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九天,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龙脉风水之谜
公元690年,在中国为大周(女皇武曌)天授元年。论干支则为庚辰,属龙,距今1500多年了。1500多年,时间的确有些久远了。2007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在罗马北部丘陵麦田中挖掘出一具建造于公元690年的古墓,经考证是欧洲最古老壁画墓室。墓主人是一位尚武王子,墓室画满了绚丽的壁画,描绘着咆哮的狮子和飞翔的候鸟。这一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年近古稀的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称圣神皇帝,开创了短暂但辉煌的武周王朝。
武则天将改唐为周,王公百官皆顺其意上表进劝,独右卫将军李安静正色拒之。次年,以逆反罪下狱死。安静系李纲之孙。纲以刚正著称于隋唐,安静气节无忝乃祖。李唐王朝虽被武姓取代,毕竟武则天一帝,武则天去世之后又还朝于李家,李氏天下又继续了将近200年,这一点其实从李家的龙脉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据说当初李世民选陵址时,阴阳家李静曾给他推荐上了九嵕(zōng)山。九嵕山地处关中平原北部,有一道横亘东西的山脉,山峦起伏,冈峰横截,与关中平原南部的秦岭山脉遥相对峙,是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这块风水宝地之所以没有被历代帝王选中,主要是与汉武帝有关。汉武帝生前也看过这块宝地,可是东方朔却并不看好这块地,他认为从东南方向看,九嵕山势如笔架,三峰并列,中间高,两边低,选陵寢之地必在中峰之上。中峰独占风水,是皇帝峰,然两侧护佑之峰高低不均,预示着王朝后势渐弱。除此之外,这块地的水相也不好,前有渭河自然是好事,但后有泾水,又割断了九嵕山山脉,大的会引起江山易主,小的注定国事不兴。汉武帝笃信风水,因此听信了东方朔的建议,放弃了这块宝地,另择陵寢。
李世民当然也知道汉武帝择址这件事,因此当李靖向他推荐这块地时,他也很吃惊。然而李靖却解释说,九嵕山有帝王之气,如果平民葬在这里,必有王气荫佑,生出真龙天子,恐有损于李唐江山。汉武帝选陵址是在山下,陛下要选在山上,只要选好位置就能弥补此地的风水不足。同时,陵寢可以定名为“昭陵”,凸显阳气。“昭”拆开为“召”和“日”,“召”即召集,“日”为阳,象征帝王之气,用此名即可弥补泾水割断龙脉的不足。
果不其然,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应了泾水割断李家龙脉之说,然而“召”字又续上了李氏江山龙脉,李氏江山又得以续存。武则天病逝后,要与高宗合葬于乾陵。乾陵在陕西乾县城北6000米的梁山上。据说唐高宗当年登基后不久,就派长孙无忌和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二人同时看中了梁山的风水,认为梁山主峰直插天际,九五至尊之气。乌、漆二水又在山前合抱,实为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
然而,这篇宏论却并不入袁天罡的法眼。袁天罡可是一位了不得的高人,年少时孤苦贫寒,喜好修炼长生之术,颇精于相术,名气很大。他认为梁山虽然是一块风水宝地,可仍有很多不足。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岐山为首向东蔓延。李世民已葬入九嵕山,是为龙首,那么唐高宗就不能再葬入龙首之前。同时,梁山是殷商龙脉之尾,尾气必衰,如若葬于此,恐怕李唐江山不保。梁山北峰独高,左右两峰似女乳,阴气过重,易女人掌权。
唐高宗听了他们的话后,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定所。后来,这件事情就被武则天知道了,武则天建议高宗听信李淳风的建议,袁天罡的说法不足为信。最后,唐高宗相信了武则天的话,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后来的事不用多说了,武则天如愿登基,坐上了帝位。又过了数年,武则天死后,选择与唐高宗合葬于此,并为自己立了一块“功德碑”。
不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块功德碑上竟然空无一字。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说功高德大无需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能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信奉佛教,万世皆空不用说。这五种说法都有可能至今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