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辞格例句选(二)
作者:轩雨潇然
乙类 意境上的辞格
一、比拟
将人拟物(就是以物比人)和将物拟人(就是以人比物)都是比拟。
(一)拟人
1、那春天实在很愉快。从早晨起,黄莺和杜鹃这些音乐高强的先生们便独唱,蜜蜂小姐们和胡蜂姑娘们是合唱,胡蝶的姐儿们是舞蹈,到晚上,青蛙堂兄的诗人们便开诗社,开演说会,一直闹到深夜。这些集会里,鲫鱼也以场,用了可爱的口吻,去谈那个国土垢事。(爱罗先珂童话集鱼的悲哀。)
2、当菜花披着黄袍,称霸于绿野时,豆花不曾屈服,依然黑白分明!(旧梦泪痕三十六)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这涣出塞诗)
(二)拟物
1、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切绝四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鸿鹄歌,本事见汉书张良传;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后不果。戚夫人泣涕。帝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的便是这一首歌辞。歌辞是把太子拟作鸿鹄,说他得了四皓为辅,羽翼已成,不能动。)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结句,木兰自拟)
3、桃脸儿通红,樱脣儿青紫,玉笋纤纤不住搓。(董西厢)
二、讽喻
讽喻是假造一个故事来寄托讽刺教导意思的一种措辞法。
1、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司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下为讽喻)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以上为讽喻)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战国策齐策二)
2、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赵)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以下讽喻)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以上讽喻)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为渔父也,故愿意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燕策二)
3、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以下义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以上讽喻)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战国策楚策)
4、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君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狗崽子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以下为讽喻)
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当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殘,则复西岸隔壁。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白粉漂白粉者将何如耳!’(以上讽喻)
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战国策齐策)
三、示现
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的辞格。所谓不见不闻,或者原本早已过去,或者还在未来,或者不过是说者想像里的景象,而说者因为当时的意象极强,并不计较这等实际间隔,也许虽然计及仍儋不愿受它拘束,于是实际上并非身经亲历的,也就说得好像身经亲历的一般,而说话里,便有我们称为示现这一种超绝时地超绝实在的非常辞格。
追述示现:把过去的事情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响暖,春光融融。……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预言示现: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已经摆在眼前一样。
2、他敢不放我过去,你宽心!远的破开步将铁棒颩。近的顺着手把戒刀釤。有小的,提起来将脚步撞;有大的,扳下来把髑髅砍。瞅一瞅,骨都都翻了海波;晃一晃,厮琅琅振动山崖。脚踏得赤力力地轴摇,手攀得忽剌剌天关撼。(西厢记寺警)
悬相示现,则是把想像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3、今夜卢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诗;时杜甫身在长安,家在卢州。所谓闺中只独看等等只是想像的话。)
四、呼告
话中撇了对话的听者或读者,突然直呼话中的人或物来说话的,名叫呼告辞。
(一)比拟呼告
1、宝玉抡着犯钓竿等了半天,那钓丝儿动也不动。刚有一个鱼儿在水边吐沫,宝玉把竿子一晃,又吓跑走了。急得宝玉道:“我最是个性儿急的人,他偏性儿慢,这可怎么样呢?好鱼儿!快来罢!你也成全成全我呢!”说得探春、岫烟、李纨、李绮四人都笑了。(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卫风硕鼠篇)
(二)示现呼告
3、知客引了智深,直到方丈,解开包裹,取出书来,拿在手里。……清长老读罢来书……唤集两班许多职事僧人,尽到方丈,乃云:“汝等众僧在此,你看我师兄智真禅师好没分晓!这个来的焦头烂额人,原来是经略府军官。原为打死了人,落发为僧。二次彼闹了僧堂,因此难安他。你那里安他不得,却来推与我!待要不收留他,师兄如此千万嘱咐,不可推故;待要着他在这里,倘或乱了清规,如何使得?(你指不在眼前的智真)(水浒第五回)
4、梁中书……问:“杨提辖何在?”众人告道:“不可说!这人是个大胆忘恩的贼!……和七个贼人通同,……押生辰纲财宝并行李尽装车上将去了。……”梁中书职的大惊,骂道:“这贼配军!你是犯罪的囚徒,我一力抬举你成人,怎敢做这等不仁忘恩的事!我若拿住他时,碎尸万段!”(你指不在眼前的杨志)(水浒第十六回)
五、铺张
说话上张皇铺饰过于客观的事实处,名叫铺张(夸张)辞。
(一)普通铺张辞
1、明日一早定要回家去了。虽然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过的,都经验了。(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2、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诗)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二)超前铺张辞
4、吃过了茶,摆两张桌子杯箸,……随即每桌摆上八九碗,……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殘云一般,早去了一半。(儒林外史第二回)
5、请字未曾出声,去字儿连忙答应,早飞去莺莺跟前,姐姐呼之,诺诺连声。(西厢记请安)
六、倒反
说者口头的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的,名叫倒反辞。
(一)倒辞
或因情深难言,或因嫌忌怕说,便将正意用了倒头的语方来表现,但又别无嘲弄讽刺等意思包含在内的,是倒辞。
1、你借与我半间儿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可憎是爱极的倒辞)(西厢记借厢)
2、一席话说的倪继祖一言不发,惟有低头哭泣。了氏心下为难,猛攻然想起一计来,须如此如此,这冤家方能回去。想罢说道“孩儿不要啼哭,我有三件,你要依从,诸事办妥,为娘的必随你去如何?”倪继祖连忙问“那三件?请母亲说明。”(这“冤家”就是指孩儿)(三侠五义第七十二回)
(二)反语
为止语意相反,而且含有嘲弄讥刺等意思的,我们称为反语。
3、日前掐死了一个丫环,尚未结案,今日又杀了一个家人。所有这些喜庆事情,全出在尊府。(三侠五义第三十七回)
4、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秀,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清以人君礼葬之!”(史记滑稽传)
七、婉曲
说话时遇有伤感惹厌的地方,就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的,名叫婉曲辞。
(一) 不说本事,只将余事来烘托本事。
1、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要说的明是想思的苦,却不直说。
2、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诗)要说的也明明是那些不似旧时的景物,却也不明说。
(二)说到本事时,只用隐约闪烁的话来示意。
3、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只用闪烁的话表示子路未见得仁。
4、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史记绛侯世家)是用隐约的话显示狱吏的作威作福。
八、讳饰
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装饰美化的,叫做讳饰辞格。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讬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山陵崩”讳言死)
2、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没有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道:“我也暗间地叫人预备了。——只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慢慢地办着罢。”(红楼梦第十一回)所谓“那东西”便是棺材。
3、王胡子私向鲍廷玺道:“你的话,也该发动了。我在这里算着,那话已有个完的意思;若再遇个人来求些去你就没帐了。你今晚开口。”(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所谓“那话”便是钱,却不明说钱。
九、设问
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设问的,名叫设问。
(一)提问——提醒下文而问的,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下文。
1、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水浒第十五回)
2、甚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蹈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3、乏味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
(二)激问——是激发本意而问的,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反面。
4、现在你们这些理想家,又在那里嚷甚么女子剪发了,又要造出许多毫无所得而痛苦的人!
现在不是已经有剪掉头发的女人,因此考不进学校去,或者被学校除了名么?(呐喊头发的故事)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长歌行)
6、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伯夷叔齐采薇歌;史记伯夷传注:西山即首阳山。)
十、感叹
深沉的思想或猛烈的感情,用一种呼声或类乎呼声的词句表出的,便是感叹辞。感叹辞有三类:一是加感叹词的;二是寓感叹的意思于设问的句式;三是寓感叹的意思于倒装的句法。其中第一种是最典型的。
(一)第一类
1、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2、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二)第二类
3、砖儿何厚,瓦儿何薄!(水浒第六十一回)
4、一夜春雨,绿了多少田畴;一夜秋霜,黄了多少林壑:如此神奇!怎不叫画师们惭愧!(旧梦旧梦七十六)
(三)第三类
5、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若背之,是弃力与言,其谁匿我?免寡人,唯二三子!”(左传襄公二年)
6、不做周方,埋怨煞你个法聪和尚!(西厢记借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