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成了互联网首富,但他代表不了未来

7 天前,39 岁的张一鸣身价达到了 594 亿美元,替代 50 岁的马化腾成为了现任的中国互联网首富,哪怕从字节跳动卸任半年,张一鸣还是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互联网首富」冲上了热搜。

说实话,首富易主这件挺具有标志性的事,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瞩目。

至少从热度上来说,和第二天被抓的那个李某迪比起来差远了,想想也是,他人成为互联网首富,哪有吃瓜来的刺激。

但不得不说,如果你了解过互联网首富的交替,会发现首富这个位置,无时无刻不在映射着互联网发展的主线剧情。

记忆中,百度背后的李彦宏、阿里背后马云、腾讯背后马化腾都曾坐过这个宝座,而他们、他们的公司、他们公司的产品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各个互联网时代的当红炸子鸡——

被市场所看好,也主导了时代。

这次轮到张一鸣了,轮到张一鸣背后的字节跳动,轮到字节跳动的一众产品,那这次又是什么被市场看好了呢?

我觉得,被看好的是字节系的看家本领,推荐算法。

1

不管你承不承认,互联网的价值往往体现在信息整合上,虽说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我们面对问题从来不是信息不够多,而是太多了。

但是放眼回望 10 年前,回望 20 年前,那时的信息还远没有如今这般嘈杂。

第一个节点应该是门户网站的崛起,可门户网站更像是线上报纸,查看信息需要你事无巨细的挨个寻找。

彼时获取信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是向人请教,放到互联网上,就是那批最早玩 BBS 论坛的极客之间的交流。

但因为每个人的知识面不同,且分散在各个圈子,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总是不那么美好。

基于这个痛点,有了人工归纳分类,手工录入的分类检索目录网站,网络黄页。

此中翘楚自然是国外的「Yahoo!」,毕竟在 21 年前,世纪之交,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公司在现在看来还是一群游兵散将。

在当时,无论是做论坛还是做黄页,都没能造就出国内的互联网首富,虽然过程也很精彩,但这里就不大书特书了。

直接让我们快进到搜索引擎时代。

2

严格来说,搜索引擎的技术比万维网的出现还要早,不过先一步发展起来的网络黄页已经是纵横互联网的霸主。

有意思的是,靠着搜索引擎起家的 Google 在那会还是 Yahoo!的小迷弟,担任着 Yahoo!搜索技术的独家外包。

殊不知没过两年,外包团队就成了甲方的掘墓人。

尽管已经有了网络黄页,但读报纸式的查找信息,哪有靠着一个词,一句话带着指向性极其明确的目的搜寻起来方便。

何况搜索引擎所达到的信息深度和广度,更是门户时代难以企及的,所以在信息分发的方式从搜索引擎崛起的那一刻,升级了。

跟着一并升级的是赚钱方式,网络黄页与门户网站的盈利方式本质上和报纸接广告没啥两样,价格取决于网页热度,所以网站首页的广告位就变得寸土寸金。

但搜索引擎不一样啊,人家每个词都是广告位,甚至连排名都可以竞价,这么一来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用户体验都吊打了前辈,那时的搜索引擎杀疯了。

国外如此,国内也如此,虽然有点晚,但 2011 年李彦宏还是凭着百度坐上了互联网首富的宝座。

而这个 2011 年,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点,今天的主角张一鸣就曾说过——

2011 年底,基本判断整个信息的传播介质会发生变化,从纸媒为传播介质转向以手机为传播介质,整个信息的传播有非常大的变化。

是的,从更大的层面上讲,百度所纵横的传统互联网时代快要结束了,李彦宏姗姗来迟的首富像是最后的狂欢。

再往后,搜索引擎的魅力正在逐年下降。

3

这样的结局并不让人意外,因为率先叛变的其实是介于传统互联网时代和移动时代间的淘宝。

人家直接拒绝了百度搜索引擎的收录,理由很简单,百度收录的多寡并不等于交易量。

这么做并没有打脸,在那会大家想网购时先想到的一定是「taobao.com」,而非先打开「baidu.com」再搜具体的商品。

用户的认知变化给淘宝进军移动端提供了 VIP 入场券,仅仅用了 2 年,马云就成了新的首富。

同样是 2011 年,传统互联网另一位遗老腾讯回过神了,微信正式上线,微信是怎么成功的,我们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当基于社交的它,干起了社交外的活,成功就变得水到渠成。

当然,这也为 pony 马后面成为首富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李彦宏成为首富前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获取信息的中心都在搜索引擎,但后面突如其来媒介变迁,真的让一切都不一样了。

你可以是搜索引擎,我也可以是搜索引擎,大家用淘宝搜商品,用豆瓣搜书搜电影,用微博搜八卦,用微信搜人,哪个 App 都可以成为你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且更垂直,更专业。

但从搜索信息的角度上说,无论是让人找到信息(百度),还是让人找到商品(阿里),亦或让人找到人(腾讯),随着信息量的暴增,工具虽多,效率却更低了。

怎么办?

不再让人去找信息了,而让各种信息主动来找人,也就是字节跳动拿捏死死的算法推荐。

4

传统的搜索有自己的局限性,那就是搜索意味着发起这个动作的人,必须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的东西还得是自己不知道的。

而算法推荐不一样,这是专门设计给用户不知道自己应该搜寻什么场景的。

听起来有点绕,其实更简单点说,就是让你潜在需求的信息主动来找你。

比起过去散漫式的信息分发,无论是效率,还是精度都要高级不少。

注意了啊,我这里提到的算法推荐并非单指今日头条和抖音这样的流媒体,只不过字节系的产品确实是算法推荐的一面旗帜,是的,正是因为这俩产品才让张一鸣有了成为首富的能力。

但信息分发方式的转变,绝非覆盖,而是兼容。

不得不说,让信息主动去找到人这一设想自然是不错的,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你不感兴趣的东西,也许正是我苦苦找寻很久的。

如此这般下,就会让沉睡的信息去到它该去的地方,哪怕是广告。要知道,世界上本没有广告,只有放错的信息。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也很美好?

可现实呢,现在的算法推荐真是这样吗?它只会不断向你投喂能让你黏在手机上的内容,这其中,不见得是对你有价值的,也不见得是你真正喜欢的,出于分发效率的设计,它给你投喂的一定是试错成本最低的,大概率能让你停下来的东西。

比如人人都喜欢看的漂亮小姐姐,也许你会说这就是你喜欢的,不不,用上半身思考的才是喜欢,下半身的那叫本能。

所以啊,如今的算法推荐只是一个不断投其所好,你喜欢啥我就用啥来哄你开心的辅助,只要你能留着别走,小姐姐包你看个够。

这不是算法推荐,这是算法投喂。

反过来看,算法推荐也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留住用户这一个使用场景上,如果只是这样,那些触碰到人性的黑丝大长腿才是当前算法推荐下的最大受益者。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首富易主这件事的背后,不过是市场对算法推荐的认可。

但我觉得不是当前这种为了日活、月活这些 KPI 而存在的算法推荐,而是深挖用户需求后,那一套真正高效的信息分发方式。

也许,那会是下一个首富的机会所在?

最后,介绍一下我新开的一个服务,就是每天可以领美团、饿了么大额外卖优惠券,没有浮夸的套路,就是可以帮你每餐都可以省至少好几块钱。经过一段试运营,普遍反响不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