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山水册》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董其昌《山水册》

释文(书法、落款、题跋、印章等)

书法:

1.集贤仙客问生涯,买得渔舟度岁华。案有黄庭尊有酒,少风波处便为家。玄宰补图

2.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繁欲变秋。正是客心孤逈处,谁家红袖倚高楼。玄宰

3.仿北苑半幅溪山行旅。玄宰

4.气齐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玄宰

5.仿北苑笔意。玄宰

6.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生空。玄宰

7.仿梁溪华学士家藏黄子久巨轴山水笔。玄宰

印章:

1.皇十一子,宋荣审定

2.其昌,宋荣审定

3.宋荣审定,董其昌印

4.其昌,宋荣审定

5.董其昌印,宋荣审定

6.其昌,宋荣审定

7.董其昌印,宋荣审定

作品赏析

1:此图是董其昌根据南宋诗人洪迈的《诗一首》而创作的。洪诗为:“集贤仙客问生涯,买得渔舟度岁华。案有黄庭尊有酒,少风波处便为家。”画家近景用留白来表现一望无际宽阔的水面,水上浮一小舟,任其漂泊,悠然自得。远景用淡墨勾勒山石,树木葱郁,山下几间茅舍依山傍水而建。整体清秀隽逸,淡雅清新。

2:此图是董其昌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南陵道中/寄远》而创作的。杜诗为:“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繁欲变秋。正是客心孤逈处,谁家红袖倚高楼”。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近景画几块山石,几株杂树挺拔于上,隐约可见一红衣人站在高楼之上,正眺望远方。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雅,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3:此图是董其昌运用董源的山水图式和笔法来营造自家的丘壑,写自家之胸臆。本幅题:“仿北苑半幅溪山行旅。玄宰。”图上表现山中巨石耸立、万木竞秀之景。画家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描绘山石的浑厚质感,披麻皴笔笔相接,枯湿兼用,深得五代董源山水画的韵味。

4:此图右上角题词“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是出自南朝辞赋家谢庄所写的一篇文章《月赋》,画家在近景岸上画几株树木,姿态各异,笔法轻松自然。远方平坡缓丘,青山隐隐。山上用横笔点苔点,犹如抓住了米友仁“米氏云山”的神韵。画面整体上呈现静谧幽雅之气,采用平远、深远构图,笔法疏朗,有倪瓒笔意。

5:此图亦是董其昌学董源笔意而作。本幅题:“仿北苑笔意。玄宰。”图中幽径逶迤,丛树散置,山石间隐约露出茅舍数间。此图山石多用长披麻皴,淡墨勾勒树木枝干,再用墨点染叶。笔法不求工细,但求天真意趣。

6:此图描绘山水局部,青峰秀丽,飞瀑倒悬,令人心旷神怡。崖边几株杂树竞相生长,淡墨勾勒枝干,树叶浓淡相间,一派生机。本幅题:“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生空。”此句诗出自唐朝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7:此图从题字“仿梁溪华学士家藏黄子久巨轴山水笔。”上可以知道是董其昌学黄公望的笔法而作的。以淡墨线条绘制形体,描写山川,细密润泽,卧笔点苔,披麻皴则为元代黄公望所惯用。青松杂树兼用浓淡墨色,区分出远近之别。此图画家率意运笔,得天然之趣。

对于学习绘画,董其昌认为应当先以古人为师,对古人画迹悉心摹写,将其笔墨技法、布局构图在心中融汇贯通,从而得古人笔墨意趣。其在《画禅室随笔》中主张“画平远,师赵大年。重山叠嶂,师江贯道。皴法,用董源麻皮皴。及潇湘图点子皴,树用北苑、子昂二家法。石法用大李将军秋江待渡图及郭忠恕雪景。李成画法,有小幅水墨,及着色青绿,俟宜宗之,集其大成,自出机轴。”赏析董其昌《七开册页》便可领略其取诸家笔墨之长,再运用自身的学养见识加以变化,显示出直抒胸臆,独树一帜的个人魅力。


董其昌简介

董其昌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书画家,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在晚明,形成了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以及其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