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 | 田永梅:利用课本积累作文素材——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田永梅

先后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山西大同任教,现任内蒙古二连浩特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中教高级职称。多次荣获全旗、全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二连浩特学科带头人,“口岸名师”。讲座《立跟固本方能久久为功》《玉须琢,方成器》等受一致好评。笔耕不辍,获得二连浩特市教育系统教学研究类“优秀投稿人”荣誉称号。

一说写作文,很多同学感觉无话可说、无材可用。其实,我们可写的材料太多了,只是不知该怎么用而已。我们读过的书、听过的故事、成长中的经历、偶然滋生过的小思绪、日渐充实的知识、逐步丰厚的思想都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咱们看下面一段话:

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有出将入相之志,即使刘备不三顾茅庐,诸葛亮终会登门自荐。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绝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弃黑暗官场,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去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投身医学,希望治病救人进而救中国,但后来他发现中国人不仅身体有病痛,心灵与思想的病魔更需要疗救,因此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在笔尖游走,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的漫漫长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这是一篇题为《告别——一种胆魄》的中考满分作文,小作者围绕“告别是一种胆魄”这个论点,列举了语文课本中的三个故事证明论点。内容充实,说理清晰,修辞恰当,显示出较高的语文素养。所以,在备考中,聚焦课本,积累经典语句,整理作者和写作背景的材料、回顾课文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既复习课文内容,又积累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从课本中攫取写作素材,是走出 “素材贫乏”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我们学的数百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既有从古至今的生活画面,又有流芳千古的历史人物,还有流传至今的千古佳句,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方法一信手拈来

根据作文的中心,直接将课本中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

如作文话题 “挫折”,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再塑生命》中的主人公都是敢于战胜挫折的英雄,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两、三则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还可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些名句为作文增色。

再如题为《守护心灵的空间》的作文,可引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所提出的中华民族最高道德准则 “舍生而取义”,抵制各种物质诱惑,坚守自己的本心;《爱莲说》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是一种情操的坚守;著有《陋室铭》的刘禹锡“惟吾德馨”的道德坚守;《地下森林断想》,地下森林在不见天日的峡谷中顽强生长,是对生命的执着坚守;《傅雷家书》中傅雷有关赤子之心的解读,这都是守护着心灵空间的典型事例。

《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解生辰纲失利的事例可作为“合作”为话题的作文材料;《记承天寺夜游》中随缘自适的苏轼、《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欧阳修、“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均可作为“乐观”、“旷达”等话题作文的素材。

巧用课本材料充实作文,省时省力,简单易行。

方法二横峰侧岭

对课本中的人物、叙述的事件,抛开约定俗成的理解,变换叙述角度,编写新情节,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续写或改写,表达与原文不同的主旨。换一个角度,将别具一格。

如改写《愚公移山》中的内容,愚公与智叟通力合作,合理利用两座山的自然风景,发展旅游产业,带领同乡人致富。再如,借用孙悟空的威力治理“雾霾”,这些古老的内容就焕发出积极的时代气息。

将课文内容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选材新颖而不落俗套,又可以彰显独特的思维魅力,可谓一箭数雕。

运用发散思维对素材进行不同角度的联想,找到素材与作文题目之间的契合点,向主题靠拢,使材料“活”起来,变“一个”立意为“多个”立意,“一材多用”。

针对《隆中对》这篇课文,从诸葛亮“躬耕陇亩”到“一代名相”的人生经历,说明“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显示了知识的力量。刘备“三顾茅庐”后在政治道路上“如鱼得水”,说明领导者要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才能让人才为你助力。

同学们,听到这,你是不是感到身边就有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呢?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边复习课文内容边整理作文素材吧。下一期,我们将让大家见证老篇目焕发出的新活力!

END

一堂作文课+

小程序

海量优质作文之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