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高)第六课《山居秋暝》
阿雷吟诵讲堂(高)第六课《山居秋暝》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山居秋暝》。
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还记得我们前面学习《画》《鸟鸣涧》《鹿柴》等这些诗的作者吗?没错,他就是“诗佛”王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平起五言律诗《山居秋暝》,我们还是一起先来读读这首诗吧。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一诗见全貌!难怪宋代大文豪苏轼赞美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一位多才多艺的王右丞
王维可谓才华早显,自小聪明过人,十五岁去京都应试,因七能诗善画,音乐天赋也极高。故此,少年王维成为当时京城达官贵族的宠儿。
王维的诗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这类作品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有人对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进行概括:此类诗歌具有“画意美”“音律美”“蝉意美”!是呀,王维是一位诗人、一位画家、一位音乐家。多才多艺的他,在其山水田园诗中引入了诗、画、乐等一系列艺术元素,诗人凭借自身对层次、色彩、音律的巧妙处理,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山水田园风光独特的自然灵动境界,这一感性与诗人对退隐山林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切关注密不可分。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旗帜。
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
今天,我们来继续讲一讲吟诵九法中的第四点:平长仄短。
这里的“平”指的是平声字,“仄”指的是仄声字。
何为平长仄短呢?就是平声字读长音,仄声字读短音。
何为平声字?就是今天普通话里读第一声(古称阴平)、第二声(古称阳平)的字。
何为仄声字?就是今天普通话里读第三声(古称上声)、第四声(古称去声),以及入声字。
何为入声字呢?古代的一种声调,这个声调的特点是短促,结尾有阻塞之感,好像刚发了一半的声音突然被打住了一样。这个声调,在今天的的普通话声调里没有了。入声字分别被读成了了一二三四声。吟诵的时候,要把入声字再重新找出来,把这些入声字放入仄声里。
大家看到阿雷老师每次打出的诗词里,是不是都有标红的字,对,那就是入声字。大家看看《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标一下平长仄短,能标出来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l流—-。看明白了吗?
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
《山居秋暝》的前两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山泉在山石上流滴的动静结合景象;而紧接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出现,伴随竹林中传来的洗衣少女的欢声笑语,使得山林的清幽间被打破,渔舟的划过也打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全篇动静相宜的画面绘身绘色。
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前面我们说这是一首平起五律,用的是“尤”韵,比较含蓄悠远。偶位平声字长音去读,是否有种空灵幽远之感。你看“空山”之深,“晚来”之幽,“王孙”之眷都在拖长音中感受更深。高读强调的“新雨”“明月”“石上”“莲动”意象鲜明,突出了作者高洁的志向。让我大家一起来吟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