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易经》的理解,跟专家们都不同,却跟孔子一模一样

我们在前天2020年11月22日所写的《为什么说,自西汉以来,人们对于易经的象,都理解错了》一文中,我们已经根据《系辞》的论述,明确论证了孔子所说的象,就是周文王把社会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归纳总结为六十四类事务之后,又对六十四类事务,拟定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六十四个卦象和卦名;再对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都拟定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卦爻辞,来作为人们行为的指导方针,这就是整部的《易经》的象。
说白了,所谓《易经》中的象,就是这么两种:一,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卦象和卦名,来象征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即卦象和卦名的象,象征了具体的事务;二,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卦爻辞,来作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方针,即卦爻辞的象,象征了人们对事情的正确做法。
所以说,《易经》真正的价值,就是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这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体现,这才是孔子喜欢并赞叹《易经》,对《易经》“居则在席,行则在橐”的真正原因。
周文王就是从“殷尚鬼”的巫祝卜筮,走进了“周尚礼”的文化思想,用“德义”的文化思想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这是人类社会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巨大飞跃。
如果,周文王没有被商纣王拘囚的话,相信周文王一定会用清楚明白的词句,写出一部能够清楚明白的用于指导人生的经典。
但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周文王只能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卦象和卦名,来象征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的事;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卦辞和爻辞,来象征具体生活中的具体做法,并明确告知怎样做才是吉怎样做才是凶,以达到指导人们行为的目的。
周文王正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被商纣王猜忌,就这样把一部用文化思想来指导人们行为的书,硬是伪装成了一本卜筮用的《易经》,而且凭着周文王高超的写作水平,这部《易经》居然还真的可以用来卜筮。
《易经》就是通过这样的写作,同时具备了文化思想和卜筮这两种功能,《易经》的本意就是作为人生指导手册来写的,同时又可以用来卜筮,这就是孔子在回答子贡的疑问时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
孔子在《系辞》第十章明确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就是指《易经》可以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指导手册。“以卜筮者尚其占”就是指《易经》还真的可以用来卜筮。
正因为周文王是用象征的方法拟定了六十四个卦象和卦名,又用象征的方法拟定了六十四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辞,而卜筮的原理,恰恰就是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辞句,来预示事物的结果,所以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卦爻辞,既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也可以用来预示事物的结果,周文王的《易经》就是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象,把用于指导人们行为的德义和卜筮,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所以,《易经》中所有的象,都逃不出这三个方面:
一,卦象和卦名的象,用来象征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类具体事务。
二,卦辞和爻辞的象,用来象征人们在具体事务中的具体行为,以及相应的吉凶后果。
三,卦辞和爻辞的象,还可以在卜筮中,用来象征事物的进程和结果。
以上,是我们对于《易经》的象的理解,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在古往今来的所有解释《易经》的人当中,只有我们的理解跟孔子对《易经》的理解是一模一样的!其他的文人学者及当今的学术界,全部都是跟我们和孔子的理解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下面,我们就举四个具体的例子,让大家来看看我们对《易经》的理解,跟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们对《易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之处。
例一,我们认为,离卦的卦象和卦名,象征了生活中的依附、归附、依从这一类事务。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我们对离卦九三爻辞的理解为:如果出现了有所偏离的归附,例如有人做事情偏离了政策,或者依附了非法组织,就要像敲打瓦盆并且拖长了声音来叫喊一样的警示他,如果不进行敲打警钟来警示,就要闯大祸了,闯了大祸再感叹就来不及了。
所以孔子的象辞说:日昃之离,何可久也。表示人们本来就应该归附着礼仪正道来做事情,如果偏离了道德礼仪、法律规范等正道,怎么可能长久呢?为了确保长久,就要敲打警钟让他重新归附到正道上来。
但是,徐芹庭的《白话易经》对九三爻辞的讲解为:九三处于下离的终点,在前明将尽,后明(外离)未生之时,所以有日已倾斜的象征。
东汉荀爽的解释为:初为日出,二为日中,三为日昃,以喻君道衰也。
九家易的解释为:鼓缶者,以目下视,离为大腹,瓦缶之象,谓不取二也。歌者口仰向上,谓兑为口而向上,取五也。昃者向下也,今不取二,而上取五,则上九耋之阳称大也。
徐芹庭对九家易之说,又作如下按语:离三爻至五爻互兑,兑为口,六三适在其间,兑口向上,故三入欲取五。
例二,我们认为,益卦的卦象和卦名,象征了生活中的增益、增加这一类事务。
六三,益之,用工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用工事,传世本作用凶事,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考证过了,根据帛书和战国楚竹书的《易经》,这六三爻辞应作用工事,具体的理由依据请看拙作《易经·益卦的六爻到底说了什么?必须配合易传来读解》。
我们对益卦六三爻辞的理解为:用工程建筑的方法来实现增益,虽然前期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但这是无咎的。搞工程建筑这类事情,讲诚信守信用非常重要,不能偷工减料,要规规矩矩的中正而行,不能出现质量等问题,还要按规定向主管的王公汇报相关情况。
所以孔子的象辞说:益用工事,固有之也。表示用工程建筑来有所增益,这种事情本来就很多的,如大禹治水和都江堰,就是利用水利工程来增加粮食产量的。
但是,三国虞翻对益卦六三爻辞解释为:坤为事,三多凶,上来益三得正,故益用凶事,无咎。公谓三伏阳也,三动体坎,故有孚。震为中行,为告,位在中,故曰中行。三公位,乾为圭,乾之三,故告公用圭。
例三,我们认为,大过的卦象和卦名,象征了生活中过分、过头这一类事务。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我们对大过卦九二爻辞的理解为:枯树发新芽,老头子娶了大姑娘,象征了过分的得了便宜,当然是无不利的。
所以孔子的象辞说:老夫女妻,过于相与也。表示老夫少妻,有人得到了本来不应该得到的便宜,这是过分的便宜了这个人。所以,在阜阳本《易经》中,就有这样的卜辞:卜病者不死,战斗适强而有胜,有罪而迁(古文遷的省略字)徙。
但是,徐芹庭对九二爻辞的讲解为:根据象数学家的观念,巽为阳,从二爻至五爻互乾为老夫,外卦兑为少女,故有此象。
例四,我们认为,随的卦象和卦名,象征了生活中随从、跟随这一类事务。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我们对随卦六二爻辞的理解为:随从了小人就肯定失去了丈夫,象征了一个人去做了小人的事情,就失去了大丈夫的人品。
所以孔子的象辞说:系小子,弗兼与也。表示既要做小人又要做大丈夫,那是不能兼得的。
但是,南怀瑾先生对随卦六二爻的讲解为:本卦本爻爻辞的释,是从它旁通相错的艮(山)巽(风)蛊卦,与它反复相综的震(雷)兑(泽)归妹卦,交互综错的现象而立论。而且易象的本义,往往错综互用而不分。自蒙卦建立以艮为童蒙,随卦的初爻到四爻正反都是震象,震为夫,故称“系小子,失丈夫。”
三国虞翻对随卦六二爻解释为:应在巽,巽为绳,故称系小子。谓五兑为少,故曰小子。丈夫为四,体大过老夫,故称丈夫。承四隔三,故失丈夫。三至上,有大过象,故与老妇士夫同义。体咸,象夫死,故每有欲嫁之义也。
通过以上的对比,相信大部分的读者网友,都能够看出来我们对《易经》的理解,跟其他人对《易经》的理解,到底有什么不同了。
我们对《易经》的理解,是对整句卦爻辞的字面意思作出理解,然后对整句卦爻辞的象征意义再作出理解,我们所把握的是整句话的意思和象征含义。
也就是说,我们是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把握整句卦爻辞的意思,再来理解整句卦爻辞的象征意义。
至于两汉以来的文人学者,乃至当今的学术界,他们却是用具体分析越分越细的思维模式,拼命去分析卦爻辞中的单词是怎么来的?比如去分析渔网是怎么从离卦的卦象中来的?他们挖空心思的去分析爻辞中的日昃、鼓缶、凶事、老夫、少女、小子、丈夫等这些单词,是怎么从卦象中得来的?
他们之所以会产生不同于我们的理解,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跟我们是相反的,所以他们的思考方向也就跟我们完全相反了。
他们就是在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向上背道而驰了,所以二千多年来的易学,都是在寻找每个单词的象、卦气这样的牛角尖里越钻越深了。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反复讲过,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以及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再进行逻辑推理,是中国上古道家文化的两大法宝,如果没有得到这两大法宝,面对具有高度归纳抽象的《易经》、《老子》、《阴符经》等经典,当然就会在错误的理解上越走越偏了。
如果用我们对《易经》的理解,对照孔子在《系辞》中,对中孚九二爻辞“鸣鹤在阴”等十八个卦爻辞的理解,就完全可以发现,我们跟孔子的理解方法是一模一样的,也跟孔子在帛书《易传》中的理解方法是一模一样的,所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一模一样。
这句话,是我们白纸黑字写在我们的文章中的,我们对这句话绝对负责,我们不怕当今学术界的任何一位专家教授前来进行学术答辩,就怕他们不来!
我们就敢说,在古往今来的二千多年中,能够用孔子一样的方法来理解《易经》的,又能得出跟孔子一样的结论的,普天之下唯有我们一家。
对于《易经》中每一卦每一爻的解释,还有对全部《系辞》和帛书《易传》的解释,乃至对《老子》、《阴符经》的全文翻译和解释,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一一讲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