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了,重建还会保持建筑的“黄金比例”吗?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让读者感受了15世纪发生在巴黎圣母院的善与恶,这部文学巨著也让全世界的人们对这座哥特式建筑有了特殊的记忆。
但是就在今天——2019年4月16日,一场大火让这座拥有850年悠久历史的主教教堂收到严重破坏。得知火灾消息后,法国总理马克龙向民众承诺“我们将一起重建巴黎圣母院”。重建工作是不容易的,不仅耗时久,而且要追求细节。那么问题来了,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结构具有什么数学特点?重建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小编将从数学角度为大家解析。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具有整体结构上的和谐与悦目之美,它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因为该建筑在设计时所遵循的数学原理。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巴黎圣母院的正面高度和宽度(如下图)之比接近0.618,它的每一扇窗户的长宽比也使用了这个比值0.618.
0.618...这个特殊的数字有个特殊的名称——黄金分割比。由于黄金分割比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及和谐性。在建筑设计、绘画构图中,创作者们将其作为“最理想的比例”而渗透到作品中。除了巴黎圣母院,还有埃及金字塔、埃菲尔铁塔等建筑上都有黄金分割比的足迹。
巴特农神庙
绘画上,以达芬奇为代表——其作品《维特鲁威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都很好的运用了黄金分割比。
维特鲁威人
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美丽又神秘的“黄金分割比”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从它的比例美说起。如下图,在线段上取一点,使得“部分与部分的比值,等于部分与整体的比值”。即,A/B=B/(A+B).
通过简单的计算我可以得到:A/B≈0.618.
通过这样理想的比值、等式得到的数字注定具有高度的比例美、和谐美。所以从古希腊开始它就引起了数学家们的注意。最早研究黄金比的数学家应该是公元前5世纪的毕达哥拉斯,他在研究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时(或者还有可能是关于音乐理论)发现了这个比值。
随后的公元前4世纪,“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严格的定义了黄金比例,但研究并没有就此大面积开展。直到对13世纪斐波那契“兔子问题”导致的一个数列的研究,16世纪卢卡.帕乔利在《神圣比例》中对“黄金比例与审美”的再发现,以及20世纪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Modulor对人体比例的系统研究。人们对“黄金分割比”的认识才更加深入、具体。
值得一提的是,“兔子问题”引起的“斐波那契数列”及“黄金矩形”。兔子问题是这样描述的:
容易得到,第n个月的兔子数分别为:1,1,2,3,5,8,13,21,34,......
这个数列: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前面两项之和。
如果我们用后一项比上前一项,越到后面其值越接近于黄金分割比:
看似不相关,但是“黄金比”就这样与数列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不仅如此,现在我们以斐波那契数列为边长构造正方形,并按如下方式排列,得到一个更加和谐的图形——黄金螺旋。如下图。
因为直接基于“黄金分割比”设计,其图形的在构图中被广泛的使用。
回到我们的问题,重建“巴黎圣母院”是一个精细化的工作,而结构的“黄金比”是该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建筑显得和谐,给人以美的感受的源泉。因此,尽管在重建过程中,它的很多历史价值都会受到影响或损坏,但是它的结构上的比例感、和谐美应该得到理想的还原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