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从不活在自己的思维里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总活在自己的思维定式里。
持续性的盲从、只看到自己看见和相信的事情,缺少打破熟知生活的勇气......就好像生活在一个小盒子里。
这种盒型思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跳出思维的盒子?以下,Enjoy:
卡米拉·庞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01
在盒子里思考
思维定式就像盒子一样,是一种让人安心的选择。
这些盒子把现有的证据与备选方案收集起来,形成清晰的图景,让你可以看到所有方面,所有的选择都是显而易见的。
你可以制造盒子,把它们堆起来,然后站在上面。盒子是连贯一致、符合逻辑的。
这是一种条理分明的思维方式:你知道你的选择是什么。
相比之下,树的生长是有机的,有时甚至是失控的。树木有许多枝丫,树枝上长着一簇簇树叶,而树叶自身又隐藏着复杂性。
一棵树可以把我们带往无数个方向,其中许多方向最终会通往决策的死胡同或复杂的迷宫。
那么,哪种方式更好呢?盒子还是树?
事实上,两者都是我们需要的,但大多数人都被困在了盒子里,甚至从没爬上过决策之树的第一根枝条。
我以前就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盒型思考者。在面对无数我不知道、无法理解的事情时,我会紧紧抓住我能获取的每一条信息。
在学校的时候,每天上午10 : 48时烤面包的香味四溢,三两成群的女生在一起闲聊,而此时我会埋首于我的娱乐—电脑游戏与科学读物。
在寄宿学校的时候,我每天晚上都会从科学和数学书籍中选择性地阅读和摘抄一些文字,以此来享受我的独处时光,它们对我来说,是可靠的世界说明书。
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摘抄不同的科学书籍,我得到了极大的快乐与解脱,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最终我只是想要理解摆在眼前的现实。
这种逻辑于我而言是可控的,正确的饮食方式、正确的交谈方式、在不同教室之间来去的正确方式——我读到的东西帮助我建立了自己的原则。
我陷入了一种窠臼,总是了解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自己了解的东西—为自己灌输了一大堆“应该”,因为它们让我觉得安全可靠。
如果我不坐着看书,我就在观察:在坐车时记住看见的车牌号,或者在吃饭时琢磨人们指甲的形状。
作为学校里一个不合群的人,我经常会用我现在所知的“分类”来理解进入我世界的新人。
他们会如何融入这个让我捉摸不透的、由不成文的社会规则与行为所组成的世界?他们属于哪些群体?我应该把他们放在哪个盒子里?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甚至坚持睡在一个纸箱里,日夜享受着被安全包裹的感觉(我的妈妈会从纸箱旁边剪开的小洞里把饼干递给我)。
作为一个盒型思考者,我想知道关于这个世界与我身边的人的一切,我安慰自己说,我积累的数据越多,我就越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但我没有有效的机制来加工这些信息,所以我得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盒子,盒子里装满了没用的东西,就像囤积者舍不得扔掉的垃圾。
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变得不知所措、寸步难行,有时我几乎无法起床,因为我在睡觉时太过纠结于我应该让身体保持怎样的角度。
我脑子里堆积的无关信息越多,我就越没有方向、越疲惫,因为我脑子里的每个盒子看上去都是一样的。
/02
盒型思维
限制了结果的可能性
盒型思维意味着,我的大脑会完全按照字面意思来解读信息与指示。
有一次,我在厨房帮妈妈干活,她让我出去买些食材,“你能帮我买5个苹果吗?如果他们有鸡蛋,就买一打”。
你可以想象,当我带着12个苹果回来的时候,她有多恼怒(那家商店的确有鸡蛋)。
作为一个盒型思考者,这种指示的字面意思会限制我,让我无法摆脱,时至今日我有时依然为此挣扎:在不久之前,我依然相信人们真的可以进入“生活的大学”去学习。
分类是一种强大的工具,有助于直接决策,例如穿什么衣服或看什么电影,但它严重限制了我们对信息的加工与解释能力,以及利用过去的证据预测未来,从而做出更复杂的决策的能力。
我们试图为生活分类,在盒子里思考。这让我们抛弃了太多其他途径,限制了结果的可能性。
我们只知道一条上班的路,只会做几道菜,只去同样的几个地方。
盒型思维将我们的视野限制在已知的事情与已收集的生活数据上。
这种思维方式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空间去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无法把我们从先前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也不能让我们尝试新的、不熟悉的事物。
这就好比每次去健身房都做同样的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身体会逐渐适应,锻炼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为了实现目标,你必须不断挑战自己,摆脱那些束缚你的盒子,你在这些条条框框里待得越久,就越难以挣脱。
盒型思维还鼓励我们把自己做出的每个决策都看作“对的”或“错的”,并据此为它们贴上标签,就像算法区分仓鼠和老鼠一样。
这样一来,我们做事就不再留有余地,不再考虑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灰色地带,或者那些我们从未考虑过、发现过的事情,那些可能是我们真正喜欢或擅长的事情。
作为盒型思考者,我们倾向于根据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以及擅长什么来为自己分类。
我们越是接受这种分类,就越不愿意去探索这种分类的边界,越不愿意接受挑战。
这种分类从根本上讲是不科学的,因为它让结论主导现有的数据,而事实本该与此相反。
除非你真的相信,你在考察所有证据之前就知晓了生活中所有问题的答案,否则,盒型思维会限制你做出正确的决策。
拥有明确选择的感觉很好,但这可能是一种虚假的安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跳出我们常用来决策的盒子,跳出思维定式,向无监督算法学习。
/03
像树一样思考
你可能会感到惊讶,因为我推荐的是一种混乱的、非结构化的方法,而不是看似简洁、合乎逻辑的方法。
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不是会自然地倾向于后者吗?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尽管树木的枝条丛生,但从本质上讲,树木比棱角分明的盒子更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
虽然盒型思维可以满足我的自闭症对加工与存储信息的需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聚类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了解身边的世界,并在其中找寻方向。
我们所有人都在矛盾、不可预测性与随机性中艰难跋涉,而这些正是生活的真实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往往不是二元的,我们必须考虑的证据也不会整整齐齐地罗列在一起。
界限分明的盒子是一种让人心安的错觉,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是如此简单、明确的。盒型思维是静态的、不灵活的,而我们的生活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相比之下,树木就像我们一样,在不断地演进。盒子只有少数的几个边,而树木有许多枝条,能够让我们设想更多不同的结果,反映出所有人选择的多样性。
至关重要的是,树型思维能很好地支持我们的决策,因为它是可延展的。
作为一种分形(fractal),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视角来看,树型思维都是一样的,不论问题有多大,有多复杂,它都能实现自身的目的。
就像云朵、松果,或者我们在超市都能看到却从不购买的罗马花椰菜一样,不论视角与其大小如何,树型思维始终保持着相同的结构。
盒型思维被思维定式限制在一种非常有限的相关范围内,而树型思维可以从此处延展至彼处,从一段记忆联想到另一段记忆,从一个决策迁移到另一个决策。
在不同的情境与时间里,树型思维都能发挥功效。通过树型思维,你既可以聚焦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上,也可以为整个人生做出规划。树会保持它基本的形状,为你的决策过程提供帮助。
科学教我们去接纳复杂的现实,而不是去试图抹平复杂性,让问题简单化。
如果我们想探索、质疑并协调那些不能完美吻合的事物,那我们能做的只有理解,然后做出决定。
如果我们想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就要在识别模式、做出决策之前接纳混乱。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像树一样思考。
关于作者:卡米拉·庞,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化学博士,从事转化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博士后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