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将会彻底改变药企生态吗?

集采将加速企业生态裂变,是主动的生还是被动的死?这是一个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医药企业产业集中度低、新药研发创新能力弱,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广泛存在,尽管近年药品实施集中招标采购后,不少企业已经大浪淘沙惨遭淘汰,但从国家集采竞争惨烈程度看,仍然存在小而散、竞争力不足和创新力不强。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三个领域改革方向的顶层设计。

在药品生产领域,强调以严格上市审评审批和“一致性评价”等手段提高药品质量,鼓励行业向大型医药集团和创新型企业集中。

但是,由于缺乏更大的牵引力,“鼓励行业向大型医药集团和创新型企业集中”这一趋势并没有呈现出太明显的痕迹。如今随着集采的强力介入,这一趋势必将跑出加速度,而作为企业,其未来生态将不得不改变,是主动求变活下去还是被动应付被淘汰?这是一个问题。

也许积极主动实施整合与转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

集采政策三大走向

1. 集采常态化、制度化

一直以来,看病贵被认为是药的问题。而药的问题核心在于价格虚高。为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政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最终选择了集中招标采购。但早期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2018年6月,国家医保局成立。“制定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的职责就历史性地落在了这个新生的超级医保局身上。医保局深刻分析其中的原因,认为核心在于没有带量。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2号),标志着国家集采拉开帷幕。这就是在医药界掀起冲天巨浪的4+7带量采购。要实现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带量采购取得了预期效果,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2号,下称《意见》)。

2. 集采品种大幅增加

《意见》明确重点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逐步覆盖各类药品。已取得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内药品注册证书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在质量标准、生产能力、供应稳定性等方面达到集中带量采购要求的,原则上均可参加。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36号)。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类以上。显然这预示着公立医院80%以上的药品耗材使用量将通过集中带量采购来实现。

10月15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医改发〔2021〕2号),其中要求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逐步扩大采购范围,力争2022年底前采购药品通用名数超过300个。“十四五”期末,每个省份国家和省级组织的集中带量采购药品通用名数要超过500个。

3. 国省及联盟扩大

不但集采品种要大幅增加,而且在试点推动的重点改革持续深化 任务中,还提出鼓励以省为单位或建立省际联盟对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以外、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耗材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每年至少开展或参加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各1次。鼓励地方加入“三明采购联盟”。显然这无疑将在更大范围实施集采。

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加速整合

从集采现场竞争惨烈的情况看,整合将是大趋势,也是避免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和企业活下去得发展的必由之路。

整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按照2017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在药品生产领域,鼓励行业向大型医药集团和创新型企业集中。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对于生物医药也明确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整合可以避免恶性竞争。从目前集采情况看,尽管随着规则的完善,参与者心态有越来越理性平和的趋势,但由于能不能中选对于一些企业,特别是品种单一的企业就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搁谁也难以理性,因此恶性竞争难以避免,尽管联采办也呼吁理性理性理性,但这种类似于赌博场的集采,谁也理性不了。只有企业实现了整合,一个品种全国只有几家生产,这时候恶性竞争就会自然消失。

整合也是企业活下去得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国家政策层面,集采只是想挤干水分,让价格回归本来,并不是想整死企业。但现实情况是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惨烈的竞争无法避免。如果企业长期处于这种生态下,不管是未中选的还是中选的企业都没有好日子过。

未中选,当下瘫倒,中选了的,为满足临床医疗需求,就要扩大产能,而当下一次集采来了,如果企业这一产品未中选,扩大的产能又会过剩,这种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基于此,只有主动整合才是维持企业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专栏作者

徐毓才

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

陕西省政协医卫体委员会特聘专家

出版《基层医改思考》《基层医院管理文萃》《新医改,2015记忆》等著作

来源:思齐俱乐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