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西走廊”会成为古代中原王朝与西域沟通的必经之地?

交通运输是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从而实现人员和货物的空间位置转移,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类型。如果,我们把目光倒回到一两千年以前的古代时期,那么当时的交通运输方式中是没有航空和管道运输方式的,在陆地上的运输方式也没有现代的铁路和公路,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分为“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两大类。

祁连山和河西走廊

就我国而言,东部季风区特别是气候湿润的南方地区,河网密布河湖众多,利用船只进行水运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而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陆路运输”。在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的古代,陆路运输的工具除了利用人类自身之外,那就是利用马和骆驼等牲畜,来拉车或驼运货物。这种运输方式显然速度极为缓慢,而且如果要进行长距离运输,就必须要有水源和粮草的及时补给。

河西走廊在年降水量分布图中的位置

我们知道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因此我国的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十分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十分匮乏。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来看,我国的内蒙古西部地区和新疆大部分地区都是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地表多分布荒漠自然带,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在缺乏水源补给的情况下,古代商队几乎难以向西穿越进入西域地区。

河西走廊位置图

摆在古代中原王朝往西进入中亚障碍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内蒙古高原地区,虽然地形较为平坦,但是水源匮乏,此外也会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第二方面就是有青藏高原的阻挡,商队无法逾越青藏高原,只能绕着高原边缘前进。这样一来,必经的通道就是青藏高原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了。

河西走廊关隘分布图

“河西走廊”呈东南西北走向,长度超过1000千米,直接连接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区,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气候虽然干旱,但是河西走廊以南高大的祁连山上有冰川分布,冰川融化水往山麓流淌,形成了一处处的绿洲,这些绿洲就给来往的商队提供了水源和补给。在河西走廊上分布了众多著名的关隘古城,比如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和武威等,对于古代中原王朝来说,守住了河西走廊,就守住了西域进攻的通道。

来自: 地理沙龙 >《地表形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