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境化”写作的再认识。

语文学习,讲求走入情境;语文考查,越来越重视“情境”。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了高考重大变革。最突出的有三个变化:

1、默写由原来的简单上下句默写,变成了情境默写。在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解提示语的要求,这种初步的情境创设,为后来进一步扩大情境应用开了个头。

2、语言应用题目中的词语(成语、熟语)考查题,病句判断、客观性连贯选择题,放弃了采用已久的单独命题结构,而采用了创设“语境”,整合命题的结构,更加凸显了语言的应用功能。

3、变化最大、讨论最多的是作文。由材料作文到新材料作文,再到任务驱动型作文,再到今天的“情境化”写作,“情境”二字越来越鲜明地出现在考生的面前。刚开始,面对“切割钻石”“老鹰抓羊”这样的作文题,我们把里面的哲理挖出来,评价一番即可;后来,面对“小陈举报父亲”这样的作文,我们知道了要就事论事,完成写作任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再后来,这种限制越来越明显,“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写作”“关于劳动的演讲稿”,无不有明确的情境要求。只懂得道理,不能和情境结合的作文便成了涸辙之鲋,丧失了生机和活力。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写作中“情境”的重要意义。

1、情境可赋采。高考作文,一般考生都写议论文。议论文立意比较明确,便于阅卷老师发现主题;结构模式性比较强,可以节省构思时间;内容逻辑性强,容易顺畅成文,且能展示思维的成熟度。但是,脱离了情境,往往会空谈道理,质木无文。进入情境,会有丰富的细节点缀作文,从场景、到人物,到心理感受,文字会因为有了细节而具有了生命,因为有了生命力而具有了感染力。例如一个同学以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写给妻子一封信,开头是这样写的:

吾妻如晤:

许日未见,思念甚之。展信安好。

江城野风呼啸,笼罩着灰扑扑的死气。此刻已至子时,病区里的哭号 和忙碌随夜色蔓延而消弭,我方可落笔一二,聊以慰藉思念,抒我心怀。孤月高悬,天地刺白。

作者入情入境,以精简传神的笔墨,抓住了典型的情境和典型的细节,刻画了江城疫情中的凄冷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触手可及的感受。这样的文字要比直接说“疫情紧急,心情沉重”更具有感染力。

2、情境是根基。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写作文最后时时回扣材料,这样可以保证作文偏离材料。这种感受,其实证明了作文材料对写作的“规定”和“约束”。换言之,材料语境的“规定”和“约束”是写作行文的基础,脱离这个基础,作文就会变得生硬僵死,失去了生命力。例如,让你以北大毕业生的身份,谈一谈对毕业典礼上的教授发言的感想,你就一定要注意情境的要求:为什么是北大?为什么是毕业时候而不是其他时候?教授发言中所讲的许多东西,我为什么就要选这几条来谈?如果不顾及这些情境的限制,而在作文中大谈大学毕业生应该如何如何,这样的作文是没有说服力的。没有情境的支撑,议论会变成空谈和唱高调。作文能做到“入情入境”才会有理有据。

正在回看这封信的自己:

你好啊。

现在是2018年七月七,毕业典礼刚刚结束,我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大学 毕业生了。说实话,以前未来对我来说感觉还很遥远,但是现在它就在眼前。我将要离开名为学校的温室,走进名为社会的大熔炉中。我其实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这个社会

但是听完戴教授的毕业祝福之后,我的心中已经不再那么不安了。他的祝福让我意识到走进社会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只是怀赤诚之心,追未完之梦,做一名快乐、真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去建设我们的新时代。

此时此刻,我想将我内心所感留在这封信中,如果若干年后你迷失方向,浑浑噩噩,我希望这封信能够给你一些重新振作的力量。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作文要求,身份感和时间节点无比清晰——毕业的忐忑。作者又在情境之中创设情境——给未来的自己写信,让所写内容除了回应作文要求,更是强化了内容的指向功能。由此可见,情境具有强大的结构功能。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情境化”写作呢?

1、扣材料。近几年,作文要求中有很多问“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让你紧扣材料所给现象展开思考,没有抓住材料这个“语境”是不行的。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扣材料越“细”,语境越明晰,生发出的认识越深刻,越独特。如紧扣“北大”,我们会联想到北大的校徽、校训、博雅塔、未名湖、蔡元培……真正实现了思维的活化。

2、定身份、有对象意识。写作的时候,自己以怎样的身份来说话,写给谁看,决定了自己行文的方式、语气、措辞甚至内容。抗疫前线的青年医生写给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的信,病人写给医护人员的信,都有着准确的身份和对象要求。

3、有场景。一般的哲理性写作,是对统一普遍道理的剖析和表述。而“情境化”写作,是希望把统一普遍的认识不只是作为简单的道理来宣扬,而是和具体的社会生活场景联系起来,真正展现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从而保证语文教育成为真正的思维培养过程,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而不是把学生变成语文教育的“传声筒”。

“情境化”写作真正让学生回归本真,回归自我。作为高中生来说,站在自己的身份立场上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这可能才是成长的真谛,也是教育的目标,也是考查的方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