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八)“毛毛虫鞋”“宝马车”导写与示例(《作文指导报》)

“毛毛虫鞋”“宝马车”导写与示例

江西省大余中学程秀全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对夫妻,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融入高级“圈子”,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花重金把孩子送入最好的私立幼儿园。

然而不久他们发现孩子情绪低落,原因是他没有“毛毛虫鞋”,被拥有“毛毛虫鞋”的孩子排除在外;虽然与老师沟通后知道这只是个别现象,虽然刚给孩子买了新鞋,但为了让孩子融入“圈子”,他们还是花了近五百元为孩子买了“毛毛虫鞋”。

幼儿园节假日常组织家庭外出亲子活动,因为自己的车只是十来万的国产车,不仅孩子喜欢坐别人家的高档车,连父母也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为了让孩子融入同学“圈子”,他们又借钱、贷款买了辆三十多万的宝马车。

然而,因为还贷压力大,夫妻俩节衣缩食,最终因为开支问题争吵,妻子带着孩子甩门而去,留下空荡荡的房子和丈夫一人在家……

丈夫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夫妻商量好了,都只为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怎么会变成这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与孩子教育相关的作文题。教育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对优秀教育资源的争取,由中小学延伸到了幼儿园,几乎成为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作文题源自于生活,时代特色明显,要求学生对事件进行评析,发表自己的看法,贴近课改实际,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作用。

依据材料所述,我们能圈出几个关键词:一是“起跑线”,二是“圈子”,三是“面子”。我们在审题立意的时候,既可以就事论事,对父母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扣住三个关键词中的一个加以展开。具体的写作角度有:

1、孩子教育应该量力而行。拥有尽量多的优秀教育资源,确实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在选择教育资源时应量力而行,盲目的追求高大上,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还让孩子在学校有种心理落差。毕竟,教育不仅仅在于学校,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显得更为重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父母必须有这样的定位。

2、“起跑线”不等于“终点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心愿。为了这个理想,千方百计让孩子入最好的学校,学最多的知识,提前拥有最完美的品质,往往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却会给孩子与家庭带来极大的压力。尊重规律,依孩子身心发展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成长的“长跑”不在一时,而在坚持,而在“终点”。

3、融入“圈子”实为虚荣与攀比。孩子因没有“毛毛虫鞋”而失落,孩子因为车子不豪华要坐他人车子,这是孩子“虚荣”与“攀比”心作怪;而孩子的这种心思,其实源自于家庭,源自于父母——父母的虚荣心与攀比意识直接影响孩子。人必须有一颗平常心,虚荣与攀比如恶魔,让人狼狈疲倦,有似饮鸠止渴。

【佳作展评】

虚荣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二(3)颜玫

虚荣,是虚无的荣耀。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这份荣耀,用谎言来伪装自己,为自己打造出一副“贵气”的外壳,以自己想拥有却无法真正拥有的模样示人,从而获取他人的赞赏。而这些赞赏,便是他们视为珍宝的荣耀。他们小心翼翼地用这些荣耀来填补自己无止境的虚荣心,然后再回头继续维系他们脆弱的“人造”外壳,疲于奔命。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有富人就一定有穷人,有天才就一定有蠢才,有得意人就一定有失意人;而后者往往会和前者的差距而产生虚荣心,希望和前者一样得到别人的赞美,而不是被淹没。他们为了自己所谓的自尊成为了为虚无的外壳疲于奔命的人,成为了虚荣的奴隶;而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有人会为了给幼儿园里的孩子撑场面,负债二十万买宝马;有人会为参加同学聚会,花几个月工资买名牌手机装大老板,然而在得到一时的心灵慰藉之后,他们便要为自己的虚荣买单了——过上节衣缩食的低质生活,提心吊胆怕被人揭穿遭人嘲笑。

虚荣如同毒品,它可以给你带来短暂的快感,但随后你就必须承受它无止境的副作用。但它又不是毒品,因为毒品一旦染上,就不是想戒就能戒得了的,而要摆脱虚荣,你只需要观念上的改变。你必须意识到,当你从虚荣那里谋取了一些心灵上的蝇头小利后,你就得用上百倍的利息来偿还它。它让你在别人眼中活得一帆风顺,同时也将你关进现实的小黑屋严刑烤打。一个人活着,呼吸、吃饭、睡觉、玩乐,都是为了让自己舒服,即使你为了在别人眼中过得好而委屈自己,这也不会对别人造成任何影响。别总试图让别人会羡慕你的“好”,因为世界上总是有比你更好的人,你不是他们羡慕的最佳对象,他们往往丢给你一句有心或无心的赞美后,就不会在意你是怎么回事,甚至忘记你是怎么回事,仿佛一切不过是你自导自演。既然如此,何必为一时之快而去伤害自己呢?

一个人虚荣,装扮成不属于自己的模样,归要结蒂是因为他内心向往那相模样,所以,与其费尽心思打造虚假的包壳,不如正确利用这份向往,扎根现实,靠努力打拼去真正拥有他们想要的模样,化虚荣为实荣。

点评:

这是一篇颇为严谨且说服力极强的议论文。作者从材料中提取“虚荣”这一关键词,一方面指出“虚荣”产生的原因——“以自己想拥有却无法真正拥有的模样示人,从而获取他人的赞赏”,另一方面指出“虚荣”所带来的伤害——“过上节衣缩食的低质生活,提心吊胆怕被人揭穿遭人嘲笑”,同时指出克服“虚荣”的方法——在观念上改变自己。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尤其文末,者指出,与其“虚荣”度日,不如“扎根现实”“努力打拼”,用行动“化虚荣为实荣”,更是为有“虚荣”心的人指出了摆脱这一心理的方法!

致牛牛妈妈的一封信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二(3)班陈淑华

亲爱的阿姨:

您好!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看到您为儿子的未来,不仅让他上最贵的私立幼儿园,而且负债买宝马一事,我心有感慨。谨以此信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首先,我以为,“毛毛虫鞋”您不应较真。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尚小,还不太能分辨出“瞧不起”“孤立”的具体含义;我相信那些有“毛毛虫鞋”的孩子纯粹是认为“我们都有这样的鞋,我们有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一起玩”。“毛毛虫鞋”在他们眼里就像一个“身份卡”,有“身份卡”人,就是一类人。牛牛所表现的失落、自闭只是得不到新奇怪事物的一种失落,或是一种羡慕而已。“毛毛虫鞋”在很多其他幼儿园也肯定有,只不过可能就变成了一种漂亮的发卡、一个可爱的手环或一件印有卡通人物的T恤,没有毛毛虫鞋那么昂贵罢了。其实您与丈夫开始不主张买的态度是非常正确的,只可惜后来还是碍于牛牛没有“身份卡”、怕他在幼儿园得不到认证,还是给他买了。其实,之后牛牛所表现出来的“更外向活泼”“更开朗”,看似是好的发展,其实不一定。因为“毛毛虫鞋”总会过时,以后还会出现“毛毛虫鞋2号”“毛毛虫鞋3号”……牛牛知道您会满足他的需求,便会不断地失落,买了之后就开朗,再失落,再开朗……那样的话,您和您的丈夫就麻烦了。“小团体主义”在校园生活里十分常见,牛牛只不过更早地遇到了这种情况。在这种时候,您和您的丈夫应当加以引导,以便让他快些懂得这是早晚要碰到的问题,让他知道是非对错。我相信,幼儿园里没有“毛毛虫鞋”孩子也不在少数,又不是没有这种鞋就不以在幼儿园里上学了。您在得到幼儿园老师的正确指示后,您还是在一步步地教牛牛攀比,教他错误的处事方式,这是相当不应该的,因为,真正开朗、大方、有魅力的孩子,是可以破除小团体主义,是不需要靠一双鞋子来获得友谊的。您以为呢,阿姨?

接着,我再说说宝马车这件事。

幼儿园组织的春秋游活动本意是希望孩子与父母多互动,加强亲子关系,同时家校多联系,但这一初衷最终却演变成一场“车展”,这是十分可悲。但既然其他家长并没有说什么,那并没有对您造成实质性的侮辱,您何必把这事放在心上呢?久而久之,大家就会习惯的。对于牛牛总爱坐别家的车,您完全可以在其它地方下点功夫,留住牛牛啊!比如可以在车上放置一些好看的玩偶,或者在车内环境稍加改造,让其整洁大方又富于童趣,毕竟人坐车是坐在里面的,从里面感觉舒适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更为重要。何况您丈夫作为中层干部,您作为一名重点中学英语老师,在身份上本身就是令人敬重,不需要通过一辆让自己负债累累的宝马车来提高关注度,提升话题啊。我还是那句话:一个真正有魅力的人,不需要通过一辆宝马车来获得他人的认可!你们的孩子牛牛,会更希望自己的父母开不菲的车受到其他家庭的关注,还是更希望自己的爸爸谈笑风生受人喜爱、自己的妈妈温柔能干受人夸赞美更开心更自豪呢?

阿姨,请您不要再为自己的生日没过而负气出走,因为这都是您和丈夫一起作出的决定,只怪你们当时目光不够长远,思想意识较为片面罢了。作为家长,您应该作孩子的表率,正确应对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孩子作引导,不要再超支做一些看似解决问题的事,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还会让孩子逐渐形成“富贵”的意识和错误的价值观,反而让他更爱攀比了。

几点愚见,若有不适当的地方,还敬请理解!

此致

敬礼

陈淑华

2017年4月

点评:

本文的亮点有三:一是书信的形式,二是小处着手,三是情理兼备。书信形式,写作对象明确,专就孩子教育问题展开,让评论集中;抓住“毛毛虫鞋”和“负债买车”两事件,避开其他因素,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避免空谈。“毛毛虫鞋”事件,既能深入孩子的小团体意识普遍性,又能看到盲目让孩子以物质获得身份卡的负面性,还能父母指导孩子正确的处事方法;“负债买车”一事,在指出游出衷的同时,提出收住孩子虚荣心的方法以及对孩子正确的教育——魅力在自身,不在外物,直指事件本质。因而,整个论述有理有据,入情入理,极有说服力。

【佳作展评】

不同的时代,共一份相同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二(3)班熊永祯

学习,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所以,很多娃娃被送进了各种辅导班;社交,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所以,很多娃娃被送进了“贵族”幼儿园。很多人认为,时代不同了,起点不同了,孩子从小就要接受上层教育,不然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论不上时髦的话题。时代的确不再相同,可是,每个时代有那一份相同,那就是:人不应该做给人看,而是自己。

普通的人心是浮躁的,特别是看到有很多人,在自己面前表现得过得很好的时候。感叹自己今生无缘那份生活之时,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掏光荷包让他们进入有“品位”的贵族世界。如同《长江七号》里男孩的父亲一样,希望别人看得起自己和儿子;贵族人的孩子是骄傲的,他们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家族而自豪。这份优越感会让他们摆起谱,认为和穷人家的孩子攀交情有损身份。不知是否有人知道这么个故事:孩子们穿着华丽的衣服相互讨论着自己的家境。贵族才能有传代的姓,而其中有个小姑娘表示,以父亲的名加一个“生”字作姓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窗外一个拥有以“生”,他有失落,亦有困惑。若干年之后,这个小镇立起了一幢华贵的房子,却没有一个参与当年那场讨论的人站出来说这幢受人赞美的房子是自己的。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为下一代积累物质显然是不现实的。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与其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孩子准备”这个时代必需的东西,倒不如选样给他们一生受用的东西——为自己努力。夫妻俩尽己之力为小儿子找到了“最好的”。当孩子想要追求物质上的“更好”以满足与他人交流的渴望时,为人父母应当告诫孩子,气质的提升,开朗的性格,善良的内心才能赢得长久的友谊;开拓创业致富的父母多有着自己发家的艰辛历史,应当明白,只给予下一代优越的生活条件是不能养出苍天大树的,就像一位成功的渔夫,如果只教孩子如何成功捕到鱼而不教或不让他们体验失败的经验,没有谁能够成为优秀的渔夫。条件十分优越的家庭并不多,作为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成员,不应该翻出钱袋子摆面子,而应观察别人的德学与才艺是否是自己应当追求的。这些话应当是父母说的。可是富有的父母们又有几位告诉孩子们生活应当自己追求而非倚仗家族呢?

不要少了为自己努力的心。做事要为己,而非为给别人看自己多优秀。

点评:

本文扣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点,展开论述,提出自己的观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人不应该做给人看,而是自己”。围绕着这一点,作者指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父母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子女身上,用他们的成绩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同时指出,家境并不能影响人的成就,成就与起跑线关系不大。作者以为,给孩子物质的条件不足以让孩子成才,给孩子“为自己努力”的观念,才能真正助于孩子成长。文章以“做事要为己,而非为给别人看自己多优秀”结尾,与前文呼应,收束全文,显得掷地有声,镪铿有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