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丨夏季太阳之气象火
农历四月到六月为夏季。天文学上,这一时期,太阳从黄经45度左右移向黄经135度左右,直射点从北纬16度左右,移向北纬21度左右(北回归线),夏至之后再折向南移到北纬16度左右,二十四节气中为立夏到立秋。夏三月,太阳直射点在华夏大地徘徊。盛阳抑阴,阳气彻底主导自然界气候物候演化变迁趋势,所以夏季体阴而用阳,其气以阳为名。四季之中,夏季阳气最盛,所以夏季天地阴阳相和之气称之为太阳之气。表现在自然界气候物候变化上,为酷暑炎热,万物盛长。“火”,象形字,火焰象,本义为物体燃烧形成的光焰。《淮南子·天文训》说:“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论衡·诘术》说:“火,日气也。”和其他三个季节相比,夏季最大特点是阳气炽盛,天气炎热犹如火炙。体现表征夏季这种酷暑之象,莫过于“火”字更为传神,所以夏季太阳之气取象于火,称之火气。苦,从“艹”,从“古”,“艹”者,草木之谓;“古”者,陈久之谓,草木堆积日久,阴阳离散,阳气内蓄不得外出,草堆内部阳气日渐炽盛,甚则化火自燃。所以“苦”在阴阳学说中,有阳热炽盛之性,类象夏季太阳之气,四时五行学说据此认为火生苦。夏季太阳之气有火热之象,火色为赤,所以火气其色为赤。阳动阴静,夏季阳热盛极,阴气遏抑至极,所以火气其用为躁。夏季阳气尽显于外,阳热光明,万物繁茂,所以火气其德为显,其政为明,其化为茂。夏季阳气太过则燥热过度,自然界生命万物因其炙灼而伤损,所以火气变则为炎烁。羽虫多栖息于木,飞翔于天,与夏季太阳之气升腾象有神似之处,所以火气其虫为羽。鸟为飞天之物,类象天阳,朱雀色红,又象火色。所以五行学说中将朱雀作为火气的神话精灵。如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七说:“朱雀莫知何物,但鸟谓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鹖冠子·环流》说:“斗柄南指,天下皆夏”,夏三月,北斗斗柄整体指向南方,所以五行学说认为火气生于南。荧惑星红色鲜艳,有如火色,所以五行学说认为荧惑星下应火气。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据此将荧惑星改称火星。三代以降,夏三月太阳依序寄宿二十八宿中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中,在夏季观象授时过程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故五行学说认为,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与火气相应,应于斗柄指南的夏季时节,并将其想象附会成展翅飞翔的朱雀,称之朱雀七宿。丙,《史记·律》说:“丙者,言阳道著明,故曰丙。”农历四五月份阳气大盛,天气光明,所以十天干纪时法中假借其意,继“乙”之后作为第三位干支数,表示农历四月初到五月中旬的四十五天。丁,象形字,本义指钉子,引申为壮盛,强壮。如《史记·律》说:“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农历五六月份,自然界万物最为盛壮,所以十天干纪时法中假借其意,作为天干第四,相当于农历五月中旬到六月底的四十五天左右。巳,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指在胎胞中成长的小儿。胎成小儿,言其人形已定,所以《淮南子·天文训》说:“巳则生已定也。”《说文解字》说:“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皆成文章。”《史记·律书》说:“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四月阳气完全出于地上,万物子实形成,有“巳”之象,所以十二地支纪时法中,以巳代指农历四月。午,纵横相交之意,五月夏至前后,阳极阴生,阴阳升降消长错杂相交,所以十二地支纪时法中,以午代指农历五月。如《说文解字》说:“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丙丁、巳午分别代表夏季三月万物盛生之时,所以五行学说中,火气应于十天干纪时法为丙丁,应于十二地支纪时法为巳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