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信平丨秋

作者:郑信平

儿子说我的《努力拼搏》 他看不懂,叫我写个秋,又是点题任务。这可真要抓脑壳了,因为秋之声、秋之色、秋之果、秋之韵等等皆有人写过,赋秋之美文多矣。

写秋色秋景的我词汇量不够,加之组织运用方块字的能力差的太多,动都不要有动的念头;写秋之果的虽然从小在山旮旯长大,但那时的山上老鼠跑过都能看见,仅有的山果都是当年生长的杂木灌木微薄的贡献,印象深的只是肚子的享受感,其他没有,也开不了笔;秋之韵的更是大了,连如何开笔起头都不知道。

还是先看看有多少赋秋之文吧,得先有个了解,才好糊弄对付了这个任务。自古以来,人们对秋天情有独钟,文人墨客们有关秋的诗词文章浩如烟海。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眼里的秋大多是萧瑟、悲凉的。最有名的莫过于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幅秋郊夕照图,九种景物,由近及远,言简而意丰。尤其是让游子骑在瘦马上,在落日夕照的余晖中渐行渐远的画面,是凄凉又哀婉的。加之枯藤悬挂微风晃摆、凸丫树孤零零立在古道边、干枯枝头上呱呱呱的老黑鸦,配在当地小桥流水乡间小屋农人怡然自乐美景的对比中,更是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全曲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我言秋日胜春朝”,现代名家们的秋,可就是另有一番风味了。在他们笔下,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甚至可言胜春天。秋天多姿多彩,充满诗情画意。秋天是清新、亮丽和静美的。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堪称现代文学中写秋景散文的典范。“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语便道出了北国之秋的神韵。他“不远千里”辗转到北平,就是“想饱尝一尝”“故都的秋味”,可见他对故都的秋是多么的眷恋。然而“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北国的秋,总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就连最平常的牵牛花、槐树、训鸽和蝉声,在北平高远碧绿的天色之下,也别有意趣。难怪郁达夫会有“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

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妙笔生花,寥寥数语就道出了济南秋天的美丽与魅力。“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这样的秋天,虽然没有春的艳丽,夏的火辣,冬的冰冷,但是如诗一般的静美,字里行间全是济南秋天的瑰丽与魅力。好客山东,济南的秋景,难道你不想来瞧瞧看看么。

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在《秋天,秋天》开篇便写道“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被花海环抱,绿意盎然的小屋形象自然就浮现于脑海中了。在她眼中,秋天的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秋天更是“坚硬明朗的金属季”。这应该是初秋,加之空气中PM2.5低,太阳还有夏的余辣,白且耀眼,引起我们对秋天的心存迷恋、虔诚和敬畏。

另一位台湾女作家罗兰在《秋颂》中写道:“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明眸善睐为何,因为像秋之眸子明澈澄亮,故其善睐。我们夸奖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因为其“风韵像秋”。秋之风韵留有夏的热烈,更有秋的丰硕。“澹如秋水,远如秋山”。秋天是素雅、是自然、是闲逸。秋的美,美在“秋林映着落日”,美在“秋日天宇的闲云”,美在“纯净的风”和“明澈的水”。“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留恋”。生命的规律,既要夏花的绚烂,更要有秋天的随顺自然,尽现秋之美。

毛宁《晚秋》歌词里有“温暖你走后冷冷的清秋”,爱人分手在丰收的秋季,要再“相逢也只是在梦中”,收获的季节,迎来的却是爱情的分手,想要重逢,只能在梦中。用音乐唱出了悲凉和凄惨,和《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秋,乐观者看到的是秋之果、秋之美、秋之乐;而悲观者却满眼的凋零败叶,尽是失意与冷落。

秋是得与失并存,伤感与希望共生的季节。

就看你怎么入眼,心由秋生了。

(2020年9月18日14:15)

文/郑信平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四季诗画集》(三)3-3:仲秋——秋景美美,秋意绵绵

    如果说孟秋是秋季里的少儿郎,那么仲秋就是秋季里的青壮年了. 既然是少儿郎,那么,面孔尚带点儿青涩,身体不是很成熟,发育亦不是太全面,皆情有可原.所以,孟秋给人的感觉是凉雨常来,暑气渐退:青实累累,秋芽 ...

  • 来呀,看秋色如此豪迈,正如我们的黄金年代!

    大多数中国人第一次放眼全国的秋天,都是在课本上-- 89年前,学不动哲学的北大学生何其芳,坚持上课摸鱼写诗,终于把自己写进了语文课本: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q ...

  • 孙东霞必修二2《故都的秋》

    孙东霞必修二2《故都的秋》

  • 郑信平丨饭碗

    饭碗 作者:郑信平 上午,初中一直到高中的同学永华从老家来市里,到我办公室坐了坐.三十多年了,我们从稚嫩到成熟,个子也从初一时的小不点到现在人到中年的(都是)横向矮锉锉,可谓有苦同担的绝佳好例子了.我 ...

  • 郑信平丨说泪

    说泪 作者:郑信平 写了<谈笑>,自然就要说说笑的对立面哭了.可一想到哭,就老大的心里不痛快.因为第一印象,哭就是因了外来横逆之力过大,承受不了或抗拒不了,而难得支撑下去所致,或者是不想离 ...

  • 郑信平丨谈笑

    谈笑 作者:郑信平 身份证塑料封皮破裂,数字磨损,到派出所重办.照相时,被要求微笑,可面对漂亮女民警,我倒是正襟危坐得紧,一点都没笑.回到家,想翻翻清人程世爵的<笑林广记>,找回笑的神经细 ...

  • 郑信平丨书信

    书信 作者:郑信平 每晚睡觉前,照例要浏览微信朋友圈,雷打不动.尤其是有几个人的朋友圈,若几天没看到其发出新东西,就感觉心里少了什么,是不是他这几天家里有事了?多少次想问问,也是,兴趣类同.人皆有所好 ...

  • 郑信平丨手机

    手机 作者:郑信平 什么东西是我们每天都不可或缺的呢?现在若提个这样的问题,答案肯定是手机了.试想每天出门前先摸摸口袋,看少了什么,无非是钥匙和手机.钥匙忘了,可以等家人的开门,但若手机没带,肯定感觉 ...

  • 郑信平丨对门对吹

    对门对吹 作者:郑信平 两个人,两对门,对着吹牛皮,对着吹啤酒瓶,这就是对门对吹,说的是我在四川大学读书时,和对面宿舍的中文系古汉语文字学博士生龚泽军兄弟的一些有趣往事.四川大学在四川省会成都. 成都 ...

  • 郑信平丨夜半青苑

    夜半青苑 作者:郑信平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省长视察南航的食堂,里面有省长指着价目表,读出半份半价,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肚而食,有时半份足 ...

  • 郑信平丨拖拉机

    拖拉机 作者:郑信平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道路也是四通八达的,不过,全是土路.我们雨天光脚上学时,脚丫缝里冒出的泥浆,煞是让人颇有若是稀粥,该有多惬意的遐想. 路上跑的,记忆中的好像只有各种拖拉机,卟卟 ...

  • 郑信平丨自大与内省

    自大与内省 作者:郑信平 <佛说灌洗佛经>有"释迦文佛--以四月八日夜半明星出时.生堕地行七步.举右手而言.天上天下我当为人民作师.太子生时天地皆为大动."也即传说的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