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治疗脾胃病,学习仲景的经验就够啦!
董建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温病学家,也是脾胃病专家,因此他善于把温病的学识,运用到脾胃病的治疗中。
由于对于仲景方药娴熟于胸,因此在脾胃病的治疗中也得心应手,每获桴应。
笔者在整理研究董老的学术思想时发现,仲景对其影响随处可见,现撷其要者,整理如下。
01
仲景治疗脾胃病大法已备,方药极具效验
董老尝谓:一部《伤寒论》虽为外感伤寒而设,但却奠定了脾胃病分型及辨证论治的大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脾胃病辨证论治之纲,而且创制了大量卓有疗效的方剂。
《伤寒论》专列了“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以白虎汤治疗阳明经病实热证,以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热证。
在其他篇章中,涉及脾胃证治随处可见,如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治疗热痢,白通汤治疗虚寒痢,诸泻心汤治疗痞满,小陷胸汤治疗结胸,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腹胀,旋覆代赭汤治疗噫气不除,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黄土汤治疗脾虚下血。
《金匮要略》专列了“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大黄甘草汤治疗实热呕吐。
其他,如大黄附子汤治疗虚寒便秘,厚朴七物汤治疗腹胀,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治疗腹中冷痛,麦门冬汤治疗胃阴不足等。
董老概括说,温中有理中汤,清中有白虎汤,泻中有承气汤,补中有建中汤,胃热有大黄黄连泻心汤,痰热有小陷胸汤,胃胀有三泻心汤,虚呕有旋覆代赭汤,实呕有大黄甘草汤,胃阴虚有麦门冬汤,大法已备,所列方药,只要辨证准确,极具效验。
董老在脾胃病治疗中,娴熟地运用仲景学说,或效其法,或用其方。
02
以旋覆代赭汤合大黄甘草汤治疗幽门梗阻
幽门梗阻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突出症状是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具朝食暮吐的特点,舌苔厚腻。
董老认为,本病起于脾弱气虚,通降失权,停痰积饮,壅滞为患,为本虚标实之证。
旋覆代赭汤治疗胃气因虚上逆,心下痞硬,大黄甘草汤治疗实热呕吐,食已即吐,两方合用,补泻两法,两相兼顾,治疗幽门梗阻甚为适宜,屡用屡效。
常用组方:党参10g,旋覆花20g,姜半夏10g,干姜10g,酒军5g,佛手10g,苏梗10g,代赭石20g,甘草5g。
梗阻缓解后,再予黄芪建中汤加失笑散从本治疗。
03
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小陷胸汤治疗糜烂性胃炎
董老认为,胃为阳土,不论外邪内积,一有所阻,则气机郁闭,热自内生。
糜烂性胃炎多由恣饮烈酒、过食辛辣而得,主要由胃镜诊断,见黏膜糜烂,或疣状改变。
临床辨证,如果燥热相结,传导失职,大便干结,董老即投以大黄黄连泻心汤,通腑泄热,取效甚捷。
酒军泻火解毒,活血行瘀,消积健胃,降浊止呕,是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上品,并无攻伐败胃之虞。
常用组方:酒军5g,黄连5g,黄芩10g,枳壳10g,大腹皮10g,香橼皮10g,佛手10g。
如痰热互结,症见舌苔黄腻,即合用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若大便不结,胃中灼热,去酒军,加白虎汤直清胃热,其中石膏用量10~20g。
白虎汤是热病气分证的代表方剂,鲜有在内伤脾胃病中应用的,董老根据多年的经验,用其治疗糜烂性胃炎而见舌红、苔薄黄、胃中灼热者,多有效验。
04
以半夏厚朴汤等治疗胃动力障碍
胃动力障碍,也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中医并无此病名,其主要症状为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反胃等,同《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述的“痞证”、“呕吐”、“腹满”、“噫气”等十分相似。
如旋覆代赭汤治疗心下痞硬,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虚痞,半夏厚朴三物汤治疗腹满便秘等,都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开发出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中药促胃肠动力药。
董老认为,同是痞满(胃动力障碍),中医有寒热虚实之分,治疗有温清补泻之别,这是中医治疗痞满证疗效显著的关键所在。
董老认为,在仲景方中,半夏厚朴汤治疗胃动力障碍最为好用,半夏厚朴汤由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叶6g组成,行气化结,降逆化痰,寒热相宜,不腻不燥。
临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配以木香6g,佛手10g,槟榔10g,香橼皮10g;舌红苔黄有热者,加黄连5g,黄芩6g;
便秘者,加酒军5g;痰热者,加黄连5g,瓜蒌10g;阴虚者,加玄参6g,沙参、麦冬各10g;血瘀者,加丹参10g,降香5g,砂仁3g。
05
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董老认为,治疗脾胃病,一辨升降,二辨虚实,三辨寒热,就抓住了辨证的关键。
寒热并用是《伤寒论》组方的突出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伤寒论所列方剂103首,有53首寒热并用,如麻黄、石膏同用,大黄、附子同用,黄连、黄芩、干姜同用。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泻心汤,都是寒热并用的代表方剂。脾胃病寒热错杂的局面是非常普遍的。
如胃脘痛寒郁化热,或胃中有热、肠中有寒,以及慢性泄泻脾阳已伤、湿热未净,都有寒热错杂、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
所以董老治疗脾胃病,多寒热并用,辛开苦降,黄连、黄芩、半夏、干姜、厚朴治疗痞满,白术、苍术、肉桂、黄连、干姜治疗慢性泄泻,都得心应手。
▶本文选摘自《国医大家董建华医学经验集成》,姜良铎、杨晋翔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0.7。封面图片来源头条正版图库。
▶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勿以身试药。
“在看”
或分享朋友圈让更多人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