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 赶早
赶早
◎ 张正旭
鸡叫头遍,煤油灯就亮了。土屋的胸膛在微弱的灯光中含着浓稠的睡意。母亲用忙碌的身影打发睡意。扫好地,做好饭,母亲才推醒了我,让我赶紧起床吃饭,陪她赶早。
赶早,是我们皖西方言,就是赶集,但又有别于赶集。赶集天天都可以去,赶早不同,赶早是一个礼拜才能轮到一次。当时,我们那地方行政规划是县辖区,区辖公社。只有区和公社所在地才有集市。因为区的行政单位所辖的集市大一点,三天一逢小集,七天缝大集,缝大集那天,当地人称为“赶早”:卖东西的要乘早赶去占位置。那时候,没有固定的农贸市场,在街道两旁摆摊卖东西。赶集的人也早早涌到了集市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赶早的集市,又叫露水集,就是开集早,收摊也早,像露水一样,太阳升起来就蒸发掉了。
母亲推了我三次,我才不情愿地嘟囔着下了床。
母亲把摘好的菜用稻草捆扎好,淘洗得干干净净,一层层地摆放在竹篮里。微弱的煤油灯下,母亲的手正在摆开着一层层希望。为了赶早,母亲准备了一天,先到菜园挑选好蔬菜采回来,仔细地摘。特别是毛豆,母亲更费力,她要在清水里淘几遍毛豆外壳,怕泥灰沾上面。剥毛豆时,母亲不让我们插手,她一人剥,一边剥一边讲解如何更好、更快地剥豆子技巧。她讲解几次后,演示几场剥豆子,才让我动手去剥豆子。我所剥得豆子自己吃,绝不能拿到集市去卖。这样“歧视”行为会遭到我的抗议:“豆子拿去卖的,谁会认得是大人剥的还是小孩剥的?”母亲会认真的解释:“万事都有神灵,豆子也一样。虽然神灵看不见摸不着,但一直悬挂在头顶上,提醒着良心。你剥得豆子豆衣都没有了,怎能拿去卖呢?你要记住,我们去赶早,即便去得早,占有好位置摆摊,不一定能卖得好价钱。为何呢?因为我们失去了神灵的监督,会吃大亏的,神灵发怒,对人的运气惩罚……”等我年龄大了,对母亲话语“神灵”一种更深的认知,那便是心存敬畏,敬畏是做人的底线,是道德斑马线,不可逾越。
母亲说完,开始用绳索系在竹篮上,另一头缠绕扁担上,弯下腰挑起来试一试,然后轻轻放下。她从柜头上拿下卖菜专用秤,这杆秤从来不让我们碰,每次卖菜回来放在我们手够不着的柜头上。母亲怕我们的碰秤后秤失灵。母亲常说,秤就是一个人,秤芯是良心,人要厚道,明码标价,不可缺斤少两,公平交易。秤砣是天眼,人在做,天在看。大了后才明白,这些朴实的教导都是做人处事的哲学,是一个人行为规范的准绳。
一切准备妥当,我拿着手电筒在后面照亮,母亲吹灭煤油灯挑着菜竹篮在前面走。外面一片漆黑,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在前面赶路。乡间的小路崎岖蜿蜒,又缺子多。母亲一边走,一边叮嘱我要小心。路上杂草丛生,把路面覆盖住了,每到缺子口,母亲仿佛知道似的,放慢脚步,试探着前进。我很纳闷,疑惑地问母亲:“娘,你怎么知道哪里有缺子呢?”母亲喘着粗气说:“田块小两头开缺子,田大的话,除两头开缺子外,中间还开有缺子。开缺子也遵守规矩的,两头开缺子,利于田间排水不说,还起到洪水对田埂缓冲效果,这样三叉地带,面积宽,利于水扩散排出。生在农村,要懂得一般的农田管理规律。这种规律掌握住了,夜里赶路也是优势,省得跌进缺子里,不但人受到惊吓,还可能扭伤腿,闪坏腰……”这些闪光朴素的道理伴随着我的成长,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遵循规律,谨守规矩,是一个人素养与道德操守的路途。
走了几个小时路,天麻麻亮,路上行人也多了,都是来赶早的。
终于来到了集市,人来人往。我们还是没有赶到早,来迟了。母亲顾不得擦额头的汗,放下菜篮子,开始摆摊。母亲摆摊地点远离人流量多的三叉路口。我很担心母亲的菜能否卖出去。万一卖不出去,朝家里挑回去,还是几十里路。没有想到的是,母亲刚摆好摊子,就有不少人前来买菜。母亲一边麻利地称菜,一边与买菜的人搭讪:“今天赶早来迟了。以前是孩子爸我俩一起来,走路可以换着挑菜篮。今天呢,孩子陪着我!”买菜的说:“我也很纳闷,我认为你今天不来赶早卖菜了呢!我从街这头走到街那头,没有看你摆菜摊,很失望。你来了就好,买你的菜吃放心,摘得干干净净,菜里很清爽,没有浇水来坑人……”
地理位置不太优越的地方,也是风水宝地。很快,两竹篮的菜快卖完了。还有一点菜,母亲就收摊。我好奇地问:“菜怎么不卖完就收摊呢?”母亲说:“这点菜出再高的价钱也不卖,特意留给你王姥爷的。他是孤苦老人,行动不便,每次来赶早,我都留一点菜给他吃。”听母亲说完,我很纳闷:“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个亲戚!”母亲继续说:“你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看病,是你王姥爷借钱看病救了你。你要记住,救命之恩这个情不能忘记……”母亲把菜送给了王姥爷,挑着空竹篮与我往家赶。太阳升起来了,我和母亲迎着旭辉匆匆忙忙赶路。
光阴荏苒,现在,年事已高的母亲再也不能种菜卖菜赶早了,几种慢性病缠身,头发花白,身板佝偻。但我永远忘记不了陪母母亲那次赶早卖菜经历,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的人生之路多了一盏明亮的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当今欲望滚滚红尘世界不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