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李冠男《高考季 忧从中来》
文/李冠男
【作者简介】李冠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日报》特约记者。学生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不惑时期投身于专业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纪实文集《脉动长河》,文学剧本《烽火重生》,报告文学《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短篇小说《宴殇》等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题记:作于二0一七年六月五日
又到了一年高考时。
还有两天,儿子就要走进高考考场了。看到孩子还在“挑灯夜战”,一股不可名状的酸楚涌上心头。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由33位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依稀还记起,九七年之前,凡是经过中考或高考考上中专、中师、中技、大学专科和本科后毕业的,不管你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不管你是“官几代”还是“富几代”,谁就能如约走上工作岗位。可九七年之后,这条路却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湮灭了。
每到毕业季,学生们为了找份稳定的工作,东奔西跑,呼天喊地;家长为了孩子的工作,煞费苦心,有权利的走后门,无权力的拉关系,父母的能力和金钱成了孩子找到工作的制胜平台;有的学生向年轮发起总攻,携儿带女奔向“考研”征程;为了当上“风来吹不倒、雨来淋不着”的公务员,有的学生报名进入了社会的天价培训班,开始决战另外一种高能考试——“国考”。近而,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大肆举债,甚至倾家荡产;刚就业就立刻失业;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寄生在家中,成为“啃老族”,啃完祖宗,啃父母,就这样,社会在畸形中发展着,高考在沦落中忘我地存在着,升腾着。
现在的高考,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神圣了,但比过去流程更加繁琐,方式更加“出神入化”。
本科划分一、二批,专科成了三本,职高变成了高职,中专、中师作鸟兽散,林林总总的技校“妙趣横生”,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遍布祖国大好河山。
高考录取分数线连年走低,选择题靠抓阄决定答案的学生也给考上大学;我教高考补习班时,英语成绩常常在三十分上下徘徊的学生,竟然当年考上了“鸟大”,摇身一变成了旗县一中的英语教师;选拔人才的考试已变成了“名利场”,发言时把“美丽春光,百花绽放”读成“美丽春光,百花定放”的大学生,被突击提拔为一方领导,呼风唤雨……
大学,大学!还有什么资格定位成高等学府?
话虽然这么说,自己孩子还得走这条路。因为和平时期,任何人的理想必须通过知识或劳动来实现,孩子只有在这条路上节节攀爬,最后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和把握性才能变大。2014年临考前几天,四川巴城部分学校考生用撕书扔书的方式释放压力,迎接高考。无语之间,我泪奔如雨。
每年的高考,家长不是家长,教师不是教师,学生却成了“皇帝”!2012年6月7日,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考考点入口处,高考考生们正在依次进入考场。高二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打出事先准备好的助威牌,为高三学长们加油打气。其中一句助威口号是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整个社会,在“腥风血雨”中,开启了追求文明、追求进步、追求数量的时尚之旅。
谁也说不清,谁也道不明。这几天,孩子在跳跃中学习着,我在跳跃中煎熬着。
晚上写稿写到凌晨二点,期间,自己不能喝水、不能咳嗽,不能吸烟,不能上卫生间,害怕响动声吵醒孩子;睁着眼晴,勉强睡了两个小时,就醒了。这时传来了妻子梦中的呓语,“先把早点给孩子准备好”。
我静悄悄地,像鬼一样,摸索着来到厨房,从冰箱里拿出东西,等待着七点钟的到来。孩子正在酣睡,黎明在得瑟中前行。
时光倒转,我又想起自己参加高考的日子。学校每月八元生活费,一天三顿小米饭或者玉米发糕,尽管如此,学生们还是把考大学当成一种毕生的信念和追求。
我的一个同学高三补习了十年,从十九岁一直补到二十九岁,终于考上了师专。高考分配时,他留校任教,现在成了那所大学的知名教授。
那时,大学之所以养眼,主要原因就是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成为国家干部!那时的高考,录取率大概在5%左右,考上不易,但考上了就进了保险箱,国家有助学金,上学费用不用愁。教育非常公平,考上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农家的优秀子弟,家境好的孩子一旦不好好学习,永远与大学无缘。
我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学堂走出来的农家子弟,经过十多年寒窗苦读,思维己经形成定势,再看看现在的高考乱象,当然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感悟。
求学时,我辈对高考制度深信不疑。现在孩子面临高考,我不停反向自己,这样的考试还有意义吗?什么选拔人才,什么提升国民素质,什么听候国家挑选,都是“口号式”行为。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再不革除目前教育的弊端,真的就迷失了发展方向。
高考是“独木桥”,这种论断早已寂寂无名了。高考是“敲门砖”,倒是还有一席之地。如今的高考,已不能和三十年前的高考相提并论了,但教育的公平和透明一直是人民关心的话题。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教育格局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在教育的个别环节上,动了不少“手术”,但是,不管怎么样改革,怎么样创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我认为,如果将来大学毕业生,能有一定的价值观念,能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在城市和在农村都会大有作为。多少成功人士都收获于良师益友,拥有知识的人理应得到社会尊重。
夜深了,孩子屋里的灯光还亮着,妻子在客厅沙发上坐着,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孩子的房间,心里肯定也是翻江倒海闹腾着。喝了一片“安定”的我,总觉得有必要记述一下这几天的心境,于是,胡乱写下了这段文字。
倦意袭来,我仍然默默记着:后天,六月七日,孩子参加高考。
(图片来自于网络)
尊重原创,文末点个赞呗!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