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能量丨冬至中医养生小妙招
今天是入冬后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天气更冷,昼时更短。根据冬至的节气特点,中医认为应当顺应“冬月闭藏”的特性,调整自己和家人的起居和饮食。有哪些养生妙法呢?一起来看看吧。
节令特点
冬者,终也;至者,极也。对北半球而言,终藏之气至此盛极,又一年的阳气萌茁也由此开始——太阳直射点即将从南回归线北移,白昼会逐渐延长,天光破晓的时间也会越来越早。我国有冬天“数九”的习俗,一般是从冬至日起。随着天气变冷,阳气深藏,天地万物都处于一种内收、潜藏状态,人也会顺应自然,腠理毛孔慢慢紧闭,阳气由表入里。《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云:“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在这个阴极阳生的特殊时段里,养生保健尤应注意呵护阳气。
冬至节气,机体阳气深藏在内在下,气血温煦体表的能力不足,因而要“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一时期宜早睡晚起、衣着周密,防风防寒就是最好的护阳,尤其要对头颈、胸腹、腰背及关节进行保暖,防止感冒或诱发喘证,减少胸痹心痛或肢节痹痛。不宜衣着单薄、节食减肥、食饮寒凉,也不宜有过劳、纵欲等扰动肾阳的行为。冬季呼吸道传染病较多,特别是今年,宜佩戴好口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谨防受到疫病侵害。
冬至是一年阴阳循环的开端,也是调补身体的绝好时机。食疗养生最吸引人之处在于不仅能帮助您保持健康体魄,也能从口感、滋味上俘获您的舌尖。
天有常德,顺时者昌;食无定味,适口为珍。适合冬季益气温养的食物很多,如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香甜的板栗烧鸡、杏仁核桃羹、香酥鹌鹑。神州地产丰饶,烹调技法形形色色,炒韭菜、胡辣汤、干煸鳝丝、芥末墩儿等等也都是家庭中容易制作的益气温阳菜肴。
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有度,因人而异,不分病症地进食大鱼大肉、参茸杞草并不一定对身体有益,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
足部连通着许多经穴,泡脚可以扶阳潜阳、祛寒通络、利湿活血,是冬季既方便又有效的外用调理方式之一。家庭中可以自制温阳通络泡脚包,可选药材有:艾叶、红花、花椒、丹参、黄氏、当归、党参等。
中药泡脚请点击下面图片参考
冬令严寒,新鲜菜蔬种类相对较少,饮食多偏肥甘厚味,容易内生痰饮。而外感风寒易影响肺气宣发肃降,导致咳嗽。可用理气清痰的代饮固金茶饮用。
顺脏腑之性为补,逆脏腑之性为泻,中医养生尤其讲究三因制宜,辨证施治。
对于确属阳虚体弱的人士,这一时期可适当益气温阳,对于病属虚实夹杂者,应寓清于补,或攻补兼施,祖国医学有丰富灵活的外治法,其中腹疗脐丸、艾灸、三九贴等都是冬季多用的保健和治疗手段。亲们可选择适合您的冬季调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