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丁向红:《出师表》凭什么著名于世,名垂千古?

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

《出师表》凭什么著名于世,名垂千古?

《出师表》凭什么著名于世,名垂千古?

作者诸葛亮是托孤大臣的著名楷模,而本文无疑是得以流芳的确凿物证。表,是古代社会大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应用文体。以臣子的身份与君王对话,必要恭谨慎重。虽是托孤大臣,身份尊贵,国家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始终恪守儒家尊卑之礼,时时不忘先帝之德,对阿斗言必称陛下,这或许是封建社会忠君报国传统思想的最好诠释了。有人统计过全文用了13次先帝,7次陛下,除了因“表”这种对话文体的需要,还有哪些因素非得反复提及先帝和陛下的呢?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此时的刘禅已经20多岁,一般情况应该还政于主,托孤大事总该有个终点。但据说刘禅天生暗弱,平庸无能。还政不在本文考虑之列,托孤还继续托下去,但227年出师在即,必须让刘禅独当一面,处处叮咛,就像对未断奶的孩子一样放心不下。托孤成了说理的依据,报恩是抒情的由头。

首先,行文主线体现了尽忠报恩的情感。在封建社会,对父孝顺,对君忠诚,是为人基本天伦。因此,先帝之于丞相与后主是永远的存在。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把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转移给当今君主,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两次表达这份真诚之情:“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朝廷内外众人都是如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我也是这样。首尾呼应,“报先帝,忠陛下”成为贯穿全文的主线,说理叙事基于此,也源于此。也正是对两代君主的忠诚赋予了文篇深沉的感染力,增强了说服力。前文向后主提出纳谏、赏罚和用人三方面的建议,后文说明出师北伐决策的根源,强调出师后本人、朝臣、后主的职责,围绕情感主线层层展开,内容集中,言之有序。

 其次,说理依据体现了遵从先帝的思想。在推荐人才时,强调文官“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先帝亲自选拔给陛下的;武将“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是先帝亲自考察过,受众人推举的。然后,才提出自己的意见: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在提出用人主张时处处高举先帝的旗帜,为的是避免营私舞弊之嫌,同时体现了孔明一贯的小心谨慎。

甚至在总结前汉兴隆后汉倾覆的历史原因后,特别引述“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谈及相关往事,为的是“亲贤臣,远小人”。然后,再次叮咛,“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再述臣贤,及亲贤的远景。先帝的用人治国思想是一直坚持贯彻的方针。而这些在封建社会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无人敢驳。

这还没完,文章后面谈到职分时,“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而追责时,“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就用人之事,依次说明哪些是贤人、怎么选,怎么用,可谓细致入微,手把手教导,反反复复再四叮咛,你还会怀疑诸葛的一片赤诚吗?手把手教导的何止是用人?纳谏、赏罚、用人,方方面面地叮嘱,激励后主立志完成先帝未竟大业,劝勉殷切,感人肺腑。

  再次,叙述经历体现了先帝感奋的影响。遇见先帝之前,“我”的人生目标很简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介平民,在乱世只求躬耕苟全,不求富贵扬名。先帝不惜屈尊三顾茅庐,隆中分析局势,就此激发感奋,愿意为国奔走效劳,“我”的人生从此大不同。于是,“我”在襄阳兵败之时,临危受命,已经21年了。先帝临崩托孤,寄托大事,“我”“夙夜忧叹”,不敢懈怠。为了统一全国,振兴汉室,南方已定叛乱,在三分天下之时,北定中原势在必然。出师北上,最终归结为是“我”“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劝“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落在“深追先帝遗诏”上,而“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之前,“临表涕零”,依依不舍。“臣”的人生遭际、思虑与情感,与汉室兴盛息息相关。总之,全部身心都是汉室,一起所为都为振兴,这是先帝感奋的结果,也是报效陛下的原因。

 最后,恭谨叮咛体现了慈父忠臣的真诚。本文遣词谦恭得体,总是把自己放在臣子的位置,不僭越,不卑也不亢。另外,切中后主心理心智特点,朴实地议论说理、叙事抒情,不搞暗喻讽谏,这样显得恭敬实在。朗读文章,每一长句后的语气词“也”,无不让人感受到慈父忠臣的真诚。而排偶的句式又加强了节奏韵律美,渲染出了浓浓的情意。

        诸葛丞相迟迟不肯还政与后主,穷兵黩武,以逞其才,历来被人诟病。但诵读《出师表》一文之后,你会因他的真挚而改变观点。出师一表,凭记叙“真事”、抒发“真情”而感人,用封建“真理”(伦理)服人。而诸葛丞相一向自比管仲、乐毅,具有文武之才,捧出一颗赤城的“真心”,尽心辅助后主,为振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位坦诚“真人”。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让壮志未酬者怅惘,使古今英雄感喟。

敬仰,遗憾,同情,反思……让人百感交集的文章与人物往往流芳百世。

丁向红  如何读书 系列回顾 

【七个老师】丁向红: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系列1)

【七个老师】丁向红:怎么读出智慧?(如何读书系列2)

【七个老师】丁向红:迅速了解一本书(如何读书系列3)

评点

月刊

自从我们推出中小学生作文1对1深度点评服务以来,我们的老师团队已经点评了上千篇作文,每篇都至少要花费老师40分钟时间,从文章的结构,用词,标点,得分点,失分点等各方面给出了最精细的批改及修改意见,收到了广大家长朋友最真诚的肯定和赞扬!

现我们把学生的投稿及老师悉心的点评整理成了评点月刊(电子版/纸质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习,提高写作成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