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里这些令人崇拜的历史人物,后来都变成了坏人,颠覆认知
王安石的《伤仲永》中有这样一段话:'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这位曾经'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的远近闻名的神童,长大后却变得平庸无比,从前所积累的声誉也随之消逝,难免令人唏嘘。
其实,历史上诸如此类'高开低走'的历史人物并不少,小时候聪慧过人,演绎的故事甚至能流传数千年走进现代世界的课本,乃至人尽皆知,可当他们成年后,却活成了他们本来讨厌的样子。而且,如方仲永般变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变成了坏人。
偷光亦偷地
西汉的匡衡因'凿壁偷光'的典故为人熟知,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蜡烛,喜欢读书的匡衡便将与邻居的一面墙凿开一个洞,借光学习。当这种一往无前的劲头儿出现在课本里,真是让不爱学习的我们心生惭愧。可是,后来匡衡的人生却并不磊落。
匡衡的才学的确出众,尤其对《诗经》见解独到,受到了汉元帝的器重。他劝诫皇帝亲贤臣远小人,又推广道德教化,最后位居丞相,统领内外政务,一时风光无两。后来,匡衡被汉元帝封为乐安侯,封地31万亩,但他却利用郡图之误,私自扩出封地4万多亩,被查出后,以'专地盗土'的罪名贬为庶人,终究没逃过一个'贪'字。如果偷光不算盗窃,那么偷大汉国土又该如何界定呢?
造纸亦造孽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的这一成就举世瞩目,功劳不可磨灭。但是,造纸只是蔡伦的副业,他的主业是宦官,那么你知道他除了改进造纸技术还做过哪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吗?15岁成为宦官的蔡伦由于深谙谄媚之道,迅速成了窦太后身边的红人,为夺权,蔡伦曾多次协助窦太后实施罪孽。
首先,蔡伦诬陷帝妃宋贵人'挟邪媚道',将其迫害至死;然后,蔡伦继续参与迫害宋贵人之子,让本该成为太子的刘庆被贬;接着,蔡伦又构陷帝妃梁贵人,更夺其子立为储君,以便将来成为傀儡皇帝。最后,蔡伦的一系列孽障被翻出,他自知无路可退,于是畏罪自尽。蔡伦一生做过的好事,或许就剩造纸术了吧?
让梨亦让孝
《三字经》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孔融四岁就能舍弃大梨让给哥哥吃,16岁时又主动为哥哥顶罪,看起来孔融是个极尊孝道之人——甚至尊得有些过了。据《秦子》载,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边看到一男子在墓前为父亲哭孝,可是男子的表情却并不憔悴,于是孔融就把他杀了。
孔融自恃才高,向来口无遮拦,早就引得曹操忌讳。后来,曹操给他定的罪状有几大条,不过最后处死的罪名是'不孝',他说父亲生孩子只是为了欲,而母亲只是孩子的瓦罐,生出来后就与瓦罐没什么关系了。在以孝治天下的汉代,孔融的这些话足以使其毁灭。从小就喜欢让东西的孔融,最后竟把'孝'也让出去了。
悯农亦啃农
李绅的《悯农》在小学课本里不知待了多少年,让我们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珍惜。可你是否能想象,就是这样一位愿为农民发声的诗人,为官后却把农民剥削得最惨?进入仕途后的李绅很快得到晋升,一度官至宰相,跟随一起晋升的还有他的享乐之心,还有他的暴戾之心。
用几个词来形容李绅,那就是:生活豪奢、滥施淫威、冤假错案、民不聊生、把百姓逼得纷纷出逃。后来,李绅终于被逮,被朝廷定性为'酷吏',被处以'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悯农诗人最终成了啃农诗人。
这几个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大放光明的著名人物,却在长大后变了质,简直颠覆认知。万万没想到,我们竟然被骗了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