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一文二体三碑”的《圣教序》?硬核科普千古书法传奇

我们在学习临摹古人书法作品的时候,大多人只盯着字形笔画,而对于书法文章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却不甚了解,这样的书法学习往往事倍功半......

对于很多初涉书法的爱好者而言,可能很多人还傻傻分不清楚著名书法“圣教序”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版本有《雁塔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雁塔圣教序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集字圣教序》(七佛圣教序),甚至还有少为人知的《同州圣教序》!

今天课代表就给各位科普一下有关“圣教序”的历史书法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与壮怀激烈——

玄奘取经路线图

话说玄奘历时17年,行程5万余公里,于贞观十九年(646)终于从天竺取得真经归来,全国上下一片沸腾。太宗李世民为其大毅力所感动,故令其在弘福寺翻译真经,并亲自为其撰赐序文,这就是后来在书法界以及佛教界鼎鼎有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为后世所简称)。文章写好了,为了昭示天下、流传于世,自然需要将其刻于碑石。满朝文武商量数日,认为只有王羲之才配写这块碑(或许也因太宗独爱右军之书法),时有权臣褚遂良善书,却善楷书,故特敕命弘福寺僧人怀仁主持集王字行书的工作,这便有了后来“一文二体三碑”的说法。

诸遂良《雁塔圣教序》

怀仁《集字圣教序》

一文二体成三碑

关于“圣教序”,可以说在中国书法史甚至中国文化史上都极具传奇色彩,而这中间的缘由便是“一文二体三碑”

“一文”即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法师取得真经而亲自赐撰《圣教序》一文;“二体”则包含有两层意思:一者为《雁塔圣教序》的“褚体”和《集字圣教序》的“王体”,二则指“褚体、王体”分别为楷书行书之意;“三碑”则是指《圣教序》、《圣教序记》、《集字圣教序》三道碑石!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和《雁塔圣教序记》

“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我国书法历史上非常有名碑刻书法作品,其对后世书坛之影响,不可小觑!《雁塔圣教序》和《雁塔圣教序》皆为唐朝名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以楷书而作。此两块碑石分别镶嵌在现西安大雁塔底层门洞两侧的两个砖龛之中,两碑碑额、碑文书写方向互相左右对称。

雁塔圣教序》和《雁塔圣教序记》

其中《雁塔圣教序》为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撰文,题额为隶书,正文为书写顺序自右向左,褚遂良受太宗遗诏辅政、时任中书令,永徽四年(653)岁次癸丑十月己卯朔十五日作;而《雁塔圣教序记》由唐高宗李治撰文,题额为篆书,书写顺序自左向由,褚遂良时任尚书右仆射,永徽四年岁次癸丑十二月十日作。

《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记》

《雁塔圣教序记》

褚遂良在高宗李治登基后得以短暂的升职,不久(永徽元年—650)就被借故调任同州刺史。后又因高宗命其写纪念太宗的“圣教序记”被重召进京升为尚书右仆射,写完不久又因反对高宗立武昭仪为后被一贬再贬、越贬越远,以致最后忧愤而亡!褚遂良作为前朝元老、托孤重臣却落得如此结局,不免让人心生戚戚焉!

据《旧唐书·褚遂良传》记载: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乃命遂良草诏......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六年(655),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以筹其事。将入,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必议其事,遂良今欲陈谏,众意如何?”无忌曰:'明公必须极言,无忌请继焉。'及入,高宗难于发言,再三顾谓无忌曰:'莫大之罪,绝嗣为甚。皇后无胤息,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乞归田里!'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武氏从幄后呼曰“何不扑杀此獠?”,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勣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勣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657),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据《新唐书·褚遂良传》记载:遂良又曰“陛下必欲改立后者,请更择贵姓。昭仪昔事先帝,身接帷第,今立之,奈天下耳目何!”

而在褚遂良死后更被夺官削爵,其子也在被流放至爱州的途中遭迫害而死。在其死后的第五年(663年),人们在他任刺史一职的同州,重新摹刻了其生前钜作“雁塔圣教序”,世称《同州圣教序》,以此表达对其忠烈品行和精湛艺术的崇高敬意!

褚遂良 画像

褚遂良死后第20年(弘道元年,683),高宗遗诏中召回其宗族。又过了20多年(神龙元年705),武则天遗诏恢复褚遂良等人的名誉及身份。在褚遂良去世100余年后,贞元五年(789年)唐德宗李适下诏,将褚遂良的画像绘于象征大唐至高荣誉的凌烟阁之中,一代忠烈贤臣,终于适得其所。

据《旧唐书·则天本纪》记载:“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唐高宗李治 画像

此处闲提一句,那个能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改变高宗态度(下定立武氏为后的决心)的李勣又是何许人也?李勣,本名乃徐世勣,后来被演绎成隋唐英雄传中的徐茂公,乃唐初开国名将,唐高祖李渊赐其李姓,故又称李世勣,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褚遂良被贬后,李勣之待遇一升再升,甚至在其去世时唐高宗李治亲撰碑文、碑首上刻六龙。

《旧唐书·李勣传》:其年寝疾,诏以勣为司卫正卿,使得视疾。寻薨,年七十六。帝为之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曰贞武,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令司平太常伯杨昉摄同文正卿监护。及葬日,帝幸未央古城,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设祭。皇太子亦从驾临送,哀恸悲感左右。诏百官送至故城西北,所筑坟一准卫、霍故事,象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以旌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光宅元年,诏勣配享高宗庙庭。

再后来,李勣之孙李敬业起兵伐武(此处有骆宾王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祸及全族,李勣亦被挖坟破棺。这世间之事,真是因果循环?

《旧唐书·李勣传》: 勣孙敬业。高宗崩,则天太后临朝,既而废帝为庐陵王......诸武皆当权任,人情愤怨......敬业用前盩啡尉魏思温谋,据扬州。鸠聚民众,以匡复庐陵为辞......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旬日之间,胜兵有十余万......则天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将兵三十万讨之,追削敬业祖、父官爵,剖坟斫棺,复本姓徐氏。


《雁塔圣教序》和《雁塔圣教序记》虽然正文都为楷书,但在字迹的细节处却有着令后世书法人争议不断的“修正线”的惊人发现!

这一发现由日本书法学者荒金大琳父子最先提出,他们通过对高清原石照片的分析,认为在'序“和”记“中有着多达1400多处的修正,并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跟历史背景紧密联系起来:立碑本为国之大事,但因唐太宗对行书多有青睐(常将《兰亭集序》'置于座侧,朝夕观览'),所以褚遂良在首次书写的时候多用了行书笔意;而在被召回京重新书写之时,由于满腹悲愤无处可泄导致反复书写效果不佳,而不得不以之前的文稿来进行补笔修正到楷书笔意。

《雁塔圣教序》的修正线

《雁塔圣教序》的修正线

《雁塔圣教序》的修正线

而对于”修正线“这一说法,书法界从开始的一片哗然,惊异于我们临摹了几千年的拓本中居然隐藏着这样的秘密却无所察(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秘密还是两个日本人所发现的),到逐渐质疑“修正线”并提出各种反驳的论据和猜想。真假或许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褚遂良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书法史上之赫然地位和对后世书法人之影响必将载入史册!

怀仁《集字圣教序》,千金换一字的大工程

《集字圣教序》由大唐京师弘福寺僧怀仁,集皇室内府所藏王羲之书法真迹成文,并于高宗咸亨三年(672)而刻成此碑。

话说太宗对虽对王右军之行书青眼有加,若可得其书写“圣教序”自是美不可言,但王羲之乃晋朝人,距唐朝已过数百年,岂可再起而书之?但这并没有难倒智慧的中国人,他们很快就想到了“集字”之法,于是选择了名为怀仁的弘福寺僧人来主持集字工作!此人没有其他书作传世,也没有照片,甚至连简历都查不到,只知道他毕生苦学王羲之。为便于集字工作的顺利进行,唐太宗特敕皇室内府所藏的王羲之书法真迹供其钩摹缀集,同时重金收购天下所有王书,因而《集字圣教序》又称为“千金帖”......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驾崩;咸亨三年(672),在其去世23年后,《集字圣教序》碑立!因碑首刻有七尊佛像,故又称《七佛圣教序》。集字工程耗时25年多,平均每5天集成1字......

《集字圣教序》

《集字圣教序》

《集字圣教序》

唐太宗的阴阳等待、怀仁倾尽全部半生心血的《集字圣教序》也使他从一个无名僧人一跃而成为书法史上一笔浓墨重彩的人物!因《集字圣教序》几乎汇集了王羲之的全部字迹,也因此成为后世学习行书的必修课。传世的集字拓本中,又以“朱卧庵本”和“刘铁云本”最佳,而印刷品又以日本“二玄社”1991年出版的原色法帖最佳。

这里,课代表同样将二玄社版高清大图呈现如下,不负“集金石书画之精粹”之初心,愿与各位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集字圣教序》 二玄社版

《集字圣教序》 二玄社版

《集字圣教序》 二玄社版

《集字圣教序》 二玄社版

《集字圣教序》 二玄社版

《集字圣教序》 二玄社版

千古传奇“圣教序”,三朝六人(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玄奘、褚遂良、怀仁)演绎好一出壮怀激烈与恩怨情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