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盈利在望 九成以上公司却死在了半路

充电桩行业盈利的拐点已经出现,但似乎并不是一场全民狂欢的盛宴。盈利的长周期和高门槛可能将会导致行业快速向头部企业集中,而对于没有挤进第一梯队的充电桩企业,跑马圈地抢占市场已无意义。

日,创业板上市公司特锐德公布了2018年年中业绩报告,特锐德旗下充电桩企业特来电的表现算是一个亮点。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表示:“公司很多投建的充电场站年投资收益已经超过30%,也就是说充电桩、工程、建设累计投资100万,每年将收益30万以上。这个10亿度,说明充电量的增长已经进入快车道,也代表着公司投建的充电站开始进入盈利轨道。”

这也是国内首个宣布充电桩业务开始进入盈利轨道的充电桩企业,因为其他的很多充电桩企业目前还仍在水深火热之中。7月31日,充电桩企业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一电动)发布公司解散公告。公告称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未能及时转化为效益;因融资方式不当,公司运营财务成本过高。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已无法继续经营,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进入清算程序。

这并非第一个倒闭出局的充电桩企业,不久前,北京富电绿能宣布正式退出新三板,曾经在2016年通过销售新能源汽车实现盈利的富电绿能,如今正在被裁员、拖欠供应商货款、资金链紧张等负面消息缠身。

自国家电网2014年向民间资本开放电动车充电桩市场后,在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建设的风口下,一大批充电桩公司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底,中国大大小小的充电桩企业有100多家。

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内需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17万座,分散式充电桩接近500万个。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充电桩平均每天被使用的频次在4次左右,这也意味着,企业每天只能通过充电收回运营成本的一半,计划是否还需要推进,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发生分歧。

而且,充电桩使用率比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统计数据显示,北上广城市地区充电桩利用率达70%,而二三线城市的利用率却极低。浙江万马新能源总裁施泽忠不久前表示,万马目前仅有30%左右的充电场站能够盈利,整体的盈利模式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面对万亿充电桩市场的诱惑,上百家企业冲进充电桩市场后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于是,充电桩的市场份额迅速被家底雄厚的几家头部企业占领,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万帮)、普天新能源四大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4%。

据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田泽普介绍,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当庞大的市场运营规模,且经营状况较好。其中,特来电运营充电桩数量达到11.2万个,位居第一,国家电网和星星充电的运营数量5.65万和4.4万个,这几个企业的充电桩整体使用率较高,已逐渐形成规模效应,盈利模式正逐渐清晰。

田泽普分析指出,目前很多充电桩的运营模式和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类似,也就是自建充电设备,然后自己运营。这样的运营模式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既要做设备,又要做运营,线上线下的海量任务会让企业感觉很疲惫,每年都要解释一下今年盈利多少。第二,很多只能做设备的企业没有办法上网参与运营,比如说公交车站的充电桩,没有办法上网,只能给特定的用户用,所以造成资源浪费。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田泽普

所以,田泽普认为,充电桩企业运营模式不能够完全仿效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成本低,使用率高,所以盈利周期很快。比如一辆单车成本两三百块钱,每天都有人骑。但是充电桩建在那里,一个桩充一次至少半个小时,不可能不停的收取服务费,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仿效共享单车。

反过来,是不是可以仿效滴滴出行和汽车制造厂商之间的关系,设备商更多是站在制造业的角度,他们的特点是制造业,重资产,销售设备,高品质和智能化。涉及到上下游产业链,并且未来可以有很多制造商,比如说有很多品牌做手机,而百度只有一个,腾讯只有一个,三大运营商只有一个。

最后消费者用的打车软件都是滴滴,运营平台第一是服务业,服务QC端,他是轻资产,最重要的特点是我赚取的服务费,不是说销售产品就立马获得收益,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消费者的便捷化成为关键。充电桩企业如果能够根据各自的优势,分别从设备制造或者平台整合运营能力上下功夫,最后效果可能与现在大不一样。

比如,特来电提出“共建共享”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决定从充电桩投建型企业转型为充电网运营公司。据悉,特来电将挑选出盈利优质的充电站,和有资源、有资金、有眼光的战略合伙人共建共享,由合伙人持有资产,由特来电负责建设、运营和平台服务,实现公司平台化的轻资产运营。

特来电财报中表示,目前有20多个地方政府平台和企业,以及北汽新能源、长安等汽车已经成为特来电合伙人股东。“共建共享”的运营模式可以帮助公司在合理控制自有资本投入的基础上,汇集更多的优质资源和社会力量,同时也可有效带动充电设备的销售,为公司贡献更多的收入和利润。

另外,充电桩企业现在很多盈利点的创新也已经探索出一些经验,比如说做广告,做销售,做互联网金融,做汽车共享等,很多企业也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各个城市、地区消费消费习惯不同,想要简单的复制成功经验到所有城市就很难实现。

所以,充电桩行业盈利的拐点已经出现,但似乎并不是一场全民狂欢的盛宴。盈利的长周期和高门槛可能将会导致行业快速向头部企业集中,而对于没有挤进第一梯队的充电桩企业,跑马圈地抢占市场已无意义,抓紧时间找到细分市场中的消费需求,并给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或许才是下半场的取胜之道。


往期精彩文章:

华晨宝马“并线”新能源快车道 以全新插混5系领跑智能制造

李斌VS何小鹏:谁的赢面更大?

小鹏汽车B+轮融资40亿元  G3还是只能看到个“壳”

比亚迪秦Pro/宋MAX现身免征购置税目录 预计年内上市

续航800km或10月发布 车和家豪华7座SUV有新进展

电动汽车拼完续航拼什么?广汽新能源用车载AI系统给出答案

综合工况续航提升至360km 试驾云度π3 Pro纯电动SUV

北汽2020年要进世界前100强 是什么给了徐和谊勇气?

工况续航301km 奇瑞小蚂蚁400上市售5.98万起

6月新能源客车销量环比普降 南京金龙缘何逆势走强?

四年磨一剑 试驾前途K50双电机四驱纯电动跑车

续航高,品质更高:试驾腾势500纯电动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