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 法藏 P.3592 老子道德真经注疏残卷

敦煌写经

法藏 P.3592

老子道德真经注疏残卷

尺寸:28×648厘米

说明:“民”字缺笔,唐玄宗御制,存第三至第十章。

背面:丑女缘起残文。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旧题唐玄宗李隆基撰,实由精通《老子》之道士臣僚共同参议而成,书成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原书本为六卷,《正统道藏》本作十卷,收于《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另有敦煌抄本残卷。此书疏解唐玄宗《道德真经注》,亦间采旧解或时议,称「又解」。疏中对唐初期佛道二教关于《道德经》义理的争论也有所反映。此书是演绎玄宗《道德真经注》意旨的续作,二书宗旨相同。又采用重玄学「开题释义」的著述体例,即于每章前作「释题」,解释《道德经》章序结构,及各章义旨层次,与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相同。

唐玄宗李隆基撰 十卷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释题

老子者,太上玄元皇帝之内号也。玄玄道宗,降生伊亳,肃肃皇祖,命氏我唐。垂俗之训,无疆之祉,长发远祥,系本瓜瓞。其出处之迹,方册备记。道家以为玉晨应号,马迁谓之隐君子,而仲尼师之。翻经中其大谩问礼,叹乎龙德,是孔丘无间然矣。

在周室久之,将导西极,关令尹喜请着书,於是演二篇焉。明道德生畜之源,罔不尽此,而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故经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又曰:我无为而人自化,我无事而人自富,我好静而人自正,我无欲而人自朴。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故经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又曰: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又曰: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而皆守之以柔弱雌静,故经曰:柔胜刚,弱胜强,又曰:知其雄,守其雌,此其大旨也。及乎穷理尽性,闭缘息想,处实行权,坐忘遗照,损之又损,玄之又玄,此殆不可得而言传者矣。其教圆,其文约,其旨畅,其言迩,故游其廊麻者,皆自以为升堂睹奥,及研精覃思,然后知其於秋毫之端,万分未得其一也。

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知大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名其通生也。庄子曰:太初有无,有无者,言有此妙无也。又曰:无有无名,无名者,未立强名也,故经曰:无名天地之始。强名通生曰道,故经曰:有名万物之母。庄子又曰:物得以生谓之德,德,得也,言天地万变,旁通品物,皆资妙本而以生成。得生为德,故经曰:道生之,德畜之,则知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也。

而经分上下者,先明道而德之次也。然体用之名,可散也,体用之实,不可散也,故经曰: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语其出则分而为二,咨其同则混而为一,故曰可散而不可散也。则上经曰:是谓玄德,又曰:孔德之容,又曰:德者同於德,又曰:常德不离,下经曰:失道而后德,又曰:反者道之动,又曰:道生一,又曰:大道甚夷,是知体用互陈,递明精要,不必定名於上下也。

经,径也,言通径也,又常也,言通径常行之道。每惟圣祖垂训,贻厥孙谋,听理之余,伏勤讲读,今复一二诠疏其要妙者,书不尽言,粗举大纲,以裨助学者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