呢?一点也不玄!

但如果深入去想,我们可以给自己身体加衣服避贼风,那服用扶正的药物不就是给我们的五脏加衣服避贼风吗?我们通过加衣服来避贼风!我们远离寒凉食品,不就是让我们五脏来避寒邪吗?这都是很普通的道理,源于生活最简单、最本质、最朴素的东西。但就是这些道理的运用,能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保护,能让我们健康生活,这就是中医,就是医道。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曰朴。”

如此简单的养生之道,我们现代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如果我们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将事物看淡了,物质层次的追求减少了,名利也看得不重,自然能够乐其俗,谁还在乎吃“鲍鱼”还是吃“排骨”,还在乎穿“貂皮”还是“棉衣”,因为只要能保暖,就能起到避贼风的作用,心境达到了一定高度,人就能达到天人合一,就能健康长寿。

这些《内经》中的原话,非常质朴,就好像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过来人的经历,我们虚心听取的时候,会感到自己平时对生命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心态是多么浮躁,会发现我们经常舍本逐末,当疾病来临、生命终结之时,又希望能够一下子除掉疾患,立时起死回生!我们为什么不早点学习中医里面的养生之道,让我们自己的心能够安宁,让自己的身体能够健康,对待我们周围的环境不要那么极端!

“嗜欲不能劳其目,邪淫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这就是养生之道,这就是医道!

中医有没有疗效?

首先我想问一下,对中医疗效有疑问的人试过没有?有没有采取中医的思维?有没有辨证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

举个例子,前年的夏天,一个患者到我这里来,要求打吊瓶,我问为什么。患者说重感冒了,打吊瓶好得快!我说:“你认为几天好才算快?”

患者笑道:“每次感冒打吊瓶,三天就好了。”

“那我一天给你治好,算不算快?”

“那当然快了,中医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我毫不犹豫地答道。

患者因为晚上睡觉,空调温度太低,受寒所致。于是我采用姜油在患者背部刮痧,沿着膀胱经刮出紫黑色瘀点,前后不到十几分钟,患者感觉病减轻了一大半,随后开了一副麻黄附子细辛汤。所谓的重感冒,采用中医治疗不到一天就好了。在随后的一两年,这位患者每次感冒必喝中药,只开一剂就可以了,轻点的感冒,自己熬点葱姜水喝喝就没事了。建立在患者脑子中的“感冒必须要打吊瓶”的观念也就彻底消失了,代之的是懂得如何预防感冒,感冒初期如何调理。

这就是中医的魅力,中医的疗效!

只有我们切身体会之后,才知道疾病可以这样治疗,中医效果也可以这么好,中医治疗起效也不慢啊!

小时候在农村,医疗没有现在这么便利,很多病我太爷就是这么治疗的,习惯了这种治疗方式,也习惯了感冒后家人给我熬葱姜茶喝,我从记事到现在,已经二三十年了,没有打过一次吊瓶,每当身体稍有不适,采用一些很简单的办法,就能很快调整过来,这是我的亲身感受。因为有了这些亲身的体验,所以我坚信中医的疗效,一点也不慢,一点也不比西药差。这也是一个中医工作者,对自己从事工作的信心!对自己、对中医、对《黄帝内经》的信心!

如果一门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的健康指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难道应该放弃?难道下雪了,我们不该加衣服?难道我们应该羡慕权贵?我们应该唯利是图?

不是的!

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有一套精密的调理机制,我们需要的是养生,是学会保养这个精密而完美的身体,让他不受外邪和内伤的损害,这就是未病先防,这就是治未病,这就是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弘扬中医是理所应当的,弘扬这门集预防、治疗、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科学,让它为全人类的健康,永远发出璀璨的光芒,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医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旅行提示:如果你想学中医,当身体不舒服时最好先喝喝中药,或者运用中医的其他方法来治疗,只有通过切身体会,才会感受中医的疗效,才能增强你学习中医的信心。

三、学习要从大处着眼

如果你从北京走到陕西去,别人会说往西走,不会说,你先走多少公里向左拐,然后再走多少公里向右拐,这样你自己会搞糊涂,别人也会搞糊涂。究竟怎么走,具体的描述,谁也说不清楚,你可能会说看地图,是的,看地图可以更清楚些。今天我写这些文章,就是想绘制一张学习中医的地图,但再细致的地图也不可能告诉你,在前进1501米的地方会有一个泥潭,再细致的地图也不可能标示出,前面的道路哪儿不平,哪儿有障碍物,但这张地图可以告诉你方向,学习中医的方向,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中医,怎样学中医!

北京到陕西,首先必须明白是往西走,向西就是你的目标和方向,而学习中医的第一步,必须要明白中医的框架,在大框架的指导下,才不会出错,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一些。

那么什么是大的框架?什么是大的方向?

前面谈过学习中医就是感受自然,感受自然界最本质的东西,然后内审我们自身,明了养生治病的办法。

感受自然,就从我们生活的地球开始,寻找地球的规律,同时取向类比,了解我们自身,我相信这样来学中医,可能大家都会接受。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明白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就明白了为什么会生病,就明白了如何治疗疾病。

你爬上高山,站在山巅上,好好看看我们的地球!

这是怎样精妙的一个星体啊!

因为它围绕太阳的公转,产生了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让我们在寒暑交往中健康地成长,让植物都能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因为它自身的旋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让忙碌一天的人,能够入夜静静地休息,让一天的劳累得到缓解,每天都有精神去面对新的一天。

因为表面的大气层包裹,使我们能够自由地呼吸空气,同时避免了很多外来物体对地球的撞击,保护着地球上的动植物。

当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剧烈时,太阳发出大量强烈的带电粒子流,沿着地磁场的磁力线向南北两极移动,它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的上层,其能量相当于几万或几十万颗氢弹爆炸的威力,因为地磁场的存在,时刻保护着我们的地球,使地球上的生物避免了灭顶之灾。

再看看脚下肥沃的土地,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它;看看大海,没有它的海量,大地将被水淹没,人类没有立足之地;看看身边的一朵朵野花;看看河水中游动的小鱼,深切感受生命的气息……

看看天,看看地,看看身边的一草一木,然后再看看我们人类,从大之天,到小之人,你会发现人是多么的奇妙。

《黄帝内经》第一篇讲的是养生论,第二篇开始讲四气,讲春夏秋冬的保养,就是让我们从大的角度入手,从大的角度着眼来认识人。

明白了这些,再来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你会发现《黄帝内经》写得多么亲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春天的三个月,是万物启陈发新的季节,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要顺应天地之规律,宜晚睡早起,早上在庭院里穿着宽松的衣服,让头发披下来,和缓地散步,这样能够条畅人体的肝气。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顺应天地的法则,对天地万物要采取“予生”而“勿杀”,予而勿夺的态度,处理事情宜赏而勿罚。以上就是顺应春气,养生之道。如果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则伤肝,肝木伤害了,便不能生心(五行之木生火),心属火,为夏令,木不能生火,夏天就发生寒性疾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段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夏三月,万物生长茂盛,天地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之气交流处于鼎盛时期,万物开花结实。此时人要晚一点睡觉,早一点起来,不要对烈日感到厌烦,平时不要发怒(因为大怒伤肝,伤肝则无以生心),人体的阴阳升降才能对流,体内抑郁之气才能得到宣泄,人体的阳气就能向外输布,以顺应夏天阳气旺盛的特性,为养长之道。逆此道,热邪不能发散于外,蕴伏于内,则伤其心,至秋与凉邪合病,变生疟疾,秋令当收,如此则无阳气可收,到冬天就会患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段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秋天大自然果实已经成熟,精华蕴藏在种子中,大气中流露的是肃杀之令,大地上呈现的是丰收之景。人应当早睡早起,鸡啼就该起床,这样的生活习惯可以使身体的志意得到安宁,让秋天的肃杀之气得以缓解。收敛自己的阳气,这样体内的肺气才得以清肃,阳气得以收,逆此道,容易伤肺,肺气既伤,冬水为肺金之子,无以受气,则不能闭藏,故病发于冬而飧泄(飧泄指大便清稀,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到时阳气就会封藏不足。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段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冬季是阳气闭藏的季节。大自然中草木凋谢,种子埋藏在冰雪之下,地面的一切生机都看不到了,水面也结冰,这就是阳气被藏的特点。此时人应当早点睡觉,等到太阳升起才起床。人的情志应该内敛些,注意保温,不要外露皮肤,防止阳气外泄。这是顺应冬天养藏之道。逆此道,就会伤肾,阳气得不到封藏,次年春天阳气的生发就会不足。

上面四段都是《黄帝内经》中的原文,从自然的角度指引我们养生,让我们感受四季的变化,掌握四季的特性——生、长、收、藏,顺应这种自然界的特性便是道。

除了从四季的变化,看到四时的特点,明白养生的意义,从我们的地球,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我们看到了“阴阳”!

地球的自转,形成白天和黑夜,白天我们称为阳,黑夜我们则称为阴。

我们还看到了“五行”,即地球上五种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

四时、阴阳、五行,这些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就是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是认识自然界的纲领,也是我们学习中医的框架,就好像你从北京到陕西,知道了要向西走,如果连“西”这个方位都不清楚,就会走很多弯路,甚至最终也难到达。

学习中医,明白了四时、阴阳、五行,就是找到了入门的方向。所以《内经》在接下来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第六篇、第七篇,用了五篇的篇幅,从阴阳入手,谈论人体的生理病理。

我们再来看《内经》条文: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也。”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想通了《内经》引导我们学习养生的方向,再来读这些看似深奥的条文就会感觉很浅显,它非常直接明了地告诉我们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如何顺应自然学会养生。

一部几千年的古书,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分析、推演我们人身的生理、病理机制,不得不赞赏古人的伟大,这种从大处着眼、从阴阳五行着眼的思维方式,其中的智慧与超前性,历千年而不衰。

当西医学在微观领域的研究无法取得新的进展时,许多有识之士便尝试借用中医的思维模式,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疾病,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往往能取得新的突破。

学习中医,就是要培养一种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思路,即培养一种从大处着眼,不被一些局部的、细小的证候所束缚,从阴阳入手,从五行入手的思路,培养了这种思维模式,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就会使我们的视野大为开阔,这不仅仅是对学习中医、学习养生有好处,对工作生活诸多方面,都会大有好处。

旅行提示:学习中医需要从大处着眼,读完此章,你是否明白这里的“大处”指的是什么?这些“大处”在《内经》中又是如何系统阐述的?读完此章后,建议你反复研读《内经》的第一篇、第二篇,感受古人对天地、对阴阳、对五行的认识,从而为你学习中医指明方向,这样来学习中医就不会迷失方向。

举个例子,临床上经常遇到鼻塞的病人,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来到我们中医这里,就不需要考虑患者对多少种东西过敏的事情了,中医有句经典的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还有“头为诸阳之汇”;还有“肺开窍于鼻”。明白了这三句话,所谓的过敏性鼻炎,只需要补养头部阳气,补充肺气就可以治疗了,没必要按照过敏的思路转下去,“化繁为简,返璞归真”,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不相信,遇到每天早上鼻塞不通的病人,你让他晚上睡觉时带上一个棉帽子,让头部发热出汗,连用几个晚上,鼻塞就大为好转。为什么?患者头部阳气不足,保护阳气,散去寒邪,病就好了,就这么简单!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文 [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

    [摘 要]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应用.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

  •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完整版)

    引:小文自2008年成稿以来,各处多有转载,大都只有前两节:至2015年续写第三节后,仍未免有憾.直至今日(2017年11月8日),第四节完成,全篇方得始终.再将全文修订,增删文字,令与时进,令文义通 ...

  • 爱中医的进来,自学中医入门必读(完整版)

    转自原创:天下无疾 引:小文自2008年成稿以来,各处多有转载,大都只有前两节:至2015年续写第三节后,仍未免有憾.直至今日(2017年11月8日),第四节完成,全篇方得始终.再将全文修订,增删文字 ...

  • 简捷学法: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自学针灸入门必读!

    二.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有不少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初学者,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个困惑:我想学好中医,但究竟该怎样学呢?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一,蒙学阶段: 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 ...

  • 方文贤《中医入门必读歌诀》1996年版读书分享

    本书从30余部历代中医名著中选取中医入门必须掌握,文学水平较高,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的中医歌诀,按基础理论篇.中药方剂篇.临床各科篇分门别类,汇集成册.对其中难懂的中医病症及学术名词略 ...

  • 秦伯未 | 中医入门必读:方药基本知识

    一.君臣佐使 多种药物配成的处方,称做方剂.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法度,称做方制.所以,方剂是用单味药物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特点是:具有综合作用,治疗范围较广,并能调和药物的毒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

  • “傻三年、悟三年、练三年”!太极拳入门、重点和注意事项,初学者必读!

    逻辑的.思辨的思维方式,大家可以在功夫上身之后,再捡起来,那时才能说是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太极拳.想把理论全弄明白了再练,就什么都练不出来了. 初学太极拳最大的障碍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太极拳好比是爬悬 ...

  •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1元/册

    LILI 红龙丹心幸福家 今天 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巧妙简单, 深深地吸引我们亲近它. 然而, 没有古文功底.大片时间.老师指导, 我们能学好吗? 能的,自学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我们只需要几套简单易懂 ...

  •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 中医锦囊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  发表者:赵东奇(副主任医师,松原市中医院 推拿按摩科) 有不少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初学者,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个困惑:我想学好中医,但究竟该怎样学呢?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 ...

  • 古本 版刻医书《医学入门》3明 万历 古代中医入门的必读书籍

    古本 版刻医书《医学入门》3明 万历 古代中医入门的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