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讲《伤寒论》概论

经方学社 7月1日

概  论

就说是这个书啊!前圣后贤。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哪。

那么又有一种看法呢,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你像李东垣说(伤寒论)是不能治内伤。说张仲景长于治外感,认为就是不长于治内伤了。

还有的说《伤寒论》所载的方剂都是古方,古方不能治今病,上次咱们还有人提这个问题。

这些说法呀,统统是错的。

我们解答这个问题呢,就得对这个书怎么来的(进行了解)。那么我们才能有一个正确的看待的方法,那么这就不能不谈中医的发展的问题了。

中医的发生、发展呢,比较久远。这个书在张仲景这个时候,距现在快到两千年了,一千六七百年过去了。那么这个书有这么完整的体系,可见中医的发展那还早的多。

由于那么早,所以中医的这个辨证施治这套东西不是在某一个基础理论上研究出来的,像西医那样,它绝不是。

因为什么呢?当时的时代大家都可以想象出来,限于科学水平它不可能,而且又没有什么好的器具,想要对病变的本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在人身的反映上,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证候吧,在这个上面想办法治病,中医的开始它是这么来的。这么来的,你们想一想这是很不容易了。

那么这个时间的经过它相当的长久,是经过多少个人体,很长一个时间,逐渐的观察,逐渐的实践,他也在这个疾病上看出了一些规律,这个规律呢就是一般的规律。

那么什么是一般的规律呢?咱们这个书就要讲了,这个六经就是的,他说六个类型嘛。(还有)八纲,这都是一般的规律。就是疾病基本是共同的,它有一般的反映。

那么古人呢经过很长的时间,他得出很多的结论,尤其首先得出的是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结论,那么在这种一般的规律上他想治病的方法。当然那个时候也是实验,那个时候就是先从实验来的,他逐渐的实验来实验去,做出了一种很可靠的结论。

在以前记载这些结论的书最较早的就是《汤液经》。

《汤液经》这个书出的尽管晚,但是发展最早了。叫《伊尹汤液经》,说这个书是伊尹作的,伊尹是商代宰相啊,这个也是不可能的。这个就是以前旧社会呀,封建时代作书的人也不知道中医是谁搞出来的。那时候结论是很清楚了,很有了啊,那么只能说是圣人,就像咱们这个《本草》呀弄到黄帝身上了。

咱们讲《内经》,说是岐伯和黄帝,都不外乎是皇上宰相这一帮人。他们是天呀!生而知之嘛!这是错误的,这是歪曲历史。

实质的作书人呢,他也不准是反动,可是他的确也不知道,他不是一个人。

所以中医的发展呀,不是一个时代,更不要说某一个人了。无论是伊尹,或者张仲景,他都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从经验来的,所以中医学简单的说就是经验医学,就是从这个疾病斗争中搞出来的。

那么张仲景这个书呀,它是从《汤液》来的。这个在《甲乙经》中就有,他说:“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同时在这个书,我们现在这个本子里,全把王叔和那套东西给拿掉了。

他这本书有《伤寒例》,《伤寒例》是由王叔和作的。

王叔和搜集仲景的旧论,他搞了这个书。那么他也说是“仲景旧论,脉证声色,真方,有神效者”,他就是基于这些东西“拟防世急也”,就是这个时候就有的。

那么仲景他也不是杜撰的,他是对《汤液经》,说他论广,他有所发挥,这是肯定的。

那么我们想象《汤液经》这个书,它就好像《本草》,比如说桂枝汤,桂枝汤底下就有了太阳病什么情况之下来用它,是这么一种德行(情况)。

(汤液经)总是以方剂为主的,一听这个名呀,叫《汤液经》。那么张仲景呢他就不是用这么办法了,他是把方剂搁到一个病上,你像这个《金匮要略》就是的。

像“水气病”啊,“痰饮”啊,针对一种病,那么这种病里头需要哪个方剂,他就把这个方剂拿来。

可是方剂的这种应用啊,依本《汤液》,方法不一样。那么我们这个《伤寒论》也是,它是治伤寒。我们中医说的这个“伤寒”,它是不局限于伤感外寒,它是广义的,凡是这样热病之属,都叫伤寒,我一会讲你就知道了。

他是拿出这么一种病,而用《汤液经》各个方剂,征引很多。

那么中医它是通过实验来的,一切的方法规律,一律像王叔和所说的这个是“真方,有神验者”,有神效者。

这些东西都是通过实践的结论,它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古时候是这样的,现在还这样,它是客观存在,它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它不变的。

我们讲这个干什么呢?所以现在学这个还可以用吗,不像他们说的古病(古方不能治今病)。

它是注重这个只要合乎这种事实,你用它就有效,它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所以中医辨证主要是以张仲景为代表的。

那么它是根据一般的规律,你想想根据一般的规律找出的方法,它就是治一切疾病的方法,它不是专对某一个疾病。

因此我们对《伤寒论》总要有这么一个认识,这个认识这里头一点不诡辩呀。

咱们根据发展的时代,尤其我们这几年的应用,在我个人身上,我这几十年,我所用的方剂都是根据古方,并没有说适于古病,不适于今病,只能治伤寒不能治杂病,这一切我们根据实践证明,都可以把它反驳了。

不是!的确是有效果,而且用之(得)当,确实有神验。

那么我们对于《伤寒论》,应该有这么一种认识,就是仲景用的汤液是比较可靠的,所以前头这个《序言》:“撰用《素问》⋯⋯”等等的,与皇甫谧这个说法根本是矛盾的。那么根据我们看呢,当然根《内经》也是毫无关系。

粉丝专属福利: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录音及文字稿完整版免费领取

本文由公众号医经整理,版权归胡希恕老师。转载是为了传播中医文化,不会用于营利!

——完——

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公众号自定义菜单里

有很多中医课程可以自学

关注本公众号,学习正统中医

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夜话中医门派之一经方派

    讲阴阳,论五行,说世间百病.听得懂,学得会,建立中医思维,且听汶东讲述<黄帝内经>.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医的门派,有朋友一听中医居然还有门派,就感觉很奇怪了.其实所谓门派 ...

  • 我学《胡希恕伤寒论讲稿》——引言

    原文如下:        "历来对<伤寒论>的看法,有的就说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嘛,这是一种看法,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又有一种看法,说这个书叫<伤寒论> ...

  • 《伤寒杂病论》古今谈

    2008-12-09 中国传统医学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她都在为人类的健康与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东汉时期成书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标志着中国医学临床理论体 ...

  • 《胡希恕讲伤寒论》 六经辨证观

     一.何谓经方        所谓经方,顾名思义,亦即经验之方.它是前人在医疗过程中久经实践反复验证的有效方剂. 经方之含义,在中医界有两种看法,一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一是指汉代张仲 ...

  • 《胡希恕讲伤寒论》 胡希恕的六经辨证观

     一.何谓经方        所谓经方,顾名思义,亦即经验之方.它是前人在医疗过程中久经实践反复验证的有效方剂. 经方之含义,在中医界有两种看法,一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一是指汉代张仲 ...

  • 胡希恕讲伤寒论 方证辨证论1

    这就是我研究这个伤寒论呀,伤寒论它是,张仲景他这个辨证的体系呀就我写那引言,他是讲六经八纲,最后辨方证.这个方证在张仲景这个辨证呀就是一个最重要,最具体,最末的这么一个阶段.那么解释这个方证,方证是这 ...

  • 胡希恕讲伤寒论之缺失条文

    <伤寒论>缺失条文注释 摘自<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 阳明篇缺失诸条 第231条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这是一节,这一大条分成三节.头一节,他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这段和 21 条应该是一段,这个书搁成两段了.成无己本为一段,他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1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这个脉促,这个各家的注解我认为都有问题,都根据王叔和的说法,说是"数中一止,谓之促脉&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0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个与"桂枝本为解肌"那节正是相反的,那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9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9条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这是警戒.里热吃桂枝汤,一定吐.这个发汗啊,伤津液,里热反倒更助热.你们看这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