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是乡情
“阅尽千帆终执手,此心安处是吾乡”
德不孤 必有邻
有两件事物我越思考越觉得震撼,一是我头上的星空,一是我心中的道德准则,美学与道德对人不可或缺。 ——康德
恬静的山村,恬静的村民。一抹斜阳、一座桥、一缕缕乡情……
看日出日落,听倦鸟归林。张开双臂,你能拥抱炊烟袅袅、小河潺潺的如画美景;村内的闲适生活,演绎着寻常巷陌的世俗百态;环绕的山川,印刻着悠悠千载的岁月。
中国的乡村有着中华文化的根,抬头低头只要用点心随处可见博大精深,喧嚣与宁静都是一种美,你眺望远方,一片翠绿,一片金黄,乡村的最高魅力让你心旷神怡,让你流露出从未有过的真心笑容!“德不孤”使得天空更加广阔灿烂;怀揣真善美,有趣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有邻,人道主义润物细无声潜入日常生活。
晨起清香沁人脾,晴来喜鹊无穷语,院里晾台上黄瓜,苦瓜,豆角,菜花,番茄……“相聚一堂”,滑滑的水声那是早起的邻居在蓄水,七点多一点便有人从田地里返回,那是勤劳善良的乡亲踏着露珠去呵护禾苗归来。最淳朴的乡情,他们不懂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德不孤,必有邻”,但他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却是一次次体现着美学思想、道德文化的价值。
院落处,手捧洁白的雪球,舌尖轻舔,凉爽通透,洁白的雪地里,零星的散落着不同样式的脚印,那是鸡妈妈带鸡宝宝觅食的足迹;温柔多情的猫儿轻舞漫摇,挥动着妖娆的身姿;忠实的狗狗摇头摆尾欢迎着回家的游子。
乡村田野,“杏黄栆红”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带月荷锄归,伸手摘几个杏儿,酸甜可口,可比“贡果”。秋收时节,乡亲们紧锣密鼓,生怕风婆婆路过,饿了去邻人家摘几颗红红的枣儿,甜滋滋,再吃个苹果与月饼,便又接着收粮。打谷场上、庄稼地里,总是披星戴月的乡亲们,有带水的,带瓜果的,带月饼的,不分彼此,共享美味,欢声笑语,祥和的农村,真美!浓郁的乡情,越发的让人眷顾,就像像一首古老的歌谣,绵绵醇厚,魂牵梦绕!
山西北方的农村,油糕寓意着吉祥,也是人人爱吃的美食,谁家炸了油糕,总是习惯了要给邻居们送去。端午节包了粽子,邻里间是要互送的,因着这种习俗,大家深深的感受到了“近邻”间浓浓的情意。
80年代的乡村,过春节时宰猪是极为喜庆的事情,邻里间送来的当日中午的“猪肉包”“宰猪菜”,格外的香,送“宰猪菜”是较为费时费力的一件事,一是邻居亲戚多,二是主家又怕菜凉了快步前行。至今父辈们闲暇聊到那时的情景都是满脸的幸福,对于当时的孩童来说更多的是菜的美味,甚而至于后来没有什么菜肴可以与之媲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鲜的肉块、甘甜的美酒、现做的水粉,自然味道与敦厚淳朴、坚毅忠诚、安然自足的德行品质绘成了一副无价的历史画作!你若生在北方农村,没大口吃过“宰猪菜”真是一件憾事!
夕阳西下,乡村的小河泛起粼粼的波光,闪现出神奇的色彩。高高低低的杨柳在她的渲染下,风姿绰约,加上相鸣的鸟儿,真像一个童话的世界。
人美、水美、山美、地美、家美、国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最美乡情,是朴实的善良,是头上的蔚蓝天空,是熠熠生辉的星空!
(谨以此文愿朴实无华的中国农民生活蒸蒸日上,愿改革开放的同龄人珍藏回忆,愿承载了苦难的花甲之年的长辈们幸福康乐,愿“德不孤、必有邻”传遍中华大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