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友聚
文//李竹云
有天晚上,大学好友英打来电话,邀我参加小儿婚礼。我还未从高兴中缓过神来,她又告知,也准备向其他舍友发出邀请。我在电话这头顿时就兴奋不已了,“分别三十多年了,要是都能去,我们就可来次大聚会了,真是双喜临门,多好啊!”
放下电话,第一时间就把喜讯告知了爱人和孩子,他们双手点赞,支持我一定要去的。我边激动边在网上搜索车次,订好票已是晚上近十一点了,躺在沙发上,没有一丝睡意,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大学校园。
三十六年前的金秋时节,几个来自东西南北中的女孩,青涩纯真,风华正茂,怀揣梦想,操着南腔北调,带着不同性格,走进了同一宿舍。相识、相知,一起度过了四年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结下了舍友的不解之缘。
还记得,丽带来的老家辣椒酱,是我们舌尖永远吃不厌的美味;煤油炉上同时飘出的不同菜香,我们学会了厨艺;晚自习后饥肠辘辘,油辣椒加醋加水,是我们的专用饮料;英和惠的收音机,是舍友共用的奢侈品,让宿舍充满了歌声……我和英的亲密无间,好像还在昨天……
大学毕业,舍友各赴工作城市,我远走西北,同学两次聚会,遗憾错过。恍惚间,别离三十二年了,虽偶有音讯,但从未齐聚。这晚的我,无疑是一个难眠的夜,多么希望舍友能接受英的邀请,回复的是一个“齐聚”的答案。
我的期盼终于有了消息。第二天,英微信告我“联系上了,没有特殊情况,都准备来。”我看后大喜,心又有些忐忑了,三十二年了,照照镜子,青春已逝,银丝已现。不知舍友们的容貌是否有变化?大家见面会有陌生感吗?每个人的个性有没有变化呢?我猜测着,回忆着舍友曾经的音容笑貌,想象着重聚的美好和欢欣。
随后,有了舍友群。丽发来了“久违的同学,很高兴在微信里相遇,非常期盼现实生活中的相聚”,“竹、亭你们还是原来的样子吗?”惠也说话了“好激动啊”,亭发出“很期待相聚啊”,梅干脆来了个保证“我肯定去”,英盛情地问大家到达的时间,准备安排接站。梓、丽和我更直接在群里晒出了自己的车票,吆喝着大家早点到。群里热闹起来了,大家一样的心情,盼相聚。
久别重逢,是心底发出的激动和喜悦。距离的不同,时间的差异,舍友们陆续到达。我提前一天早到,大清早五点多钟,英和她爱人驱车近一小时到车站接我。时间的沉淀和流失,让我们彼此更感到亲切和情意浓浓,亲昵地喊声名字,心与心就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中午,我盼来了惠,见面不用犹豫,就是一个相拥。晚上十一点多,等来了梓,她的大同口音还是那么熟悉亲切。重逢的兴奋,三个人挤到了一个房间,没有陌生,只有说不完的话,每个人像打开了久封的话匣子,絮絮叨叨,躺在床上竟忘记时间已过了深夜,工作、家庭、孩子、身体是谈不完的话题。
第二天婚礼前,丽、梅、亭齐到,没有陌生,一眼就认出了,我们和英来了个大团聚,共同向英送出了祝福和恭贺。英把我们安排到了婚礼的主桌位上。席间,舍友寒暄问暖,谈话就没停止过。“你越来越漂亮了”,“你胖了”,“你一点都没变”,“你好美”,“你真行”,简约的评价互相传递着,温暖轻松。举杯相碰,都是真心的祝福,彼此沟通,传达着信息,姐妹之间没有功利的面具,只有真情流露。有的成了婆婆,有的已晋升为姥姥,虽芳华不再,但容颜依旧,风韵犹存,仿佛又回到了书生意气的年代。
岁月悠悠,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多了的是睿智、成熟和稳健,不变的还是每个人的性情和个性,各自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从容前行着,展现着不同的光芒和色彩,骄傲并快乐着。英一直是学科的带头人,精心钻研,硕果累累;梓聪明努力,华丽转身为大律师;丽还是那么爽朗健谈,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亭介入税务领域,成了人民的公仆;梅乐呵呵的性格始终如一,乐观逍遥,悠然自在;惠和我,走下了三尺讲台,享受着退休带来的轻松和自由。
婚礼结束后,有的因为工作繁忙,就要匆匆乘车离开。短暂的相聚后,又要分别,我们意犹未尽,有点遗憾,感叹时间的匆忙,有好多话好像还没说。相聚时难别亦难,依依不舍,包含了舍友的无奈和情怀!只有相约,常联系,常相聚,其行且珍惜。
我们几个晚出发的,继续享受着聚会带来的愉悦和幸福。
舍友情,是一种缘分!舍友聚,值得永远珍藏!