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

公众号之前推送过几篇一些关于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方法与心得的文章,其中有几位学界大佬的文章,有小编本人在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所作的一点小总结。在这篇专题推送中,我把这几篇文章列出来,供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系统阅读与参考(可点击各篇标题查看原文)

01

经典阅读与读书笔记

这篇推送里包含两篇文章,一篇是李猛老师的《只会浏览,不算读书》,另一篇是黄宗智老师的《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李猛老师这一篇讲的非常通透,对于为什么要读经典、日常生活与经典阅读的关系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我觉得作为人文社科的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这类读书、生活上的问题,李猛老师提供了非常值得思考的回答:“当你去省察的时候,很可能就站在生活之外了。尼采对苏格拉底的批评就在这里,你要意识到省察对生活可能的危险。”“一个没有太多对生活的省察的人,没读过很多书,可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我认为完全可能。但在有些习俗比较败坏的时代就会困难些。书是伟大的,但读伟大的书的你,不一定是伟大的,你不是柏拉图。不能有错觉,读着读着就以苏格拉底自居,觉得自己是所有时代最有智慧的人。这种代入感会让你忘记读书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到你真正读明白,这问题就没有了,你会非常好地处理生活与情感的关系。但你刚抓住了一把刀,就会像孩子一样到处乱砍,你没想到那些没被反省的东西是无数代积累的历史、时间与传统的智慧,也许它缺乏反思性,但绝对不是没有智慧。这些东西你还不懂呢,就完全放弃了尊重,以你一己几页纸、几个小时的智慧就想跟他去搏斗,许多时候不仅是浅薄,也是鲁莽灭裂,对周围人是巨大的伤害。你可以质问、思考和不相信,但不能完全没有尊重……省察首先是针对自己的生活,不是评判别人的生活。”
黄宗智老师的这篇提供给大家借鉴一下,我读书的方式与做笔记的方式与黄宗智老师的有所不同。和黄宗智老师一样,我现在主要进行的是经典阅读,以社会学为基,向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拓展。不同于黄宗智老师的从一个理论流派为中心向其他理论流派拓展,我们的阅读是按经典作家著作来阅读,就社会学而言,先阅读古典四大家——涂尔干、韦伯、马克思、齐美尔的著作,再阅读“过渡时期”的著作——包括各个流派、各位著名社会学家的代表性著作,而后是后四大家的著作——布迪厄、吉登斯、哈贝马斯、福柯。虽然总体上是按照思想家与大体的时代发展顺序阅读,但这也并不是固化的顺序。除却前后经典四大家外,其他的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论兴趣进行阅读,不过阅读范围也还是在经典名著范围之内,因为,我们的阅读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论学习,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知识。而更重要的在于用经典著作训练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这不仅仅是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自己的能力基础,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应对更多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上的问题。

02

怎么读书:两种读书笔记

郑也夫老师在本文中讲的两点我非常认可。第一,关于记两种笔记的做法:一种是读书笔记,一种是观察生活的笔记。就是你从生活当中产生的一些感悟,发现的一些道理,你就把它记下来。这二者还有一个互相的印证。有过社会经历的人读社会科学,要比没有社会经历的人对书本的理解更深刻,因为他有生活经历去支撑他,他有生活的感受。两个笔记互相印证,能促使你思想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读书以后要多和同学交流,多讲,多向同学卖弄你的学问,卖弄你读的书。能找到一群廉价的听众,是幸运的,讲完之后你记得深刻,记得清楚。不是你一个人占了便宜,他听你讲也受启发,有时候你也要当听众的。要珍惜校园生活里同龄的优秀青年的云集,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换一个地方的话,就不行了,讲也没人爱听,没有听众了。这里面因为密集嘛,所以有最廉价的听众。你自己有时候也是廉价的听众。要多交流,要多讲,要相互卖弄学问。卖弄也是一种刺激,增加学习的动力。别人老卖,你总没得卖,不是没面子吗?于是你也要卖一卖,要卖一卖就得读书。这是一种良性的刺激。虽然我不记观察生活的笔记,但是我把第一点和第二点结合了起来,在读书的同时观察生活,并将之融入到读书笔记当中,在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把这些观察与思考的问题都提了出来,“卖弄卖弄”。

03

读书、交流与笔记整理

这篇推送整理了一下小编自己写的三篇讨论读书、交流与读书笔记整理相关问题的小随笔。第一篇是《经典阅读与读书笔记》(也就是01部分),主要讨论了一下关于读书目的、方法与笔记整理的问题;第二篇是《读书与小组交流》,主要探讨的是个人读书与小组读书、系统读书与其他形式读书之间的利弊问题;第三篇是《社会学经典三大家阅读体会》,是2019年2月份写的一篇小随笔,现在再读感觉非常浅显,讨论没有什么深度,不过还是原文推送了出来。欢迎大家就读书、交流与笔记整理相关问题留言或私信与小编进行交流。

04

我是如何整理读书笔记、撰写读书报告的

之前一直有读者或同学和我交流关于读书特别是做读书笔记相关的问题,也有朋友留言问能不能推一篇文章介绍一下。之所以一直没完成读者交代的这个“任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来是在现在注重学术产出的大环境下,我读研以来虽然撰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但从来没有写论文进行过期刊投稿。所以从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出发,我是完全没办法衡量我的方法是否对他人的读书与学术产出有所帮助的。二来是因为我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也不是完全模式化的,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著作会灵活进行调整,也做过许多尝试,所以说可能也不具备太大的参考性。我还是认为,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而适合自己的方法总是要靠自己去尝试、去摸索的。不过,另一方面来讲,在尝试的同时与他人多交流、多参考别人的方法也未尝不可。因此,小编做了这样一个关于如何读书和如何读书笔记的较为系统的分享,我会结合自己的一些读书笔记进行介绍。目的不是推销自己阅读、整理读书笔记、撰写读书报告的方法,也不是意在表明我的方法多么系统、优点多么明显。而是怀着一个交流的心态与大家介绍自己关于读书与读书笔记问题的一些体悟。欢迎大家留言进行交流与批评,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觉得比较好的方法。

05

社会学经典著作阅读方法与精选书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简单介绍了一下三种社会学经典著作阅读方式,并相对详细的介绍了自己采用的阅读方式的利弊。这三种读书方式没有哪一种是绝对完美和更为优越的,只是说对于不同个人来说,其所处不同的学术阶段与现实境况来说,可以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并依据个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在此过程中再借鉴学习一下其他人、其他读书方式的优点。最怕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虎头蛇尾,以非常浮躁的心态和非常功利主义的工具理性来对待学术著作的阅读。在文末我附上了自己这两年来社会学著作阅读书单。

06

两年的经典阅读训练小记

未完成的经典阅读训练

这两篇是我对自己两年读书报告进行了整理之后,所撰写的序言和后记,对两年的社会学经典阅读进行了小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