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 要:由于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基础的不同导致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各有不同,如果一味地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地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高中 分层教学 探究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真正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不同,通过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进行分层,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后进生一直是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心病,而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激发优等生的潜力,同时也能够使后进生跟上整体的学习进度。分层次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1]
一、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分层次教学真正地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由于分层次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所以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层次中收获知识、收获进步。为了分层次教学能够有效展开,教师必须在实施分层次教学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之前的数学基础,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教育工作并非一场战役,但也如同博弈,一般需要用心对待,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够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能力,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期望的水平。高中数学教学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督促学生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实现能力和思维的拓展。[2]
二、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方法
1.学生分层
分层次教学模式正式开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这是整个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学生分层在教学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更会在无形间形成一种力量,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数学教师在刚接手一年级的学生时就应该分好学生的层次,以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考查,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未来的可能性,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级可将学生按照2∶5∶3的比例分为A、B、C三组,这三个组别分别代表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
2.分层备课
在将学生划分出合理的层次后,要从整体考衡学生水平,首尾兼顾,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室应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备课,为不同层次的学VI35PYN+0dyH6rK1gzICnDVcHQl0iutR2AtzXvtFa2k=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备课时,应从教学大纲出发,结合考试说明,兼顾教材的知识结构,考虑学生认知、思维的差异,实现知识、能力、思想方法三位一体的分层备课。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将教学大纲的内容循序渐进的细分为五个级别的目标,分别为: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五个级别由易到难,在对应学生分层,将五个级别分为三个学习层次:第一层次,需完整实现①—⑤级教学目标;第二层次,可截止至④级,实现①—④级教学目标;第三层次,仅完成①—③级教学目标即可。而A、B、C三组学生分别对应三个层次,使每组学生都能既感到学习目标的挑战性,但同时都能完成教学目标。[3]
例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在这一课题内,第一层次的最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并且能对其灵活运用,从而解答较为复杂的问题;第二层次的最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推导,并运用公式进行综合问题的解答;第三层次的最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背诵公式,并应用其解答简单问题,A、B、C组学生皆有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进行分层备课。
3.引导学生分层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而课前预习的效果主要与学生态度及预习方法两方面有关。对于职高学生而言,在学习态度上相对端正,更加具有学习自觉性,更清晰学习目的,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因此,职高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主要取决于预习方法。教师应扎根教材,根据教材的弹性及教学目标的分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预习引导,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确定预习目标,从而实现较好的预习效果。
例如,一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对于A组学生而言,他们用在课前预习中实现预习内容的掌握与深化,能够基本了解定理,进行公式推导。此组学生可先行尝试进行例题解答,实现独立解题,完成理论知识掌握向实际解题能力转变,并且能够为B、C组学生提供帮助。对于B组学生而言,他们应对预习内容进行初步掌握,再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情况下,能够完成推演论证与习题解答。此组学生应学会通过旧知识复习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难题,并学会向A组同学请教,同时能够帮助C组学生。对于C组学生而言,他们应该学会自主进行复习,初步理解预习内容,尝试进行解题,总结预习中存在的疑问,不吝啬于向A、B组学生请教,同时要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
4.布置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及内化的重要过程,而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作业布置时不应一概而论,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实现作业分层。C组学生更加适合一些基础性的作业,从而实现基礎理论的内化与加固;B组学生可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配合一些较高难度的题目,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利用能力;A组学生应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增加更为复杂综合的题目,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结语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是职高数学教学教师必须面对及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分层次教学能够帮助职高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分层次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是职高教师急需攻克的一个课题,职高数学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分层次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霍龙龙.分析分层次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智库时代,2019(14):180+182.
[2]葛翡翠.分层次教学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8(30):29-30.
[3]颜飞.分层次教学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18.
参考资料http://a.shayumeichuang.com/index.php?c=show&id=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