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

【原文】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 “吾闻道矣。”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

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 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 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 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 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 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 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 者也。”

【译文】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葵先生姓南伯,人称南伯子葵,想学道去拜访偊女士,人称女偊。她修道多年,兼习驻颜美容之术,青春常葆。):“女士年高了吧,为什么还显得这样年轻,像个小女孩子哟?”

她说:“我得道啦。”

葵先生问:“道,能学学吗?”

她唔了一声,摇头说:“哪能!哪能呢!你不是学道的人呀。上次有一位卜梁倚先生来找我学道,我收了他。他已粗具圣人之才,欠缺的是道。我呢,粗通圣人之道,欠缺的是才。我愿意教他修道,他若努力实践,也许能达到圣人的境界。我说也许,我说努力,足见学道之难。不然我把圣人之道一条条的说给圣人之才听一遍便了事,那就太容易了。正因为我深知学道之难,我才一点点的说给他听,同时陪着他,从旁教他怎样实践。默诵教条不难,难在持久实践。这样陪着教了三天,他才学会忘却外面的社会。已经完全忘干净外面的社会了,我又陪着教了七天,他才学会忘却周围的环境。已经完全忘干净周围的环境了,我再陪着教了九天,他才学会忘却自身的存在。已经完全忘干净自身的存在,完全超脱旧的自我之后,我不再陪着教他了,让他自己进入朝彻状态。所谓朝彻,好比早晨睡醒,忘却人间数十年的一场大梦,彻底清醒了。进入朝彻状态之后,他就自己进入见独境界。所谓见独,就是悟道。万事万物都逃不脱因果关系,所以不是独立存在,唯有道,完全摆脱因果关系,绝对独立。道乃真独,所以见独就是见道,见了也就悟了。进入见独境界之后,他就自己突破时间观念,打通古今隔阂,等同古今,无古无今,绝对逍遥。突破时间观念之后,他就自己勘破生死观念,冲开生死关卡,等同生死,非生非死,跃入玄境。从忘却社会开始,到跃入玄境结束,这个学道的程序还必须循环实践,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道是规律。规律运转,既非有情,也非无情。是道,时时刻刻在杀伤生命又不让快死,也是道,分分秒秒在养活生命又不让永生。给万物催产接生的是道,给万物抬棺送葬的也是道;给万事添砖加瓦的是道,给万事拆台散架的也是道。所以我说,道的别名就叫矛盾。矛主攻,要撄动;盾主守,要宁静。矛盾就是一攻一守,一动一静,一撄一宁;所以道的又一别名该叫撄宁,意思和矛盾相同。万事万物总是先撄后宁,先动后静,始于撄动,终于宁静。”

【雪峰先生曰】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易经》《老子》合称“三玄”。在《庄子·大宗师》这一章节里面讲了大量关于真人相对应的内容,同时也讲解了道的含义。内容之丰富实在让人惊叹庄子的智慧。

这里我着重分析总结一下这里关于道的解释。道是规律、矛盾、撄宁,不已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是客观的一种存在。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道不会因为你看得见看不见、听得到听不到、明白不明白而作为存在的基础的;人间之道亦不会因为你喜欢正义与光明,所以就没有了邪恶与黑暗的。天地人三者合而为一,其实也就是齐物论的归元思维。

《鬼谷子·本经阴符》中“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指的是“生来就具备种种道术的人,叫作真人。真人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通过内在修养训练而懂得道术的人,叫作圣人。圣人是通过触类旁通而掌握道术的”。

所以这里的圣人之道的修炼过程:忘却社会的存在——忘却周围环境的存在——忘却自己的存在——朝彻——见独(悟道)大家有什么高见吗?

有什么想讨论的,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