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助力作文妙招(上)

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让我们一起努力!

试试助力作文妙招(上)

星期天,偶遇了好久没见的一位朋友,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一,语文很差,尤其是阅读和作文,为此高价请过家教,但起色不大。儿子读小学二年级,说起写日记的事,牢骚、抱怨铺天盖地而来。最后,红着眼问我有什么办法,并希望我能帮帮她。

唉,一位心力交瘁的妈妈!

现在,离中考、高考时间不多了,相信很多学子都在尽力最后一搏。对于作文来讲,靠临时一搏行吗?答案是确定的——不行!

从教育部出台的一个个文件来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语文的考察。语文想要成绩好,作文就必须拿高分。作文能力直接影响中考和高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我想说的是,它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孩子未来提升自已的需要。很多身边的事例证明,会写的人往往得到单位领导的赏识,事业前景越来越好。

作文是一种表达。孩子的语言表达,首先从口头表达开始,然后才是书面表达。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想孩子的语言表达发展得好,早期的口头表达培养很重要。

从孩子的成长规律来看,4岁,是孩子口头语言表达力飞速成长的一年,孩子会突然变得非常爱说话。请不要嘲笑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说错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出现结巴或者干脆不肯说话的问题。你要做的是耐心倾听,并可以用正确的方法重述一遍他的话,但是,千万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错处。

经验告诉我,此时最好的培养方法是让孩子听故事

记得女儿四岁的时候,我每天雷打不动地讲故事给她听。不过,要讲语言规范的故事哦,千万不要自己一边讲一边编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导致用词不准,逻辑混乱。传导给孩子的应该是正确、有用的语言信息。

内容上,可以分阶段按主题讲故事,这不仅发展孩子的语言,而且可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习惯或品质的培养。

后来,我慢慢放录音故事给女儿听,以至于一段时间后,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她都会快速地跑到房间,自己熟练地播放录音,然后津津有味地一坐就是半小时,有时还会一边听一边学着里面的腔调,停顿,模仿得有声有色,自得其乐。

这一过程中,孩子愉快地习得了语言和语言的表达。

现在虽然提倡“我手写我心”,但写的培养还是需要有一个方法和过程的。尤其上了小学,需要抓紧培养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了。

相信家长们一定也在想办法帮孩子。比如,有的家长买来一摞摞《作文选》、《优秀作文集》给孩子看,可是孩子对干巴巴的书根本没兴趣,即使老老实实看了背了,下一次写作或是考试还是老调重弹!

有的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认为小学生年龄小,到了初高中作文自然就能写好。其实,作文能力的好坏,在小学时候就基本决定了。

那么,我们家长可以如何助力呢?

1.家长经常会看到的第一幕:自家孩子写出来的话不完整或不通顺。

我们不妨这样训练:

首先,我们可以训练孩子按一定的句式写。高年级的孩子会学到缩句,不管多么长的句子,拿出主干部分,不外乎以下几种: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通过让孩子自问自答来训练:图画中有谁?他在干什么?然后连起来说一说,最后写下来。

按照这些句式写出来的句子一定是完整的。缺点是:句子干巴巴,只有骨头,没有血肉。

接着,我们就训练孩子给句子添上血肉。以例子说明:小明吹泡泡。可以用填空式训练孩子,如(时间、地点)小明(怎么样吹)吹泡泡(吹出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通过填空,句子似乎变成了这样:上午第二节课,操场上,小明起劲地吹泡泡,吹出了五颜六色的泡泡,开心得一蹦三尺高。

看,是不是比原来的句子具体多了。

然后,继续引领孩子变魔术,学会举一反三。第一括号的“时间、地点”可以怎么变?(变的时候,要引导孩子符合生活规律);第二括号的”怎么样吹?“可以怎么变?(引导孩子可以变变姿势:鼓着腮吹,使劲地吹,仰着头吹……);第三个括号可以引导孩子给”五颜六色“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如: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第四个括号可引导孩子思考:开心的时候会有哪些表情、动作、说话?(如:开心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开心得只管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只要家长有毅力,认真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收获满满。

2.家长还会看到这样一幕:孩子写了上句,忘了下句。那是因为,孩子想的比写的快。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不妨让孩子口述,录下来,家长帮忙整理成文。

看图写话或者小作文时,让孩子站在电脑旁,可以手舞足蹈地说,家长快速地在电脑上打下来。孩子讲完了,家长马上把整理出来的文章打印出来(此时的文章一定比孩子讲的要好,因为家长可以作一些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孩子看见自己说的话,变成了纸上的文字,一定会很兴奋。家长趁热打铁,马上让孩子读一读自己讲的故事。孩子此时一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写作的兴趣被激发了,写作的方法渗透其中了。

这个简单的做法,可以解决孩子写话的大困难。当然,一段时间后,应该让孩子独立完成了。

3.家长是不是还发现:双休日写老师布置的周记,孩子愁眉苦脸,各种诉苦,坐了一小时,抓耳挠腮才憋出几十个字。那是因为孩子写周记遇到了至少两个困难,其一是无内容可写;其二是一件事不知怎样把它写具体。

我是这样训练女儿的,家长们可以作个参考。

记得女儿读完一年级后的那个暑假,我提前跟语文老师作了沟通,允许女儿不做暑假作业(那时的暑假作业真的都是抄抄写写,毫无用处,现在的质量高多了),空出时间让孩子阅读、写作(这不是几天就能成的,没有毅力坚持的千万别学哦)。

首先,帮孩子关注生活中的“事”,只记录,不急于写。

那一个暑假,每天我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跟女儿一起回忆一天经历过的事(人、物、景),看到过的,听到过的……并把回忆出来的事一一记录下来。

开始几天,女儿挤牙膏似地能说出来的事少得可怜。没关系,有的我启发她说,有的我直接说出来,“是不是有这回事?“”是的是的。“

可喜的是,大概一周之后,本子上记下的一天的“事”越来越多了。说明孩子已学会有意识地观察和积累了。

其次,帮孩子梳理有效信息(作文素材),懂得取舍。

我采用的是“排队法”或“排除法”。可以跟孩子做个小游戏,把所有记下来的事情,我们俩分别根据自己的喜欢程度排队1、2、3、4……,不管是否排得相同,都要说说自己排在最前面的事为什么喜欢。

经常跟孩子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明的。

也可以引导孩子分析一件件记下来的事情,让孩子把认为没什么意思,不有趣,已经写过多次的……逐项排除,剩下的材料就一定是孩子认为值得写一写的事了,孩子就会有兴趣写。

什么叫素材?只有内化成自己能用的才叫素材。并不是惊天动地、扣人心弦的才叫新颖的材料,也并不是写感动中国人物、新闻联播人物就能打动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都是写生活琐事的——《红楼梦》、《背影》……哪一个不是的呢。

告诉孩子,其实教材上有许多我们可用的例子。另外,我们的语文以外的学科也都有许多或生动或严密甚至可歌可泣的材料。

不是说“一人一事一书”吗?只要熟谙一个人,深究一件事,细读一本书,就有无尽的源泉。

(未完)

后记

不知这样的训练是否跟现时的新课标相悖。但不管怎样,对“写”总未上路的孩子一定有好处。

进去看看,“有点绎思”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