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专长的形成:从适应到精通

原文出处

领域学习模型(Model of Domain Learning, MDL)是另外一种审视专长的视角,来自于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也就是阅读、历史、物理和生物等学术领域(academic domains)的研究。本文将MDL和传统的专场模型做了对比,然后概述了MDL的要素和阶段。最后,基于证据讨论了这个模型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毫无疑问,教育研究群体从几十年的专家/新手理论和研究收获颇丰。以人工智能和信息加工理论为框架,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些围绕专家问题解决表现的传统课题开始成型。主要的目标就是确定专家的特征和行为,以便将其写入“智能”机器,或是用于培训非专家。

尽管贡献很多,但是将过去几代的专家/新手研究转化到教育实践还是很难。一个原因是传统的专长研究并没有考虑学校或是学生。另外一个原因则要归咎于学校教育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本质,传统的专长路径很难跟那种独特的社会文化情境联系起来。

基于以上原因,直接从学校经验提出模型和理论,而非生搬硬套,才能弥补当前对专长的理解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裂隙。领域学习模型(MDL)正是这方面的努力。MDL是在学术领域描绘专长的发展,而不是以非教学性的问题解决任务做研究。MDL源自对策略加工、知识获取、动机和专长的大量研究。此外,MDL的特定维度及其关系得到了十余年实证研究的证实。

MDL和传统专长模型的对比

MDL和传统的专长模型在总体目标、兴趣领域、探究因素、比较本质和基本假设都有区别。例如,之前的研究者想要复制专家表现,给“智能机器”编程或是训练非专家。MDL的目标则是提升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第二,传统的专长研究者关注的是学校教育领域外的问题——从等桌到跳舞。MDL关注的都是学术领域的学习。

关注学术领域是有意义的。第一,学术领域的特点在非学校领域不能充分体现。第二,学术领域是将大量相关知识、经验组织起来的有力手段,而且是对世界形成社会-认知理解(enablesocio-cognitive navigation of the world)的重要文化工具。第三,传统的研究从“冷认知”(coldlycognitive)的视角考虑专长,忽略了强大的动机和社会文化影响力。然而,无论校内还是校外,个人的动机和情感都是专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不理解动机/情感维度,教育者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坚持追求专长,而有些人就会因不可避免的压力而放弃。在MDL研究中,通过探究学习者兴趣对专长的影响,我的同事和我在传统模式的这一局限上朝前迈进了一步。

最后,在过去的几代,专长的特征建立在专家和新手之间的鲜明对比。这种进路就对专长进行了二分——要么是新手,要么是专家。在MDL,关注的是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即发展各阶段之内及之间的系统变化。虽然专家和新手之间的鲜明对比是有益的起点,但对MDL来说,那些极端之间微妙而重要的变化才是关键。

MDL简述

在学术领域,有三个要素在专长形成过程中起作用(即知识、策略加工和兴趣)。MDL主要关注这三个要素,并将它们的关系放在领域学习的三个阶段进行考察(即适应、胜任和精通)。篇幅所限,不能展开相关的实证研究。但是,在过去的十年时间,我的同事和我考察了MDL以及追求专长过程中知识、兴趣和策略之间的关系。这些考察涉及到社会科学、天体物理学、人体生物学/免疫学、教育心理学和特殊教育等领域,覆盖到从小学到研究生院的学生。其他人也在诸如历史、技术、音乐治疗和体育等领域对MDL进行了研究。总之,这些研究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用横向和纵向设计,证实了模型的预测。

模型要素

MDL区分了两种形式的学科知识:领域知识和主题知识。领域知识代表一个领域内知识的广度(例如关于历史,一个人知道多少)。主题知识是关于深度;关于特定领域的主题,一个人知道多少(例如英格兰大宪章或是波士顿倾茶事件)。MDL关注专长形成过程中个体知识基础在量和质上的变化。

MDL还假设,在基于文本的学习中,学生对浅层和深度加工策略的使用也会发生量和质上的变化。浅层策略(如重读或改述)是个体理解文本含义的方式。深度加工策略则要深入文本,判断作者是否可信或是形成心理表征。这种分类与之前的研究有所不同,不会将深度加工当作程序化(proceduralization),即将孤立的知识整合成相关的问题解决程序。

此外,MDL跟踪专长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兴趣: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个人兴趣是个人对某个特定领域或其中若干方面的投入。这是学生带到任何学习环境的持续兴趣。我的同事和我发现两种明显的兴趣:一般和专业。通过一般兴趣,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常参与领域相关活动。例如,在历史领域,一般兴趣可能是阅读历史小说或是观看纪录片。专业兴趣则和专业活动相伴(例如参加历史相关的会议或是检索文献),更专业、更有目标。

与个人兴趣不同,情境兴趣与当下相关,由事件或是环境特征唤起注意。因为它跟即时的情境有关,所以这种兴趣非常短暂。

要素关系

MDL反应的是知识、策略加工和兴趣的相互关联。每个阶段,这些要素都会相互影响,但都会有所不同。例如,知识和策略是绑定的,因为策略加工会增进知识获取,个人特定领域的知识基础也与高效应用策略的能力相关。浅层策略让学习者能够处理不熟悉的内容或是新的、复杂的任务。深度加工策略可以让学习者以批判式、分析性的方式处理信息。

学生的领域兴趣也与知识和策略加工相关。我和我的同事发现,个人对懂得多的领域更关心,对感兴趣的领域知道的也更多。因为策略加工耗时耗力,对领域或主题的兴趣可以成为策略参与的催化剂。因此,个人的学业目标跟他们追求的知识相关,也与他们应用的策略有关。情境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对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特别是个人兴趣低的情况。

专长发展的阶段

根据MDL,从适应(acclimation)到胜任(competence)到精通(proficiency)/专长,知识、策略加工和兴趣的组合会有所不同。

适应

适应是领域专长的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意味着需要学生熟悉(即适应)一个复杂、不熟悉的领域。在适应阶段,学习者的知识有限而且零碎。虽然学习者可能精通一个特定领域的主题(如南北战争),但是领域知识和主题知识还是会零碎。而且在适应阶段挣扎的学习者缺少Gleman和Greeno(1989)所谓的原理性知识(principledknowledge),即结合紧密、整合性强的领域知识。鉴于知识零碎的状态,培养学生区分信息是否准确、是否切题自然就会有阻力。

而且,学生在学校遇到的特定领域的任务通常是新奇有挑战的,所以经常会使用浅层策略。个人兴趣的种子,即使由有意义、有魅力的教学来播种,也很难生根。所以,还是要指望情境兴趣来维持初学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行动。

胜任

如前所述,转变到胜任阶段的标志就是个人知识基础在质和量上的改变。胜任的个人不仅展示出基础性的领域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在结构上更紧密,更有规则。此外,由于对学术领域的典型问题越发熟悉,胜任的学习者探究这些问题时会混合使用浅层和深度加工策略。伴随着知识和策略的改变,学习者对领域的个人兴趣进而增加,对环境的情境特征更少依赖。

精通/专长

从适应阶段到胜任阶段,增强任何一个元素都能提升;从胜任到专长,则需要所有要素的协同。专家不只基础宽厚,而且还能为领域贡献新知识。为了创造新知识,专家必须精通领域的问题和方法,而且积极发现问题(problem finding)。这些专家提出问题并开展研究,以拓宽领域边界。因此,专家使用的策略维持在高层次,基本只有深度加工这一种。此外,专家的个人兴趣很高,而且对情境兴趣的依赖趋于稳定,让专家能够持续投入。

MDL的启示

MDL相对传统进路的最大价值,就是致力于学与教的改进。为此,可以基于MDL研究及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教育者不能指望高中毕业生离开学校就成为任何学术领域的专家。考虑到成为专家需要大量的知识、策略能力和兴趣,这种期望是不合理的。不过,教育者可以期望学生在追求专长的过程中取得显著进步。也就是说,可以期望学生的知识、策略加工和兴趣发生显著改变,脱离适应阶段,迈向胜任阶段。

同样地,我们要记住,只有很少的K12学生想要成为领域专家。而且,知识、兴趣和策略加工的需求,导致任何领域实现专长的都是少数。既然学龄人群有机会在主流的学术领域达到胜任阶段,我认为这种情况就没问题。实际上,对广大K12学生,胜任就很好了,而且可行。

第二,传统的专长路径和MDL都有共识,迈向胜任或精通都需要策略工具来分析和回应碰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并没有自带必需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自我管理策略。这些策略的习得和实践,要放在让学生能够见证他们内在价值的情境。此外,必须鼓励学生修改、组合策略,以适合他们自己和手头的问题。

第三,即便知识和策略仍然是专长的关键,但是我和我的同事发现个人对学习和发展的投入同样重要。我们确定兴趣,尤其是个人兴趣,跟学生的知识和策略努力是绑定的。如果教育经历限制在特定领域知识的习得,而不考虑动机推动,专长的一个方面就会损伤其他方面。因此,学校在培育学生胜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感兴趣的主题和任务,让学生专注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为学生持续兴趣的增进提供肥沃的土壤。

第四,适应阶段的学生知识有限、零碎。伴随着零碎知识的,是薄弱的个人兴趣和对浅层策略的强烈依赖。因此,适应阶段的学生就需要相应的指导,帮他们确定什么内容主要,什么次要,什么信息准确有论证,什么信息不准确或者没有证实。还需要明确地对领域内的策略应用进行明确教学,因为不管他们的时候,他们的策略加工通常是低效或无效的。最后,还需要帮助尝试适应的学生简历与领域的个人联系,这对个人兴趣的培育很重要。这种底层的联系可以让新手看到学术内容的价值,并且在面临挑战和挫败有意愿去坚持。

最后要强调的是,追求专长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即便那些在知识、策略和兴趣方面都显示出专家水准的人,也不能无所事事,任领域不断变换。因此,把学习事实和程序当教育目的的观念是有害的。这些技能和过程仅仅只是手段,让学习者能够应对学术领域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