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诡异的面试!商鞅三见秦孝公,被骂两次,最后一次说了啥?
一定要活出个人样,绝不受制于人。
公元前361年,西方小邦。年轻的国君颁布了史无前例的求贤令,能助国之强者,当以封地,换言之,整个国家有他股份。数月后,一个孤单的身影,穿过函谷关,向栎阳走来,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颁布求贤令的乃是秦国第三十二代国君,秦孝公。那个孤独的身影,是商鞅。千里有缘来相会,他们注定要摩擦出耀眼的火花,美妙而刺眼。
商鞅,卫国人,姓公孙,故又名卫鞅,公孙鞅。卫人商鞅,但他的故事却要从魏国说起。
公元前361年,大魏都城安邑。丞相公叔座奄奄一息,但一直未断气,他在等待国君魏惠王的到来。
“大王”,公叔座的声音低沉的似乎只有自己才能听见,而眼神中充满了期待。魏惠王示意左右退下,屋子里只有君臣二人。
魏惠王附耳,公叔座说他的中庶子(秘书长)商鞅乃济世之才,可为丞相。魏惠王无语,准备告辞。公叔座扯住魏惠王的袍子,大王如不使用商鞅,请务必杀掉他,此人一旦被他过聘用,魏国危矣。魏惠王嗯了一声,老丞相保重身体,便匆匆告辞。
公叔座唤来商鞅,言说此事,实情相告,你快逃命去吧。商鞅告诉公叔座,我自安全,大王不用我,说明我是无用的,杀无用之人,何用?
事实证明,商鞅是推断是对的,公叔座的眼光是对的,而魏惠王的肠子后来都悔青了。
公叔座下世,商鞅离开了魏国,往秦国而来。
栎阳,秦之国都。商鞅搭上了景监这条天线,直通秦孝公,陌生的“会晤”,双方却彼此等待了很久。
秦孝公的求贤令,不同于今天的招聘,专业、学历、职称、工作经验,求职者对号入位就是了。秦国招揽人才,皆在治国,秦孝公的人才观,商鞅不知。商鞅之才,孝公不详。
初次面试,商鞅大谈帝王之道,天道、忠奸、道德、仁义……,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卷六十八》)
面试刚一结束,秦孝公迫不及待地找来景监,一顿臭骂。看看你给我推荐的都是什么人,好一个无用之辈。孝公骂景监,却是侧面给商鞅一个鉴定,无用之人。
景监找到商鞅,你到底给我们君上说了什么,惹得他大发雷霆。商鞅微笑,烦你再通融一次,求二次面试。
二次面试,商鞅大谈王道,权力、君臣、父子、驭人、礼仪……,这一次秦孝公没有打瞌睡,但也无心再听。
景监第二次挨批,你那推荐的那个人,真是迂腐,豪无用处。景监传话,君上又发脾气了,你谈的那些无用。商鞅哈哈大笑,明白了,请给我第三次机会。
商鞅很自信,景监却很无语。无奈之下,硬着头皮再一次推荐。秦孝公真是太好说话了,给了商鞅第三次机会。
三次面试,商鞅大谈如何让秦国强大,不但少挨揍,而且还能打别人,强占别人的地盘,秦国从此谁都不怕,而且还可以做到想打谁,就打谁。商鞅一开口,秦孝公来了精神,越听越入迷,不知不觉把座垫移到商鞅跟前,哪个亲切劲,仿佛恋人。
秦孝公原地大转弯,跟景监直言商鞅奇才,连续几天都听不够他的高论。景监疑惑,问商鞅到底说了啥,商鞅告诉景监,这一次他教君上如何增强肌肉,能打赢对手,此乃霸道。
帝道,王道,霸道。商鞅反复试探,终于知道了秦孝公想要什么。
话说西秦,襄公立国,穆公东扩、西进,得一世霸业。然其他六国,国富兵强,虎视眈眈。特别是隔壁魏国,自李愧变法以来,国力甚旺,接二连三骚扰秦国边界,河西诸多地盘已沦魏国之手,如今连函谷关都被占去了,秦国的领土,被压到华山以西。近期,坊间不断传闻,魏惠王于逢泽(今河南商丘)会盟六国,商议分秦。有消息说上将军庞涓总领韩、赵、魏铁骑30万,不日启程。燕国暗地里勾结戎部落,准备在秦国的背后捅刀子。楚国在秦之西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遥远的齐国为其他五国出钱、出粮。魏惠王自任盟主,韩昭侯,赵成侯,燕文公,楚宣王,齐威王各司其职,一切都在有序进行。
坊间传闻,虽不为实,但秦弱它强的事实摆在哪里,如一块巨石,压在秦孝公的心口。一定要活出个人样,绝不受制于人,秦孝公誓发宏愿。商鞅帝道、王道,虽有理,但眼下却无用,弱肉强食,大家杀红了眼,谁还管仁义礼智信,于大秦而言,目前最要紧的是少挨些揍,努力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然后在设法强大起来,先不挨打,进而在去打人,收回失去的地盘,顺便再抢些别人的家当。
商鞅,能帮助秦孝公实现愿望的“引子”,而秦孝公,则是商鞅实现治国理念的平台。二人,情投意合,堪称“非常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