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哲学”的生活:福柯的“极限体验”之旅
在《福柯的生死爱欲》一书“致谢”中,作者詹姆斯·米勒写道:
我最喜欢的批评者,也许还是柏萨尼:他既热情支持我写作,又总对我的工作持尖刻的怀疑态度,读了书稿后,他给我来了一封信,说我“太注意福柯性生活的某些'极端’因素了,而且只注意其外表”,还说我的散文文体,尽管读来像是听“一位非常仁慈的父亲、学者兼医生”在说话,但也不免把福柯性生活的问题“弄得过于难解了”;“有些事,本来并不难理解,并不像'极限体验’那样神秘”,却被毫无必要地复杂化了。我深感惶惑,遂将此信示怀特一阅,怀特读后却说:“这很有意思。你觉得他说得对么?我可没有把握。”我也一样没有把握,只好请读者自己去评判了。
关于米勒的文风在这里不过多探讨,毕竟不同读者对不同文风往往有不同的态度,主观性比较强(我个人比较认同柏萨尼的看法,不过这也不影响我认为本书整体来说质量非常高)。
主要谈谈柏萨尼的另一点批评。
在本书中,米勒以福柯的“极限体验”为主线,认为福柯无论在学术上还是生活中都在追求一种“极限体验”。并且,福柯在生活上的种种“极限体验”——自杀尝试、吸食毒品、SM、政治参与等等——都深刻影响了他的学术工作,不同阶段对不同“极限体验”的追求对福柯学术思考重心与学术成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佐证自己的这一观点,米勒在本书多次引用了福柯本人关于哲学家的哲学生活与他的哲学思想关系的相关论述:
“每时每刻,每走一步,”他在1983年这样告诫说,“人们都必须把他们所想所说的同他们所做的,同他们的真实身份进行对照。”……正如福柯所言:“洞察一个哲人的诗意态度的钥匙,不可到他的思想里去寻找(好像从哲人的思想可以推断出他的态度似的),而应从他的生活式哲学、他的哲学生活、他的精神特质中去寻找。”
“我相信……一个作为作家的人决非只在他写的书里做他的工作,”他在1983年这样说道,“而他的主要工作,归根到底也正是处于写书过程中的他自己。一个人的私人活,他的性爱偏好,和他的工作是紧密关联的——这不是说他的工作能解释他的性生活,而是因为工作既包含了著作,又包含了整个的生活。”
基于这些观点,米勒在叙述福柯的生平与学术历程时,以福柯生命中的多次“极限体验”为重要线索来解读福柯当时的主要学术思考与学术成果,考察福柯的“哲学”生活对他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将之展现给读者。有趣的是,这种解读可能福柯本人并不认可。福柯在多次访谈中,谈到“作者隐匿于作品之后”的问题:
“对书籍和出版来说,我愿意看到的唯一合理的立法就是禁止作者将同一署名使用两次,并让作者有使用假名和匿名的自由,这样人们就可以关心著作本身了。对某些著作来说,对作者的了解有助于对这些著作的了解。可是这多半对那些伟大的作者才有效,对其他人来说,往往是毫无意义的。它反而构成了一种障碍。像我这样的人——我可不是什么伟大的作者,我只是一个写书的人——我希望人们只是为了我的书本身而阅读它们,无论它们有多少缺点,质量如何。”
甚至,在另一次访谈中,福柯还进一步做了这样的“匿名的年份”游戏畅想:
“我建议做一个游戏:没有“名字的年份”的游戏。如果有一年,所有人的书都不署作者的姓名。批评家将不得不面对大量匿名的书籍……”
从这两段访谈来看,我们可以说福柯可能是故作谦虚,他明明知道自己注定伟大,知道自己的生活与哲学思考紧密相关、不可分割,还故意说希望人们只是为了他的书本身而阅读它们,关心著作本身而不要关心作者。
但是,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福柯明晰其生活与哲学思考的紧密关系,有意追求极限的生活体验,以匹配或促发其非同凡响的哲学思考。如果是这样,米勒的研究工作无疑对于我们理解福柯的哲学生活与哲学思考很有意义。但是,若福柯的哲学思考与生活是贯通的话,福柯本人的态度也值得思考,我们不妨只关注他的作品、他的哲学思考,而不是去关注他的生活。正如柏萨尼批评的那样,过度关注他的生活,不免把福柯性生活的问题“弄得过于难解了”;“有些事,本来并不难理解,并不像'极限体验’那样神秘”,却被毫无必要地复杂化了。
第二种可能是,毫无疑问,福柯对待生命、死亡、性爱等问题的人生态度以及他的人生经历对其学术研究兴趣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复杂的、双向的、难以言明的,这种复杂又模糊的联系甚至福柯本人都无法言明,在其整个生命历程中也时时透露着许多矛盾。福柯追随尼采,特别是在其晚年,转向了“自我”研究,试图做一种“认识你自己”的研究工作。米勒认为他的研究能够深入福柯“被封锁在扭曲的否定性语言的阴暗的内部、隔离在一个坚硬密闭干燥寒冷黑暗的地方”的“独特的真实”,将之切开、检查。但是,不知米勒有没有想过,对“混沌”的考察真的能走出“混沌”吗?真的不会使“混沌”更加“混沌”吗?也许与柏萨尼的批评相反,米勒的考察之所以将福柯的很多问题神秘化、复杂化了,是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神秘的、复杂的、无解的。这可能是很多人——包括我——读完此书后,觉得本书给人造成一种对福柯更大的“混沌感”的原因。
不过,米勒在这本书里所做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他对福柯的“哲学”生活、福柯短暂而又精彩的人生“极限体验”之旅的叙述不仅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福柯的哲学思考,更有助于我们从福柯这面“镜像”出发,“认识我们自己”。这是福柯哲学思考的核心,本书的成功之处亦在于此。米勒对福柯的哲学思考的分析恰恰承继了福柯哲学思考的核心工作,构成了“书中书”、“镜中镜”的奇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