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5 类药物会导致「骨质疏松」,再不注意就晚了!
骨质疏松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在我们的印象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逐渐流失,老年人是患有骨质疏松的常见人群。骨质疏松的危害很大,常造成老年人腰背痛、驼背、关节变形、骨折等。
但是你知道么,有些药物也可以导致骨量减少,即使是年轻人使用这些药物过久,也难以避免骨质变得疏松。
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人体内正常的激素,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最初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研究和应用,至今仍然是应用最广泛和频繁的药物之一。
它具有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等多种作用,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炎性反应性肠病、过敏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癌症和器官移植等的治疗。
有研究显示50岁以上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人有3%,80岁以上使用过激素的人有8%。
有试验研究显示,对小白鼠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从分子结构影响钙盐沉积、影响早期骨的发育,造成颅骨发育不全、骨量减少、颅脑缝增加等现象出现。
骨骼系统发育完全时,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造成成骨细胞(主要功能是促进骨的生成)活性下降而破骨细胞(主要功能是促进骨质的吸收,正常情况下与成骨细胞共同作用维持骨量的动态平衡)活性不变或增加,会影响体内其他激素平衡和其他不明机理从而造成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
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正常的激素,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激素。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能会引起呆小病和粘液性水肿,这时需要补充甲状腺素。
如果甲状腺分泌过量,则可能引起弥漫性甲状腺肿或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这时则需要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因为甲减服用过量的甲状腺激素时,会引起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活性均增高,但是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更多,因此骨吸收的速度明显大于骨形成的速度,最终导致骨量减少。
三、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中进行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而骨科手术后为防止静养而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也会使用抗凝治疗。
但是有研究表明,抗凝药的使用也会造成骨质疏松。
1、华法林
华法林属于维生素K拮抗剂,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有研究表明,长期口服华法林会减少腰椎的骨量同时也会增加腰椎骨折的风险。
2、肝素
属于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普通肝素主要用于孕期妇女血栓性疾病的防治,长期大量应用普通肝素可以引起骨质疏松症,并且这样的情况是持久且不可逆的。
低分子肝素是抗血栓治疗的一线药物,在临床中并未观察到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而导致的骨质疏松,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却发现低分子肝素可以导致动物骨量减少。
3、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的使用可能会影响骨折后早期骨痂的形成,但是临床研究并未得到利伐沙班会影响骨密度的结论,也就是说,使用利伐沙班抗凝可能不会引起骨质疏松。
四、抗癫痫药物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的一种慢性脑部疾病,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苯妥英、本巴比妥、丙戊酸等,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以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代谢。
五、口服避孕药
报道称服用口服避孕药会导致血中的雌激素水平下降,而绝经妇女体内雌激素的减少是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国外有报道称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使用降低绝经前妇女体内的雌激素,因此也会影响其骨质。但是国内有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并不能影响体内骨代谢的指标,但是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小,并不能完全排除口服避孕药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可能。
所以,当我们有必要长期或大量使用上述药物时,一定要随时监测骨密度,防止或尽早治疗骨质疏松的情况。
如有骨科相关问题
点击下方即可「在线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