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实现了,然后呢?
编者按:大多数时候我们淹没在日常之中,偶尔浮起吐气,反问自己一句: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或在突如其来失眠的夜里,或在马不停蹄赶路的途中,或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你有没有感受过人生荒诞无常的时刻,又是如何抵抗生活的虚无感?
虽然年轻人嘴上时常念叨着“颓”,但认真起来去想,大多还是“告别虚无”“享受当下”。五条人的歌词里有一句:“虽然说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爱情确实让生活更加美丽。”
人生果真没有什么意义吗?除了爱情,还有哪些让生活更加美丽的事?现在就来《中国青年》,一起讨论“如何抵抗生活的虚无感”吧。
“如何抵抗生活的虚无感?”系列报道②
此时此刻,是最不虚无的生活
@文/向天歌
年龄长了,会觉得 王小波 形容得精准: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挨锤之后,人时常会被一种虚无感占据。这种感觉一点都不好受,甚至比沮丧、悲伤更折磨人。当我感到虚无的时候,就像有个精灵跳到我面前,指着鼻子告诉我:“你的生活毫无意义,不值得一过!”
与虚无感的抗争,我试过很多种方法。最常见的莫过于让自己忙起来,变身一个工作狂,手和大脑时时刻刻被占据。我一度坚信这种应对方法一定是有效的,就像那句话说的:“有时候想得太多,99%来源于——你太闲了。”
然而事实是,虚无感没有消除,倒是患上了颈椎病。说来奇怪,忙碌的时候,手脑不停,但我的内心依然感到紧张。于是,我尝试了第二种方法——谈恋爱。
如我所愿,我恋爱了,多巴胺爆炸式分泌,每天都是甜蜜的体验。我感到肚子里似乎有蝴蝶,内心饱满得吃不下饭。很长一段时间,另一个人消解了我的虚无感,让我感到踏实安心。
然而,好景不长,当热恋的激情退去,体验日趋平淡时,我们会因为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而争执,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相互赌气,那种虚无感又悄然地爬了回来。
我是一个不愿意承认失败、更不愿意认输的人。我与虚无感之间的战争总在继续,又一个新方案自然而然诞生了,即为生活找一个目标。很多前人叮嘱过我们,做人呢,一定要有目标,就像登山,冲着山顶去,才会不辞辛苦地坚持攀登下去。目标如同旅人的北极星,少了它,人大概率会迷路,迷路之人自然会感到虚无与迷茫。
我在内心偷偷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每周读一本书。为了增强现实感,我甚至分解到每天应该读多少面,然而现实是,我坚持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因为被设为目标后,原本让人享受其中的读书似乎变成了一种自我惩罚,硬着头皮完成任务之后,感觉并没有想象中读完一本书的欢欣雀跃,甚至感到更虚无了……
类似的目标我换了很多,包括减肥、化妆、穿搭、运动健身、绘画等,无一例外,设为目标的那一刻,即是我对其丧失兴趣的开始。
为什么呢?哪里出了问题?我一直感到不解,直到我前两天看了电影《心灵奇旅》。原来我就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乔伊,因为不想过自己不喜欢的人生,我们都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可追逐的目标。
乔伊为了热爱的爵士乐,每天只想着如何登上舞台演出,其他与演出无关的生活,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可当演出结束的那一刻,理想实现了,他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去追寻什么。
而我,一直以来试图与人生的虚无感对抗,这成为我生活的目标。在费力战胜虚无的过程中,我警惕地自我审视,用保守的态度过滤生活,试图分析出终极原因,再将它斩草除根。结果是,虚无如同潮汐,起起伏伏,可能间歇,但永不缺席。
看完电影回来,我随手翻开床头的书,恰好看到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倘若冲着山顶攀爬,那么只有登顶的那一刻才是真实的欢愉,而攀爬的过程,会变成无法忍受的、临时的、一次性人生,反而是让人备感虚无的。
到这时,我才顿悟,对抗人生虚无感的终极办法,就是放弃对抗它的念头,放下因为它而产生的执着、焦虑,回归最真实、最日常的生活。冒着热气的早餐、拥挤的地铁、绚烂的万家灯火、北国的冬天……此时此刻的生活,才是最不虚无的生活。
阅读更多
如何抵抗生活的虚无感?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责编:tama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