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唐人林宽有一首诗,用来形容那些戎马倥偬的枭雄领袖甚为合适。诗云: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这话用来形容刘邦汉武、曹操桓温等人自然不在话下,就是用在那个地位卑微、以贩盐起家的黄巢身上,也未为不可。
黄巢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在将近十年的时间中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若没有这些成绩,他只不过是个碌碌无为的老头罢了,终其一生无人识得。
可是就在这个老头五十五岁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忽然一夜之间走上了征战沙场的道路。这一切还得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01
天命之年,雄心不起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盐贩子王仙芝在长垣揭竿而起,人数并不多,只有几千人。接着黄巢便带领家族兄弟子侄,拉拢点人,投靠了过去。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是他手底下的工人。黄巢这招闹得好。发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不过不要忘了,他那家族生意是非法的。所以只是为起义军提供了军需,并没有起到什么大的煽动作用。
关于他为何武装反动。如果没有王仙芝开头还会这么做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两人的目的一样,一开始都是求官。而且黄巢这么多年安安稳稳,说到底是在等一个机会。
从少年起,这位黄同学就已经展露了天才,五岁可以对诗。若说他很有才华,而且多年考不上进士。我信,而且深信不疑。且看他同时代的李商隐,才能毋庸置疑,然而一连八年皆考不中。再看晚唐政治,从唐懿宗之后,基本上已经废了。宦官专政,皇帝认太监当爹,亲小人,远贤臣,政治腐败,藩镇叛乱。
黄巢在这种情况下考不上也十分合理。他一怒之下写了首反诗: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一般人落第后写诗,为了爱惜面子,顶多也就是“咏菊”,可黄巢不同,他偏要将自己落第的消息昭告世人。同时告诉大家: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下一次我回来,你们都得完蛋!
然而这位落第举人的诗并没有人关注。黄巢一腔怒火地回到了家,埋头苦干,准备用人生最后的十年,来绽放生命的火花。
02
攻入长安,登基帝位
打仗打了两年多,王仙芝首先向朝廷投诚了。目的很简单,想换个官做做。
黄巢作为将领,一怒之下将王仙芝打了一顿,呵斥道:“你去做官了,你让我们这帮兄弟怎么办?”黄巢丝毫不怕翻脸,因为这群士兵都站在他这边。等于说,是王仙芝背叛了大本营。王仙芝没办法,害怕众怒,只得回来接着干。没过多久,王、黄二人就分道扬镳了。
最后,王仙芝的结局自然十分悲催——中计被杀,首级被传入宫里瞻仰。黄巢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起义军首领,号“冲天大将军”。接着不断向朝廷要官,当然不仅是自己,也为身边这群兄弟都报了名。但是得到的结果很不满意。
黄巢想:“看来我闹的声势还不够大,你们以为我和王仙芝一样的人?我得加把大火!”接着便血洗福州,挺进岭南,回转荆浙,边打边谈判。等到洛阳被攻陷后,大臣们纷纷逃窜,都知道意味着什么了。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攻入长安。僖宗带着一两个嫔妃和几件衣服仓皇逃跑。黄巢在含元殿称帝,改国号“大齐”。
03
狼虎谷中,枭雄末路
黄巢军进关后做了几件影响十分不好的事,导致救世英雄变成了乱世反贼。
第一件事就是军纪不严。黄巢的混合军队进入长安后,以烧杀抢掠作为每日必做的工作。此外还奸淫妇女,殴打老人和小孩儿。稍微有点儿钱的都已经身首异处,那些不值钱的房子便被一把火烧掉。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民愤四起,人民群众又倒向了唐军这一边。
而且黄巢的军队还有一恶行——喜欢吃人。打仗几年,每遇到军粮不足的情况,便抓几千百姓来吃。为此还专门发明的一种工具叫“舂磨砦”,类似近代的石碾。把人放在里面碾碎,骨头和肉一起煮熟吃掉。《旧唐书》记载:“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此外《资治通鉴》也对这一情况加以肯定。可见,黄巢军吃人事件,多多少少是有些影子的。
黄巢因为这两件大事,彻底丧失了民心。变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恶魔。
中和四年(884年),暴雨倾盆的时节,黄巢军大败。黄巢带领一千多残兵退入了山东。六月,唐军攻入狼虎谷,黄巢在外甥的帮助下抹脖子自杀。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在黄巢留下的三首诗中,有一首颇为奇怪。诗云: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野史传疑,黄巢兵败后并没有死,而是出家做了和尚,隐居空门,不问世事。陶毅在《五代乱离纪》中也记载:巢败后为僧,依张全义于洛阳。曾绘像题诗,人见像,识其为巢云。
依他的性格,写出这种感慨英雄迟暮之诗也是有可能的。若是他晚几年起事,在五代十国的混乱中,也许更能有一番作为吧。
可是生命有限,一个人又能有多少时间用于等待呢?所以黄巢虽然失败了,但却是这场动荡历史中划下名字的第一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