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慰儿子,金圣叹临死提联:莲子心中苦,下联一出听者无不落泪
古往今来,历史上很少有像金圣叹这样矛盾的文人。一方面他为人狂放不羁,痛恨八股文取士,不屑于为官。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参加科举,甚至为了应对科试,还改名为金人瑞。他痛恨明末官府无能,同情天下疾苦,甚至认同官逼民反。可他同样是王命和礼法的拥护者,对世间匪徒都极力谴责,而其中他最为看不起的人,便是作为梁山之首的宋江。
王朝更迭不停,四季变幻不息。作为明末清初的绝代才子,他的身死,更像是四季交替遗留的残枝。
哭庙案
祸起哭庙案
顺治十七年,苏州吴县新上任了一位名为任维初的县令。这位任县令上任后,别的好事没做,对百姓赋税的缴纳却极为上心,为了严刑催缴赋税,他甚至当庭杖毙一人。赋税收缴完毕后,他又开始贩卖官粮,大肆中饱私囊。
此时的苏州一带素有“苦庙”的习俗,也就是说每逢当地官府行不法之事或者不义之举,当地仕子就会一起写上一篇“小作文”,然后齐聚文庙向孔圣人讣告,以扩大影响力,从而制止官府不当行为。
被任县令这样一弄,吴县百姓的日子也慢慢一天不如一天。而目睹乡民苦不堪言的生活后,以金圣叹为首的十余名当地秀才,便联合写了一篇《哭庙文》控告县官,并将矛头直指包庇下属作乱的巡抚朱国治。
巡抚朱国治收到消息后,心中无比震怒,生怕消息传到清廷。
当时正值顺治帝驾崩,全国各地需设灵哀悼数日,金圣叹等人恰好是在灵场进行哭悼。于是朱巡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下令将金圣叹等人抓捕入狱,并以谋逆罪论处,定于数日后南京市口问斩。金圣叹被捕后依旧高呼先帝有灵,却被朱巡抚下令掌嘴二十。
古代斩首
怜子之心
很快就到了行刑之日,金圣叹一行十八人被压进了刑场,等待他们的即将是一场惨剧。
死到临头,一生玩世不恭的金圣叹丝毫没有胆怯,即便边上刽子手已经手捧着虎头刀蠢蠢欲动,他依旧四处张望着,似乎在人群中寻找着什么。
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两个儿子梨儿和莲子,只不过两个儿子眼见即将诀别的父亲,已然哭成了泪人。金圣叹虽然一生不羁,可看到两个儿子如此情绪,心中也不由泛起苦意。自己走了,可儿子却还要生存,为了宽慰他们,他撑起了笑脸,对二人说道“哭有何用,我刚想起来一个对联你们对一下”,听好了“莲子心中苦”。
梨儿和莲子此时跪在地上哭的几乎断声,肝肠寸裂,哪还有心思去和父亲对对子,故而半天未能发出声音。
金圣叹眼见此景,也只能长叹一声“罢了,别哭了孩子,起来吧,为父替你们对出下联”。接着继续说道“梨儿腹内酸”。
“莲子”和“梨儿”分别是其子名字,而“莲”又与“怜”子同音,“梨“又与”离“同音。一苦一酸,算是道尽了心中的情感,即看到儿子恸哭而深感怜惜,而自己又将赴死,这一场永别更是让人心中酸楚。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听到这样一副生离死别的对联,目睹眼前父子情深,旁观者也无不落泪,皆为之而动容。
金圣叹
幽默至死
金圣叹一生幽默,直至身死,他也将其贯彻到底。
眼看着行刑之时将近,他动了动身子,将附近的狱卒给吸引了过来。狱卒靠近后,他对着狱卒说道“帮我去取纸笔过来,有惊天秘密相告”。
狱卒听完当即一喜,以为他要告诉其什么秘密财宝,或者遗留什么惊世文章,于是赶紧拿来笔墨,伺候于金圣叹跟前。金圣叹拿到笔墨后,书写了一番,却并没有将其交给狱卒。而后指着最后一顿饭菜说道“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狱卒听完大觉晦气,于是愤然离去。
不多时,时辰已至。随着刀影落下,金圣叹也身首异处。这时候,从他的耳朵里分别落下两个纸团。刽子手打开一看,只见两个纸团分别写着“好”和“疼”二字。
原来人死之时会好疼,果然是一个惊世秘密。一代文学大家金圣叹离世之际也不忘幽默,果然是幽默至死。
金圣叹
随着金圣叹的离世,整个清朝那一丝趣味也悄然流失。终使满清一朝十二帝,国祚近三百年,却再也无一人像苏州才子金圣叹那般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