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庆本来是李鸿章手下一员干将,为何后来却被李鸿章削弱兵权?

【太平天国系列345,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吴长庆在父亲死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当时正值太平军活跃在长江中下游,为此,吴长庆被派往庐江和舒城筹办团练。

吴长庆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名声,被清政府提拔为守备。陈玉成在三河镇大败湘军将领李续宾后,率军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吴长庆协助守城,太平军久攻庐州不下后选择撤军。1861年,湘军攻陷安庆城,曾国藩闻知吴长庆的功绩后,邀请吴长庆加入湘军,吴长庆欣然从之,曾国藩为其独设一营,是为“庆字营”。数月后,因为战局所需以及朝廷的要求,曾国藩派出李鸿章前往上海筹办淮军,同时派出吴长庆跟随,“庆字营”也就成了淮军建军的基本营,吴长庆也就成了淮军的元老,李鸿章是手下的一员干将。

在剿灭太平军、剿灭捻军的战场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吴长庆的身影,诸事皆平之后,吴长庆驻守徐州,受李鸿章和两江总督共同节制。

1882年,吴长庆协助朝鲜平定兵变,事成之后,吴长庆没立即撤回国内,令李鸿章深感不安,适逢朝廷询问李鸿章“吴长庆驻朝鲜是否得力”,李鸿章给朝廷的回复是:“无不得力不宜相处”,但是越南战场(中法摩擦)需要,应该调吴长庆回国。吴长庆遂奉命回国,不过他回国的时候只带回了三营人马,另外三营被要求留在了朝鲜,由同知袁世凯等人统领,也就是说,吴长庆的兵权被李鸿章在运作下给削弱了。不久之后,吴长庆在愤懑抑郁中离开了人世。

那么,明明是李鸿章手下一员干将,没少为李鸿章的加官进爵出力,为什么到头来被李鸿章削弱军权?下面由小佛来给大家捋一捋。

在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过程中,吴长庆和李鸿章相处还算融洽,毕竟目标都是一样,要平定叛乱。小佛仔细看了吴长庆的履历,找到了吴长庆和李鸿章发生的第一次矛盾。

1880年,中俄两国因为伊犁的问题紧张的交涉,为了以防万一,清政府要求各个边境省份加强防备,吴长庆在这个时候被调任为浙江提督,不久后又要求带兵前往山东,帮办山东海防节制山东全境军队。吴长庆遂率庆军六营前往山东登州、黄州驻防,与同僚积极筹划海防事宜。当时吴长庆要海防,必须要和身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商量,李鸿章收到消息后给出的回复却是大船上的炮位过大,不适合陆军行队之用。说白了,就是不支持吴长庆在山东布防,这无疑是给雄心勃勃的吴长庆浇了一盆凉水,吴长庆只能驻防山东,而不能进行布防,两人矛盾初现。

1882年夏,朝鲜发生兵变,士兵们围攻日本使馆和朝鲜皇宫,朝鲜王室向清廷求助,同时清政府驻日本大使黎莼斋也发电报给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张树声说明情况,张树声连忙派吴长庆前往朝鲜协助平叛。吴长庆不负所托平定朝鲜兵变,同时他也在思考兵败原因,他在朝鲜呆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明白,朝鲜之所以兵败一来是朝鲜外戚专权,二来是日本虎视眈眈。于是吴长庆在朝鲜逗留的时候就协助朝鲜整顿军务。而他的做法引起了李鸿章的极度不满,李鸿章一心想要牺牲朝鲜的利益来维护大清边境的安稳,怪吴长庆多管闲事。于是,两人的矛盾扩大化。

最后在清政府询问李鸿章“吴长庆驻朝鲜是否得力”一事后,李鸿章对吴长庆评价不佳,吴长庆对此极度不满,再三要求去北京面圣,两人的矛盾直接公开了。

吴长庆终究斗不过势力比自己大的李鸿章,最后只得落了被削弱军权、郁郁而终的结局。

参考资料:《清史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