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总是一再地……
里尔克 (奥地利) 冯至译
总是一再地,虽然我们认识爱的风景,
认识教堂小墓场刻着它哀悼的名姓,
还有山谷尽头沉默可怕的峡谷:
我们总是一再地两人走出去
走到古老的树下,我们总是一再地
仰对着天空,我在花丛里。
1914
欲望|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路上车水马龙,车多的令人费解,首先是门槛低,几万到几百万,钱就可以,歪瓜瘪枣自然有国有民办的驾校搞定。其次,人民币四处泛滥,刚宣判某宝的事情可见一斑,想巧就是当,谁都知晓天上不会掉馅饼,你想着别人的高额利息,别人琢磨着你不菲的本金,傻子也懂跑得快,关键是欲望缠绕,想快也快不了。
接着就是学校门口接孩子,于此,才是教育的讥讽,孩子默默地瞧着父母的一举一动,随手扔掉的广告单,乱停的车,除了分数,他们都不大关心。像几步路,逛超市,买早点,上菜场,不动四个轱辘,显不出中产悠闲,马路边随便把车一泊,违章罚款基本姗姗来迟,估计下次类似情况依旧。
小区的应急通道和绿化带,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对“禁止停车”置若罔闻,道路上的限速标志清晰可见,不说老吾老幼吾幼,至少跑的阿猫阿狗,哪个不是心肝宝贝。早晨常常看见应急通道和绿化带上,压的是宿醉未醒的车,似乎重犯较多,法规看样只是针对了老老实实遵循者。
《神探夏洛克》的上映是有向前三季的剧集致敬之意,剧情没有惊艳,也算不上很糟,不过是福尔摩斯,这位BBC的夏洛克重归维多利亚时代,和拥有妇联复仇情节的妇女组织,大战三百回合,若是大陆,《甄嬛传》的长度是免不了的。
电影版夏洛克和花生的基情四溅,用大BB帝国某著名影视机构吴总的话,更High了。单身没有错,关键是如何生活。愿意相信福尔摩斯像个普通人的存在过,他和华生恰巧适逢大英帝国盛世,蕾丝,烟斗,礼帽,还有小胡子,莫娘只是梦魇,华生才是真爱。
侦探迷由来已久,如今倒成了笑话。人人都说搭档是基友,开始是群众版的《福尔摩斯探案》,中间穿插的却都是日本的松本清张之类,再看东野圭吾,翻得极快,害怕一不小心就BT的陷进去了。
至于BBC另一部《大侦探波罗》,里面那个喜欢碎碎念的莱蒙小姐,她是波罗的秘书兼房东太太,几乎和福尔摩斯如出一辙,都有个碎碎念的房东太太,看样侦探身边的房东太太,和媒体的朋友朝阳区群众,成了标配。
莎翁戏剧大师肯尼思·布拉纳翻拍了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除了《烈日灼心》与之有相同的一气呵成神秘感之外,其他侦探悬疑片,大都只是声音营造的惊吓。结尾“最后的晚餐”式构图,倒是心中一凛,看样有多爱,就有多恨,爱恨交加,也只有靠大提琴解救灵魂了。
多年前去福州,新区待兴,沿着一条人行道走着,按照自己小城的习惯,要到对面去,就想找个缺口或者人行横道线之类的穿过去,竟然走的腿发酸,除了过街天桥,几公里的新路,没横行的斑马线和缺口,悻悻然只好费力登上人行天桥,算你狠。
清晨天色昏暗出门,万籁俱静,归来已是太阳朝升,人间烟火袅娜,小区门口那只老狗的眉毛和头型都花白了,这些年,它朝我们笑,看我们闹,也和我们一起老,整个世界明明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纸醉金迷、金碧辉煌。
【 油画:马修.萨巴(美 国)】
前文回溯
- The End -
【花花君】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