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考点 | 仪式传播(媒介事件):理论、类型及影响
核心概念解析
一、仪式传播的概念
仪式传播这个概念是在美国传播学者罗森布尔在其著作《ritual communication》中提到的,仪式传播包括了“作为传播现象的仪式”和“作为仪式现象的传播”。前者主要指具有传播特性的仪式活动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正式仪式(如宗教仪式、婚礼等)和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仪式(如见面握手, 分别说 “再见”等), 这也是樊水科认为的中国学者研究仪式传播的指涉;后者指大众传播活动的仪式化。
罗氏在这本书中,虽没有明确对仪式传播这一概念下定义,但可从书中大致归纳出其内涵:宗教的、世俗的仪式或礼仪活动都具有象征意义,因而具有传播特性,,甚至是一种强有效的传播机制;传播活动也可以仪式化,比如大众媒介报道的媒介事件等。
二、区分“仪式传播”和“传播的仪式观”
“传播的仪式观”和“仪式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播的仪式观”提出者詹姆斯·凯瑞是美国文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凯瑞以“仪式”作为传播的隐喻,将传播视为文化,视为维系社会存在的纽带,意味着传播与人类社会同样古老传播的本质不是表面上的信息传递,而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得以维系的一切仪式性活动。
两个概念中的“仪式”不是同一涵义,“仪式传播”也难以涵盖“传播的仪式观”多表达的涵义。“仪式传播”中的“仪式”是一个名词,是人类学概念中比较宽泛的概念。但是,詹姆斯凯瑞的“传播的仪式观”却是一种看待和研究传播的视角和出发点,是以历史的文化的视觉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是区别于传播的“传递观”而提出来的概念。
詹姆斯·凯瑞在1957年第二期《传播》杂志上发表《传播的文化研究取向》一文,首次提出“传播的仪式观”, 以区分于传统传播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的传递观”。
传递观指信息的“‘传授’、‘发送’、‘传送’或‘把信息传给他人’”, “源自地理和运输方面的隐喻”, 指“讯息得以在空间传递和发布的过程,以达到对距离和人的控制。”
仪式观视域里的传播与“‘分享’、‘参与’、‘联合’、‘团体’及‘拥有共同信仰’这一类词有关”, “反映了‘共性’、‘共有’、‘共享’ 与‘沟通’,即传播在古代有着同一性和共同的词根。”
凯瑞首倡“传播的仪式观”,是因为反感和抵制占主导地位的传播的传递观的功利性,传统传播学研究的裹足不前,及其非本质性。他认为只有传播的仪式观才能发挥传播对社会整合的积极功能,才能反映传播的功能和本质,以及突破传播学研究的局限。
三、媒介事件(仪式传播)的类型(三大类型要牢记)
媒介事件有许多种类型,也可以说,仪式由多少种类型,媒介事件也有多少种类型。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将媒介事件的脚本分为“竞赛”、“征服”和“加冕”三大类型,对应着“合理性、超凡魅力和传统”。
1、“竞赛”型媒介仪式
“竞赛”型媒介仪式是关于英雄事件的复述,它引申出智力竞赛、游戏节目、选美大赛、体育比赛等,这种竞赛具有周期性、规则性、固定性、公开性、对抗性,参与者在竞争中或取胜、或失败,突出竞争双方的游戏性。社会在采取这些形式的过程中赋予宗教意义,并通过英雄行为及其表现积累和炫耀荣誉、增进团结和集体记忆”。
2、“征服”型媒介仪式
“征服”型媒介仪式是一次性事件,“它突出的是只有非同一般的措施才能化解的僵局,强调任务的艰巨及风险的巨大”,如神七升空的电视直播便体现了人类对宇宙的征服;“奥运火炬”在珠峰的传递看似一个超越不可能的过程,却表示着“人类的巨大飞跃”。此外,奥运会英雄打破世界纪录的故事,也是征服型仪式的常见形态。
3、“加冕”型媒介仪式
“加冕”型媒介仪式更多地与事实保持距离,因为时问、地点及仪式象征都必须保持圣洁无污。”“‘加冕’向社会唤起文化遗产,重申社会和文化的延续,邀请大众的评估”。如“拜祖大典”,“中国记忆—文化遗产日直播行动”、《感动中国》等。另一方面,“加冕”确立权威,即韦伯所谓政治合法性的第二个基础。它依赖于对传统的神圣的信仰以及对被召唤为统治者的服从的必要性的信仰。当加冕不只是祝词赞歌时,其作用是对一个权威被牢系于传统的时代的唤起,如国庆阅兵典礼、庆祝香港、澳门回归一周年庆典等。
四、媒介事件(仪式传播)的意义(简答题、论述题时可用)
传播的共享性、融合性、理解性、建构性正是媒介事件最主要的意义之所在:
1、仪式传播并不是为了传递信息,而是为了传递一种特定的情感,是对“想象的共同体”的建构。
2、仪式传播注重媒介的呈现和介入在建构观众的生活和时间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一种“机械团结”的时刻。因此媒介事件对号召参与及统一意志、加强团结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电视直播的那一刻,观众在每个地方同时接收,一种成员感、平等感、亲近感、融合感油然而生。而与此同时“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仪式中心,而每个核细胞则通过中心与所有其他细胞联结在一起。就这样,社会最高秩序的统一通过大众传播得到实现。"人们空前团结,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仪式传播注重文化的共享和信仰的沟通,为我们提供一个“认同的空间”。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既能征服空问也能征服时问,它重新营造一个“仪式空问”和“认同的空问”,让我们参与其中。奥运会开幕式是全世界人民共享的盛世庆典。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开幕式上东道主国家在开幕式上用各种方式展示本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加深全世界人民对本国的了解。
五、媒介事件(仪式传播)的价值(答价值、意义、作用时均可以用)
丹尼斯·麦奎尔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社会的基本功能有:整合与合作,秩序、控制与稳定,适应变迁、动员、应对紧张状态、让文化与价值得以延续。从仪式传播的角度看待媒介事件的话,它的重要价值在于:
1、情感凝聚价值
一般而言,凝聚是指用一种思想、情感或理想及文化观念把各种力量团结在一起。它主要是一种心理力量,比如通过阅兵式,使人们对自己的国家产生自豪感、归属感、使命感,强化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强心,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团结、向上、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凝聚力。
2、政治秩序价值
政治作为一种活动,作为一种旨在建构、更新、改变社会秩序的实践,和人类社会相伴始终。政治预示着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的持久冲突,而秩序是政治的首要诉求,尤其一个处于现代化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无疑,国家性的仪式为政治合法性提供了一种权威秩序的基础。”
3、社会整合价值
仪式传播对社会具有巨大的整合价值。重大媒介事件一般都是通过对文化传统、价值信念和信仰的诉求,意在强调本民族的尊严、社会的优越和进步,强调民族国家历史使命的神圣性,它表现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自觉意识,象征一个民族主体意识的觉醒。
4、文化认同价值
认同对于群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群体借以团结其成员的核心力量,而且是一个社会组织机构凭以证明自身合法性的依据。
历年真题梳理
1. 论述题:传播传递和传播仪式化的区别(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
2. 名词解释:传播仪式观(2016年南京大学)
3. 简答题:传递观念和仪式观(2018年厦门大学)
4. 材料分析题:(凯瑞的传递观与仪式观)请分析材料的观点,简述看待传播的观点。(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
5. 简述丹尼尔.戴杨的媒介事件概念(2020北京体育大学)
6. 名词解释:媒介事件(2020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