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8小时!10点睡6点起,真的比2点睡8点起更健康?

都是8个小时,那22.00-6.00睡觉,与2.00-10.00睡觉又有啥区别?

之前在写一篇关于熬夜的相关文章,不少网友就私信:小康医生,都是睡8个小时,为何就不能晚睡晚起呢?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假若三餐所吃的食物、三餐间隔的时间以及运动量、工作量等相似,那“22.00睡觉,6.00起床”的睡觉模式是否与“2.00睡觉,10.00起床”睡觉模式会等同呢?

按照这样假设,这两者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大区别,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
人,并非是夜行性生物
//

事实上,人从未都是夜行性生物,千万年的进化让人类养成了24小时制的节律,也形成了“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的模式,人类被设定了这个模式,就会有一定的弹性。

这就为什么,有10%的人愿意做“早起有虫吃的鸟”,而有20%的人却愿意做“晚起没虫吃的鸟”,大多数人都在这两者之间。

但现实往往并没有那么理想,通过研究发现,晚睡的人往往难以保证与早睡者拥有同样的睡眠质量,且白天更容易疲劳。

晚睡的人消耗了更多的烟酒,晚睡者的脑白质完整性也有所下降,包括额叶颞叶扣带回胼胝体,影响到正常认知功能,且容易患上抑郁症。

//
早睡早起,能够顺应身体生物钟而消除慢性压力
//

何谓“慢性压力”?

事实上,这是一种长期持续存在的压力。

人体当面临急性压力时,压力消失后身体就会逐渐恢复常态;但慢性压力不同,它并未像急性压力那么猛烈,身体始终无法有效放松。

虽说强度不大,交感神经反应也并未那么强烈,但时间跨度大太所带来的伤害,依然是不可逆转的。

对于慢性压力,通过HPA调控来影响身体,其垂体释放的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ACTH1)不断刺激肾上腺,从而生成皮质醇

这种半衰期长的糖皮质激素,又称为“压力荷尔蒙”,其不同分泌量保持机体适宜不同强度的工作,避免压力下失控、注意力涣散,保证其高效的工作。

//
这与早睡早起又有何关系?
//

事实上,皮质醇分泌模式如下:

(图源网络)

我们可以看到,22.00--次日5.00,身体的皮质醇水平都处在较低水平,因此身体需要休息与放松,无需释放高浓度的皮质醇来应对压力。

而到了6.00-8.00,皮质醇浓度是达到最高峰。由于人体刚刚苏醒,需要逐渐提高运转效率,进而对抗马上出现的工作压力。

而8.00-22.00,除了17.00-20.00有个别升高之外,皮质醇浓度都逐渐下降,所以这就为什么一般工作周期后阶段就越难于集中注意力,效率也大大下降。

这就为什么,人若没有休息的好,第二天会是怎样的状态。

另外,运动可以将储存在肌肉组织的皮质醇代谢掉,可以让体内激素水平趋于平稳,所以要想睡得好,运动不可少。

各位朋友们,咱们还是早睡早起,长期保持夜里晚睡又或者不睡,白天不醒的状态是病。

一个健康的睡眠,

大概需要4-5个、持续90分钟个左右的睡眠周期交替。

若按照8小时的睡眠时长与昼夜规律来推算,

咱们若习惯6点起,那往前推就得22.00左右入睡,若8点起,那就应该0.00左右入睡。

但问题是,现实中可没有那么理想化,一刷刷微博或视频,又不知不觉已经那么晚了......

若不顺应其变化规律,出来混,迟早还是要还的!

参考文献:

1.Taillard, Jacques, et al. "The circadian and homeostatic modulation of sleep pressure during wakefulness differs between morning and evening chronotypes." <i>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i> 12.4 (2003): 275-282.

2.Mecacci, Luciano, and Gastone Rocchetti. "Morning and evening types: stress-related personality aspects." <i>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i> 25.3 (1998): 537-54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