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元帅探问——兼与刘岩先生商榷(文/何仰捷 )
拜读刘岩先生<十大元帅诞生纪事>(以下称"刘文"),谢谢刘先生的好文章.笔者以自己多年对我党党史和我军军史的兴趣及在一些"同道"中了解所知,50多年来,人们对共和国元帅军衔问题一直关注的焦点并始终饶有兴趣者,相信还是集中在刘文所概括的第二和第三方面:元帅产生的内幕和曾准备也授元帅但最终没有授予的将领。
.
军事史林杂志社共和国元帅探问——兼与刘岩先生商榷
决定成立(恢复)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成员,排名 摹垂嚣雾翥漱篙謦鬻誓 也完全一样。一年后的1955年9月,除了中共中央 l 己多年对我党党史和我军军史的兴趣及 军委会主席毛泽东及邓小平外,以朱德为首的10位 在一些“同道”中了解所知,50多年来,人们对共和 军委会委员都获授共和国元帅军衔,元帅排名也同 国元帅军衔问题一直关注的焦点并始终饶有兴趣 样与军委会委员排名无异!这绝对不是偶然和巧合。 者,相信还是集中在刘文所概括的第二和第三方面: 从以上罗列的事实似可分析和推断:最终实授 元帅产生的内幕和曾准备也授元帅但最终没有授予 的元帅军衔名单,我们的最高统帅毛泽东腹中其实 的将领。 早有定稿。毛主席的前大半生,一贯雄才伟略、高瞻 先说“内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档案的逐步解 远瞩,可谓看十步、走一步,迈一步、又再看十步;同 密与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放宽,访问时有关于某人物、 样地,笔者相信,毛主席决定实行军衔制以后,对元 某事件的诸如什么“纪实”、“档案”、“揭秘”、“内幕” 帅和大将的授衔问题,也必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 之类的作品,它们始终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正说明了 实施他的腹案。可以举个例子说明:建国之初的人民 不论是一直关心我们党和国家、军队历史的有识之 革命军事委员会28名成员中,后来成为十元帅的有 士,还是茶余饭后的普罗大众,大家对社会上发生过 9人,排名是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陈毅、林 的大事尤其内幕,同样都是有兴趣了解的,哪怕早已 彪、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当时朱和彭是副主席; 事过境迁。 以后先是把林提升为副主席,到1954年再把其余6 回到笔者的第一个话题——元帅产生的内幕。 人也提为副主席,但排名变成了刘、贺、陈、徐、聂、 笔者以为,元帅军衔的确定或者说基本确定,似 叶,并在陈和徐之间加了罗荣桓;这lO位人民革命 应是在1954年。据刘文,早在1952年11月26日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及排名,正好也就是一年后的10 干部部给军委会毛泽东主席的报告中已称:“实行军 ,.十●..T;.to,▲●●.十●+ 位元帅及排名。此所以笔者认为元帅名单的基本确 衔制度,我们尚无经验”,这说明起码此时新中国已 定,其实应是在1954年,而非刘文所称的“应当是在 有意实行军衔制。随后,1954年6月19日,新中国1955年”,至于1955年时关于“确定”元帅名单的军 建国之初成立的包括国民党起义将领在内的中央人 委座谈会的方寨也好、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 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继增补副主席林彪和高 呈文也罢,这统统只不过是确认或者可以称之为追 岗后,又一次性地增补了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 认毛主席早于1954年就已基本确定了的元帅名单 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副主席,徐海东为委 而已。 员。紧接着,3个月后的9月中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 第二个话题——未能成为元帅的将领。 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国家体制中不设军 其实,普罗大众对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三人 事委员会而改设国防委员会,毛泽东任国防委员会 未能成为元帅的关注,都远远不如对我军“第一大 主席,原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彭德怀和 将”粟裕来得深切和念念不忘!诚然,刘当过新四军 后补的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 政委,邓则从抗日战争起就一直是我军“军神”刘伯 荣臻、叶剑英等8位副主席加上邓小平(排名在陈和 承的政治搭档,而周更是我党武装力量的主要创建 罗之问)及4位起义将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而这 人和一直担任军委会的主要领导人。不过,笔者猜测 新设立的国防委员会中以毛泽东为首的12位中共 毛主席在确定元帅人选以及中央讨论时,可能考虑 党员主席和副主席,恰恰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刚刚 到刘少奇任人大委员长、周恩来是政务院(一届人大 ’16' 军事史林·2008年第12期 万方数据 起改称国务院)总理,都已属于文职官 员,就没必要和不适合再授予军衔;而 且,从1954年9月起刘和周的不再参 加党中央军委会,也可以看出毛主席 已决定他俩退出军事决策和军委领导 核心,让他俩全力做好国家的国务活 动和政府的政务工作。因此,刘、周未 成为元帅,似乃题中之义,毫无悬念。 邓小平则有点蹊跷,1954年9月,他 突然被安排任党的中央军委会委员和 国家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笔者大胆 分析,这似是毛主席本来也有意甚至 特意要授他元帅军衔;但他却在“最后 一分钟”(1955年9月9日,授衔前18 天)被撤下了元帅名单,其中原因,的 确十分耐人寻味!有关这个变化,刘文 朱德和彭德怀元帅 中援引了当时我党的集体领导核心 ——党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陈云的话:“如邓小 为一个战区的副职,能够而且敢于提出与中央要他 平同志……中央考虑可以授予(元帅军衔),但他现 率部南渡长江引敌囤防的命令截然相反的建议,向 在的工作主要是中央秘书长,搞个元帅不好……”笔 中央立军令状要求留在中原配合刘邓和陈谢大军继 者据此主观猜测,可能是在书记处最后定案时,对要 续寻机组织大战聚歼国民党军主力并被中央采纳, 给邓授元帅有多数的不同意见,丽建国初期党内民 而后来战局发展的实践又完全证明了其正确性,这 主风气还是较好的,于是在名单中取消了他。当然, 在我军历史上可谓前无先例、后无继者!其次是济南 真相究竟怎样,恐怕要待我党的有关档案彻底解密 战役尚在进行中,他就又想到要接着组织更大规模 了。 的战略大决战——新中国奠基礼三大战役之一的淮 要着重谈广大军事爱好者非常崇敬的常胜将军 海战役,并在淮海战役中指挥华野歼敌44万,占该 粟裕了。粟裕,农家子弟,没受过正规的军校教育。他 战役歼敌55万的五分之四,使国民党军在华东和中 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上井冈山,从我 原精锐的野战主力、机动兵团丧失殆尽,大大加快了 军普通一兵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一方统帅。红军时期, 解放战争的进程。笔者一直认为,粟裕是我党我军乃 他参与率领先遣队从中央苏区突围北上,吸引大批 至中国军事史上出类拔萃、不可多得的军事家、战略 国民党军.为我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创造了条件。 家。 先遣队大败后,在与中央失去联系、又无外援的极端 上世纪70年代“文革”时,笔者听朋友(其父是 困难中.他独当一面,在国统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 广州军区一位1955年授衔的将军)说:军内早就传 年敌后游击战争,保留了革命火种,为抗日战争初期 过,粟裕曾为未能授元帅而落泪。粟裕是华东军区和 我党得以建立新四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新 第三野战军的,广州军区(原第四野战军南下后的 四军歼灭日本侵略军的第一仗韦岗战斗和尔后主动 “地盘”)有此传言不足为奇,但到了90年代,另一位 进攻、歼敌近千名(其中日军400多人)的车桥战役,曾在南京军区(三野的老地盘)工作过的朋友(其父 也是他直接指挥的。解放战争中,他的军事和战略天 乃是新四军的老干部)竞也有此说法!访问不少书刊 才及指挥艺术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在国共内战 文章也一直对此事津津乐道。笔者并无兴趣考究此 之初、国民党军气势汹汹大举进犯我解放区时,他审 事的真伪,相反地,认为通过这个传言,恰恰反映并 时度势,向中央建议进行并取得了鼓舞人心的苏中 说明了多年来党内军内乃至社会民间对粟裕未能当 七战七捷;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时,他指挥了 上元帅一事的关注.因此。即使粟真的曾为该事落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惨烈丽辉煌的孟良崮战 泪,广大群众也是理解、同情甚至为他扼腕叹息、忿 役,等等。而最能显示他具有宏大全局战略眼光与伟 忿不平的。不过,笔者本人却是不相信这些传言的, 大统帅才能及无私无畏过人胆略的,首先就是他仅 理由如下: ·17· 军事史林·2008年第12期 万方数据 酉醴礁嗡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 文/君威 党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当时 题的大计。3月5日,毛主席在 巾量含是篆篇磊萎 绥远的国民党军有第9兵团部、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对绥 I 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 第111军等部共6万余人,由傅远可采取“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 部改编组成的,其前身是国民党 作义的老部下、国民党绥远省政 民党军队,让他原封不动,或者 军第111军。 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 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 1949年1月,北平(今北官董其武指挥。 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 2月22 京)和平解放,使得驻守绥远 El,毛泽东主席接 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 (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的国民 见了傅作义,商谈了解决绥远问 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 粟裕一贯虚怀若谷、高风亮节。战争年代,他已+ 也被授予大将军衔。这也说明,元帅和大将的名单, 两“让司令”:一是坚持让张鼎丞同志任华中野战军j 谁该授衔、该授什么衔,似在1954年便已基本确定, 司令员,自己甘当副手;二是中央凋陈毅去加强中原i 起码毛主席自己已有腹案。再深层次地从党内陆位 工作而决定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时,他一再坚持 分析:1945年中共七大上,朱德等lO年后的十帅都 向中央建议仍保留陈华野一把手的职务,只同意自 当选为党中央委员,粟裕只是候补委员,而大会后成 己以副司令身份挂一个“代司令员”以便实际统帅华 立的党中央军委会,该lO名中委除了罗荣桓外也都 野大军——试想,若他当时实任华野也就是后来的 任军委会委员,而当时的粟裕显然还未能与这些我 第三野战军司令,那1955年他能不和一野司令彭德党我军的元老元勋相提并论,他的资历、威望、地位 怀、二野司令刘伯承、四野司令林彪而同样成为共和 还排不上(解放战争时华东战场上,华野一些纵队司 国元帅吗7 令就不服粟的指挥),这恐怕也是解放后授衔时中央 还有,我们也似乎不能否认“论资排辈’’习俗。笔 的一个重要考虑。于是,尽管解放战争中粟裕在同辈 者注意到,尽管建国之初粟裕以大军区正职而与后 将领中脱颖而出功勋显赫,但还是得论资排辈,结果 来十帅中的9位(时欠罗荣桓)同为人民革命军事委 只能屈居我军“第一大将”。然而,解放军第一大将终 员会委员,但随后9位加上罗都成了人革军委会副 究不与共和国元帅同一档次。 主席,特别是于1954午9月人草军委会改为国防委 也就是说,最迟在1954年6月。明眼人就都应 员会和恢复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时,lO位人革军委会 该明白,粟裕已与元帅军衔无缘! 副主席皆任党中央军委会委员,但当时粟裕虽已继 若刘先生仍有兴趣也有条件查找、核实有关历 徐向前、聂荣臻而成为建国后的第三任总参谋长,却 史资料,愿意继续与有兴趣的读者共同商讨当年的 未能“入围”党中央军委会,则此时其实已可窥见一 评衔和授衔(仍可先谈元帅和大将),那么,笔者建议 年后元帅名单之端倪。也还可从另一个细节观察佐 刘先生以后的大作(笔者翘首以待)中似尤应着重披 证: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增补刘伯承等为人露当年毛主席曾提出的方案和评定过程中的种种不 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同时出人意外地增补早 同意见,甚至还应该追溯到评衔前一项重要的前提 已因重病休养lO多年并已在党内军内没有职务、但 和基础工作一军队干部评级(定级)。班门弄斧,请 被毛主席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当年他在陕北 谅。 根据地接应并援助了长征到达的党中央和中央红 抛砖引玉,请教方家;谬误之处,贻笑大方之余, 军)的徐海东为人革军委会委员,而一年后:徐果然 恳祈不吝赐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