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秒|行为经济学究竟能给投资者什么启示
反击平庸的生活 让你永如夏花之绚烂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得奖者是美国经济学泰斗、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生于1945年的塞勒被认为是行为经济学的奠基者之一,已被美国媒体誉为“行为经济学之父”,曾著有《赢者的诅咒》、《轻推》等经济学论著。
点击观看视频
塞勒的研究显示说明了情绪如何影响财务计划,人们对经济问题的选择并不总是理性的,在投资股票、退休储蓄、做出日常财务决策时,人们的情绪、偏见、缺乏自我控制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底线。现在我们来说几个塞勒的简单理论。
热手谬误
在轮盘游戏中,赌徒往往认定其中的红黑两色会交替出现,如果之前红色出现过多,下次更可能出现黑色。可是,直觉未必是靠得住的。事实上,第一次投篮和第二次投篮是否命中没有任何联系,转动一回轮盘,红色和黑色出现的机会也总是0.5。这种现象就叫赌徒谬误。
塞勒解释说:人们所做的经典错误是认为正在发生事情今后将会继续发生。一名赌客在21点桌子上连续赢许多把,就会认为他的运气将持续下去;一名篮球与动员认为他打进五个三分,就会继续进球;股票投资者认为,点对点动力的纳斯达克指数飙升将永远持续上涨;2007年美国房地产投资者认为美国房价永远上涨等等这些都属于热手谬误。事实上,科技股投资者在1999年纳斯达克投资1万美元,年底涨到1.8万美元,然而2000年股价下跌39%至1.1万美元。2007年第一季度,美国房价上涨到顶部,平均价格25.7万美元,到2009年房价下跌超过19%,美联储数据显示平均房价下降至20.8万美元。
捐赠效应
捐赠效应又被称为禀赋效应,是只人们一旦拥有了某一个物品,就会立刻赋予这个物品比在拥有前更多的价值,即人们有过高地估计自己物品价值的倾向。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塞勒解释为:这种错误是当人们拥有的东西比不拥有的东西更具价值时,他们常常犯这样一个错误:如果是自己持有资产的股价下跌,他们或说服自己价格会反弹。2000年初,美国股票上涨下跌,尽管被告知过度投资,但很多人仍继续投入。这种捐赠效应就是人们对“损失”本身有着非理性的厌恶,正是因为这种厌恶,我们可能会推翻自己最初客观的想法和观点。
传统上,经济学家们假设个人的行为是理性的,根据自己可以轻易获得的所有信息做出决策。但塞勒教授的研究融入了来自心理学的洞见,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完全理性,例如难以为退休后的人生阶段储蓄,以及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物品或金钱(而不是自己可能购买或赢得的东西)具有更高价值。塞勒教授得出的结论近年影响了经济政策的形成。他曾担任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的顾问,也曾向英国政府的顾问团队提供咨询,将行为经济学的理念纳入政策设计。塞勒教授还曾就改进养老金制度的设计向瑞典政府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