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启示录(四)——如何创造消费级民品市场

本文原载于《卫星与网络》杂志5月刊

作者 | 刘峰 刘雨霏

刘峰

‍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雨霏

航天加工程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波音的发展与壮大与其在民品市场的成功密不可分,那么,在讨论中国民营企业能不能复制波音模式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能不能找到或创造像波音一样庞大的民品市场,事实上,雷达就是一个具有这样市场潜力的产业领域。

在展开分析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商务人士一天的活动。

一位商务人士的一天

清晨,刘女士还没有醒来,部署在极地轨道上的气象卫星已经通过合成孔径雷达监测到大气的变化,与地面上的气象雷达一起,发出了气象预报需要的信息。刘女士洗漱完毕,出门上了汽车,主动防撞雷达立刻开始工作,保护着刘女士一路来到机场。途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测速雷达持续不停地工作着,让车辆能够在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中保持通行。当机场建筑的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航空管制雷达在塔台顶部旋转着,监管着机场附近的空域和航班运行;跑道异物雷达则扫描着地面,防止任何危险的物体出现在跑道上……

飞机终于起飞了。飞机上的雷达应答机不停地呼应着地面空管雷达的询问,表明着自己的身份,保证飞行安全和有秩序飞行。当飞机终于降落在青岛流亭机场,一辆专车把刘女士接到游艇会码头,合作方的游艇已经等候在码头上,导航雷达在桅杆上转动着,为船长提供清晰的港区态势图,引导着游艇进入海峡,一场紧张的谈判就在后甲板开始了……

华灯初上,谈判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港口监视雷达在黑夜中洞若观火,引导着大小船只安全航行,把游艇引导回码头,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其实,雷达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前景还不止这些。除了汽车雷达,穿戴式雷达设备也开始浮出水面。早在2015年,谷歌就展示了一种称为Project Soli的基于雷达的可穿戴设备,它可以在近距离上感知人手的运动,加上机器学习功能,可以让人凭空做出手势就能控制几乎所有设备。经过数年的研发和测试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它在有限频段下开始试用。这或许意味着人机交互的一个新里程碑。同样的,把雷达植入外套,服务于视力残疾者或者在黑暗环境中工作的人,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雷达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远吗?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它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朝某个方向发射电磁波,如果电磁波被反射回来,就说明撞到了物体。根据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就能计算出发射机到这个物体的距离。

雷达的发明始于对电磁波的研究。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磁波会反射的人,就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上都认识的那位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雷达进入实用化领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英国用雷达来监视德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利用预警情报,赢得了英吉利空战的胜利。二战结束之后,更多国家意识到雷达的军事和战略、战术价值,雷达的研制开始大行其道。到了六七十年代,雷达科学界提出了很多先进雷达体制的想法,但是受限于实践生产能力,尤其是底层元器件的能力,没有得以实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性能器件的实现和普及化,大量的新兴雷达体制得以从理论变成现实的产品、装备。这些雷达在历次局部战争中投入使用,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雷达并不是军方的独享,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正是如此,雷达不但在持续服务着我们,而且它的作用正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令人高兴的是,目前中国在雷达领域的发展水平已经和国外相当接近,个别战略级雷达的指标已经超过了国外最先进的型号,站在了该领域的最前沿。民用雷达也经历了漫长而激动人心的进步,如今已经在气象、道路交通、航空、航海四个应用领域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庞大家族。

心怀梦想的中国民营雷达企业,也正植根于这个市场而不断成长起来,向着波音模式前进。

保护我们的自驾安全

上面的案例中,涉及到了海、陆、空、天不同位置的雷达。其中多数雷达都是社会管理或者服务机构使用的,我们不一定会直接拥有。人们会直接购买并且经常使用的,就是汽车防撞雷达。

说到这种雷达,曾有朋友分享过一则令所有人都心有余悸的经历:疲劳的他自驾回家,半路上竟然睡着了。当他被后车急促的鸣笛吵醒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两个出口。幸亏当时路上车流稀疏,汽车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操控下,一直保持着与前车的安全距离,没有发生追尾碰撞。我们听到后,没有安慰,而是凶了他一通。他说:“下次再也不敢了!”然而,假如没有防撞雷达和主动防撞系统,很多时候,是很难有机会说“下次”的。

过去,市面上仅仅部分进口高端汽车具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大量的国产普及型轿车都享受不到这样的安全保护。今天,该系统已开始投入更大众的市场。

车用防撞雷达这种东西,对于雷达专业出身的人士来说,完全没有什么神秘感,不就是在一个二维平面内进行测距吗?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如具有北京理工大学学术研究背景的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77G赫兹雷达方面,已经可以拿出价格在700元量级的产品,进入了消费级的领域。只是,写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题外话,问了身边若干多年开车的同事朋友,竟鲜有见过这款产品,这是不是体现了传统企业做大众市场时的市场局限性?服务于非专业用户、售价足够低廉、可靠性足够高的产品生产出来了,但市场上几乎没有见过这个产品的广告,消费端的影响及口碑传播十分有限。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以及主动防撞系统仅有雷达是不够的,如果增加光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能力,再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融合雷达、光电信号,形成全面的路况态势感知与对策,也许就能够成为更好的一种消费级产品。实际上,根据学界的一些认识,如果经过合理设计和完善,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可能比有人驾驶还要更高一些。因为机器是不会感觉疲劳、不会走神的,犯错的可能性也比人类要低得多。

目前无人驾驶已经成为相当多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主要研发方向之一,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广阔的合作机会。特别是那些在军用电子领域经受过严格考验的企业,无论在产品可靠性还是市场声誉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

等到无人驾驶被广泛采用,自驾出行就将成为一件更加轻松的事情。整个社会将从中享受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出行成本。

波音启示录(一)——百年波音

波音启示录(二)——市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

波音启示录(三)——如何成为波音那样的企业集团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